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看向别处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看向别处

​文 | 与我

《窃听风暴》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令大家熟知,其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也一战成名。

可是悄无声息入围最佳外语片的《无主之作》又是什么?

它是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的第三部作品。十二年后他再度回归历史题材,自编自导了长达三小时的人物传记片。该片于2018年代表德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成功入围。

影片内容主要讲述了里希特个人真实经历,里希特因为不满于当时的创作现状逃往西德,重新学习美术。后来里希特开始独特的照相画创作,即通过对照相作品的临摹和模糊处理实现自我艺术追求,这一系列的作品就是影片所说的“无主之作”。

读到这里,是否开始担心看不懂影片的情节,因为严肃甚至掺杂着的复杂背景而退怯,其实不然,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人物传记影片,战争、爱情、性爱、艺术、自由、个体等都可以成为他的标签。

大多数人聚焦于《无主之作》的主题也就是艺术中的自由,自由存在于艺术,但是其故事性本身就值得探究。

故事从男主库尔特的童年开始讲述一直到他长大成为一位父亲。在他生命的长河中时间横跨1937年到1966年,有希特勒纳粹时期,也有柏林墙的建立。姨妈伊丽莎白影响了库尔特的一生。在人心惶惶的年代,所谓的自由,有些是不被人认可的。但是自由一直存在于艺术之中。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精巧的故事结构,许多情节都在相互前后呼应。影片刚开始不久,姨妈伊丽莎白领着还是小孩子的库尔特在看完艺术展回去的路上,请求巴士司机一起鸣笛。

伊丽莎白紧闭着双眼,在车辆的笛声中仿佛那一刻世界的声音才没有那么嘈杂,她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或许可以被称为自我。

令人震撼的是,影片在库尔特也同样的巴士鸣笛中结束。这时候的库尔特可以说在艺术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成就,生活也很美满,有了自己的孩子,最爱的艾莉。与伊丽莎白不能宣泄的迷茫的状态不同,那么库尔特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呢?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对库尔特的影响有多么重要。“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看向别处。”这是伊丽莎白告诉库尔特的,或许中间有所迷失,但是最终这也是他追寻到自由的一大支撑。

姨妈伊丽莎白是库尔特的艺术启蒙,美不该是一味的符合常规,顺应时代和政治。真实才是美好,包括那些不和谐的东西。

“你如此美丽,这甚至不那么浪漫,因为爱上你是件太容易的事。”除却政治和艺术上的因素,《无主之作》中库尔特的爱情故事也令人关注。

库尔特和艾莉的爱情从遇见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延续。像大多数少男少女一样,他也在自己的学院爱上了一个有着令人向往的美貌和神韵的姑娘。

但是充满戏剧性的是艾莉的父亲是伊丽莎白死亡的帮凶,但是狗血的剧情并没有发生,甚至两人还幸福美满。

艾莉对于库尔特而言除了是爱人也是灵魂伴侣。两人逃向西柏林的时候,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片中两人下火车一同迈向地面的镜头画面,预示着两人新生活的开始。

库尔特的人生中两位女性给了他莫大的支撑,一个是童年的姨妈伊丽莎白,还有一个就是日夜相伴的妻子。

扭曲的政治统治下,女性的生育权利也得不到保障。在艾莉和库尔特的爱情里,艾莉的父亲齐班德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遗传不好的基因,甚至给自己的孩子撒谎并且堕胎,差点造成艾莉绝育。

这位父亲的形象与大多数父亲不同,更像是导演运用这一人物形象来象征这现实中扭曲的政治带来的“恶”。

一次偶然,他看到库尔特画中自己和纳粹时期的上司、姨妈伊丽莎白、库尔特童年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看似随机无意义的肖像,让世间万物无形的联系变得可见了。

被掩埋的真相随着一系列随机的画作浮出水面,尽管这个真相是库尔特无意识的创作,但是足够让“恶”仓皇而逃。

库尔特始终不知道是岳父害死了姨妈,这一切都是艺术的指引。在画展上,库尔特表示自己不认识这些肖像的本尊,这样去除了艺术家自我的痕迹,让一幅幅神秘面孔留存于世。

“都别选,选艺术。”“别把目光移开”最终库尔特明白艺术不应该受政治因素的约束,坚持自我,真实就是艺术,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也不过“自由”二字罢了。

这种传统的、浓缩的人物传记式的电影语言让人感到惊喜并且值得深思。

-END-

审核 | 露森 编辑 | 金桔丁

版权归与我所有,辣评社整理发布
转载请联系辣评社授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