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3.0时代的选秀:明着搞流量男女团,实际输送半路演员

3.0时代的选秀:明着搞流量男女团,实际输送半路演员


要论最近心情最佳的人,一定是秀粉。


在爱奇艺和腾讯的大力宣传下,《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两档选秀网综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两方的沙雕Battle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场面。



这边桃刚诞生了首A,鹅就要带话题说#那些值得二刷的综艺#然后放上《创造营2019》的第一期;那边鹅在颇具仪式感的公开导师阵容,桃就在节目里请漂亮妹妹们吃烧鹅;桃上一秒刚放出主题曲并高喊「Yes!OK!」,鹅在下一秒就同步放出主题隔空回应道「No!Thanks!」


鹅桃虐恋szd。



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下,两个节目的练习生想不火热度都难。用已播的《青你2》为例,孔雪儿的首A、林小宅和秦牛正威无滤镜颜值、上官喜爱超飒、虞书欣自带声音的「哇」等等热搜层出不决。


可很奇妙的是,虽然高位热搜不少,但节目播出后一半观众被Lisa的业务能力和可爱圈粉,另一半则开始转变对蔡徐坤的刻板印象,真正关注选手并咔咔投票的人少之又少。(这种对选手的吐槽和对导师的赞赏,直接让蔡徐坤在首播当日登顶了综艺嘉宾指数榜单。



很奇怪是不是?在一批又一批想要成团出道的年轻新鲜面孔前,大部分人Pick的却是导师。员外在追过两期节目后,也稍微总结了一下原因。首先,这届选手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是低于观众预期的。


像孔雪儿、虞书欣这样拥有记忆点的选手不是没有,可数量实在太少,这对于如今患上脸盲的观众而言完全没有冲击力,再加上大部分怀揣着梦想参加节目的练习生练习时间远远不够,所以实力也参差不齐。



在《青你1》中,张艺兴就提到过训练时长差异巨大这事情,有两年、四年的,也有一个二月两个月,甚至五天就出道的,但这个问题到了《青你2》还没解决。


偶像选秀虽然是快餐模式,观众也固然可以等待选手们成长,可初选门槛的实力也不该这么糊弄吧?在这样的情况下,看节目喜欢上导师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节目刚刚播出三期(截止到发稿时间),但已经有不少网友开始讨论起这届女团的未来发展了。有人拿她们和火箭少女101相比,有人未雨绸缪选手们的发展,但总体来说绕不开一个结论:这届女团很大几率和火箭少女101一样,影视综艺双开花。


和隔壁NPC合体次数达到吉尼斯世界纪录、限定团都解散了团综才上相比,火箭少女101的资源要好得多。出道13个月,各大代言资源不断不说,还推出了2张团体专辑《撞》《立风》,举办了4场见面会,专属团综《火箭少女101研究所》和《横冲直撞20岁》也陆续安排。



那些在节目中人气爆棚的TOP级选手也迅速被粉丝捧成顶流。以杨超越为例,出道仅两年,就主演了《极限17》《仲夏满天心》《且听凤鸣》三部剧,并常驻《了不起的长城》《哈哈农夫》《心动的信号2》等多档台网综艺。


从这个角度来看,火箭少女101的运营可以说是相当不错。有前辈在前,《青你2》和《创2020》两个限定团的发展也不会太差,我们似乎看到了属于国内偶像市场的新希望。


可真是这样吗?代言资源全面开花是没错,但在这些热搜曝光里却独独缺少了作为女团最重要的一项成绩:舞台实力。


火箭少女101的出道成团夜的舞台是这样的:



现在的舞台是这样的:



横线对比,团内每个人的资源都不错,有人涉足影视,有人征战时装周。但纵向看,整个团的舞台实力和Live水平就是在原地踏步。


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每个人各自发展,没时间以团的形式多练习多发展。这点孟美岐在参加综艺节目时也说过,由于工作关系,大家很少见面。



第二是为了保持热度和曝光,她们的发展方向更偏向影视和综艺,而非舞台。这其中固然有国内缺失打歌类节目,导致舞台数量下降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偶像的影视跨界太容易了。



已出道的人气流量是这样,那些未出道的选手,大部分也选择了偶像演员这条路。「唱跳养成,演戏出圈」,这几乎是大部分偶像艺人逃不开的经历。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小偶像们投入了影视行业开始演戏,但结果和实绩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当初火箭少女101成团出道时的初心是好的,想要重新定义女团,以实力征服观众。但在内娱缺少打歌舞台且偶像市场尚未成熟的环境下,走成了遍地影视路和综艺道也是不争的事实。



毫不夸张的说,节目制作方、视频平台、经纪公司、品牌方、粉丝、包括媒体……这些参与者们作为偶像产业生态圈上的一环,在各自利益和喜好的促使下,共同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而究其根本,是各方都想在当前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尽力延长偶像市场的事业线。


实力不够,观众可以等你成长,但瞬息万变的偶像市场和资本却没耐心专注在某一个人。她们的前辈火箭少女101是这样,这届选手恐怕也逃离不了这样的命运。



两年前,偶像元年开启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可以建议一个完善健全的偶像产业链。可两年后,我们却看到一个个小偶像们套着选秀的壳,被培养成半个演员或者综艺担当。


建立一个成熟的偶像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人苛责它的成长速度过慢或者运作有巨大问题,但成长方向总得是对的吧?我们不缺好的偶像苗子,选拔环节在慢慢提高标准,这两年类似的节目和观众反馈也越来越多,但后续的团队配置和资源分配还是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个逐帧建立良性未来市场的探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