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海边的曼彻斯特》:面对人生之苦,他选择属于自己的和解之路

《海边的曼彻斯特》:面对人生之苦,他选择属于自己的和解之路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加缪

在打着盹儿的初春午后,春寒依旧料峭,街道上湿漉漉的,似乎这场雨仍旧不肯停歇。

在这样飘忽的朦胧之中,或是愁思萦绕,或是追忆往昔,或是要释怀原谅。但无论何样的情思,最适合不过看这样一部电影,它叫做《海边的曼彻斯特》,它会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背后的所有真相。

听到曼彻斯特,许多人想到的都是“曼联”,然而片名中的“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是一个完整的小镇名称,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边小镇,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座小镇发生。

《海边的曼彻斯特》美版海报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由肯尼斯·罗纳根自编自导,卡西·阿弗莱克主演的剧情文艺长片。主要讲述了在波士顿做修理工的Lee,在一天接到哥哥去世的消息,然后回到家乡小镇替哥哥料理后事并照顾哥哥的儿子,在面对多年前的痛苦往事如何自处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就被多项电影提名,并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男主角奖等多项大奖。

导演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手法和大量的闪回,将整部电影拍的隐忍又过于克制。全片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只有平静的讲述,所有的一切都犹如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个小镇。

灰蓝的配色、阴冷的海面、释怀不出的阳光、平淡的真实,就连主演卡西.阿弗莱克都曾说:“感觉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了两遍,满脑子都是主人公Lee的忧郁漠然的眼神,以及清冷的海岸线,高空飞翔的海鸥……

然而在这份致郁之下我又看到:面对曾经的悲痛记忆,Lee是如何用麻木的生活拒绝新生,如何燃起希望后被打回现实,又是如何慢慢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和解方式。

面对痛苦的过去,他远走他乡,麻木的生活是对自我的惩罚

普林提斯·马尔福德:“每一种遗憾,每一种悲伤的思想,都掳走了我们过量的生命力。它们是一种消极的力量,会加剧我们的痛楚,让我们的思想带有一层悲切的色彩,并且,你使用这种力量的时间越长久,这种色彩就变得愈加昏暗”。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Lee只是个普通的维修工,日复一日的铲着雪,在波斯顿做着冗杂的工作。他敏感易怒,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漠不关心,他不乏女人们的爱慕,却都不为所动,只是机械的又麻木的生存。

终于,平淡的生活被一通电话打断,他的哥哥因心脏病去世。Lee请假来到了医院,与朋友George的伤心哭泣不同,Lee从始至终都很淡定。

他淡定地询问,淡定地安排,在去往太平间的时候也是淡定的与医生聊天。但是淡定的表象之下,是一双不知道该放向哪里的双手。

导演肯尼斯·罗纳根很会拍,正片不够,回忆来凑,一点点剥丝抽茧般告诉我们故事的真相。随着律师告知Lee成为哥哥儿子的抚养人时,Lee的性格也开始通过记忆的闪回一点点被人们所理解。也让我们知道,Lee是如何从一个开朗乐观、社交广泛的人变成如此郁郁寡欢,对周遭失去感觉的行尸走肉。

原来,他曾经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三个孩子、有恩爱的妻子、有亲爱的兄弟、有可爱的侄子、有他热爱的大海……

他经常随着哥哥Joe带着侄子Patrick一起出海、一起钓鱼,经常带着“狐朋狗友”来家中寻欢作乐、放肆大笑,他似乎更像是一个被周围的一切宠坏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在家中的聚会被妻子强制叫停后,他因为家中无酒便打算出门买酒。由于担心家里冷,便把楼下的火炉生了起来,走之前多加了两块干柴,希望妻儿可以更温暖。没想到买啤酒回来四十分钟的时间,家就被烧成了废墟。

妻子因为晕倒在楼下被消防员先救出来,然而随着火炉的爆炸,睡在楼上的三个孩子都失去了生命。

在警察局被询问的时候,得知是因为Lee忘记盖上防火板,警员对他说这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让他可以回去了。Lee惊讶于自己没有受到惩罚,于是在走出审讯室的瞬间,抢夺了一把手枪准备自尽,最终被拦截下来。

慌乱之中,Lee的口中满是绝望的“please……”

没有意料之中的惩罚,从此Lee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自我惩罚中不能自拔。他只能麻木不仁的活着,斩断自己对世界的兴趣,靠寻衅滋事来获得痛感。

西西弗斯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Lee就是现实中的西西弗斯,他封闭了自己,受着内心的煎熬,是比任何肉体都残忍的酷刑。面对伤痛,他选择用日复一日的麻木来惩罚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麻痹自己。

他不接受任何人的救赎,余生只为了赎罪。


面对同样伤痛的过往,前妻Randi 的和解方式是重新开始,而Lee选择继续封闭

有一个伤心的地方叫: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一个心碎的父亲叫Lee,他有一个无法原谅自己的灵魂。

除了Lee之外,前妻Randi 也是那场灾难的另一个受害者,她受到的伤害并不比Lee少。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Lee和妻子在婚姻中很恩爱,他像是一个不成熟的大男孩,妻子一直包容着他、爱着他。

然而一夜之间,Randi却失去了三个孩子,丈夫成了自己最憎恨的人。影片没有过多地对于事件后的夫妻关系进行着墨,而是进行了留白的处理,给人们想象的空间。

Lee再次回到小镇后与前妻的交集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一天的夜里,Randi主动给Lee打电话。

两人已经几年没有联系,Randi 说希望能来参加哥哥的葬礼,Lee热情的答应。但紧接着他又听到一个让他五味杂陈的消息,Randi再婚并怀孕了,当时的Lee手足无措,趁乱挂断了电话。

第二次是葬礼之上,Randi 带着现任丈夫前来参加葬礼。

Lee看着曾经的爱人,一切如同梦境一般。但是此时的爱人身边已经有了他人,肚腹中也有了新的生命,两人没有太多交谈,只是尴尬的相互拥抱很快结束。

第三次是小镇上,转角处二人的偶遇。

Randi 推着新出生的孩子与Lee客气又梳理地寒暄,上次在葬礼上两人并没有机会好好沟通,前妻简单的交谈后,便哭着对着Lee说着告白的话语,泣不成声,尽管被Lee多次的打断,但是她还是对着Lee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我对你说了很多过分的话……我的心碎了,永远都不会好了我知道你的心也碎了,但我不用带着我说的那些话……对不起,我爱你。”


“你不明白吗,我什么都不在乎了。”

因为妻子的突然告白,Lee再次回忆起过去陷入痛苦。即使是当初深爱的妻子回头对他说“我爱你”,他也只是麻木的回应:我只是什么都不在乎了。

可以看出,每一次妻子的出现都是推动着Lee的痛苦情绪的,而且处在递进之中,每次都是仿佛在提醒着Lee那段伤痛的过往,直到最后Lee因为即将崩溃而去酒吧发泄。

弗洛伊德提出强迫性重复,他在与个案工作中发现人们总是用各种方式让自己重新遭受痛苦。当人们经历一件痛苦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前妻Randi 尽量放下痛苦,重组家庭,再次生儿育女,也选择原谅Lee的无心之失。而Lee却陷入了心理上的强迫性重复,选择继续紧紧抱着痛苦不放,并在潜意识里反复重播。

其中的梦境就是最好的证明,Lee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迷迷糊糊间睡了过去,梦里已经离开的女儿们坐在Lee的身边,问自己的爸爸:

“难道你没发现,我们烧起来了吗?”

醒来后,Lee发现,厨房里的锅子烧焦,他又再一次差点酿成悲剧,惊恐之余他筋疲力尽,过去的罪恶感一直萦绕脑海,失去的孩子仿佛永远和他生活在一起。

他把自己余生的时间都花在面对负罪感,他没有机会真正开始觉醒,很难走出痛苦的重复循环。

面对同样埋葬亲人的伤心地,侄子Patrick的和解方式是新生,Lee在短暂尝试后仍旧放弃和解

刘亮程:"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哥哥去世后,在遗嘱中把Patrick托付给了Lee,并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只是从未跟他商量。目的就是想让Lee可以走出这段阴影,让Lee得到救赎。但是Lee却拒绝了,他仍旧在逃避一切。

他找到侄子Patrick,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并带着他返回医院。与自己的淡定不同,Patrick似乎显得更加的冷漠,他进到太平间后,匆匆看了一看就转身离开。随后就把朋友和女友叫到家中聊天,并让女友在家中过夜。

然而一切平静的表象之下,是同样一颗脆弱的心。在一次Patrick打开冰箱时,掉下来的冻肉冲破了Patrick的防线,他想起了在冷库里冰冻着的父亲,于是掩面哭泣,痛苦不已。

“有时关不上冰箱的门,脚趾撞到了桌腿,临出门找不到想要的东西,突然忍不住掉泪,你觉得小题大做,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什么。”

Patrick虽然和Lee一样痛苦,但是心里一直向往新的生活。同样出生于海边的曼彻斯特,Lee因为过去太沉重,所以总想着逃离,而Patrick知道生活还是要继续

所以,当叔叔Lee决定带着他回波士顿的时候,他断然拒绝。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有他想要的一切,他的球队、乐队、女友、学校。

与Lee不同,这里是亲人的埋骨之地,但是却不是伤心之处,他拥有许多可以让他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面对固执的Patrick,Lee曾经也被说服,尝试为了Patrick改变,尝试与现实和解,尝试承担起责任。

他暂时搬进了哥哥的房子,他卖掉了哥哥收藏的枪给Patrick换了心心念念的发动机,给Patrick和女友制造二人世界,看着Patrick与女友开船时的手忙脚乱第一次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

有些伤痛深入骨髓,不是简单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就可以解决,在前妻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后,Lee再次陷入痛苦,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并对Patrick坦然说出:

I can't beat it。(我走不出来。)

电影的最后,没有我们想象的——Lee通过照顾Patrick走出阴影开始新的人生。就和电影全程的冷色调一样,Lee把Patrick托付给了George夫妇,自己仍旧回到了波士顿做着枯燥的修理工。


看似丧气的结局,其实是在传递生活的真相,Lee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过去慢慢和解

《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罗纳根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如何在巨大的悲伤中生存下来,一直是一个谜题……失去爱的人无疑是痛苦的,但也正是爱,让你度过这样的痛苦。”

许多人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反鸡汤电影,而且全程丧气十足,让人无法喘息,就连主角的哥哥本·阿弗莱克在奥斯卡典礼上开玩笑说:“要是你在亚马逊商店里搜索《海边的曼彻斯特》,上面会写着购买本片的顾客同时也会购买抑郁药。”

然而,导演以平静的叙事和近乎白描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经历人生悲痛后的缓慢改变。它看似丧,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Lee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一点点改变。

比如,Lee搬家时将孩子们的照片小心翼翼的包好再放在自己的床头;和Patrick一起出海时展现了久违的笑容;对Patrick说要找一间间两居室,这样放假的时候Patrick就能来看他……

这是Lee的人生,这更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它不像《岛上书店》的A.J,亲人骨肉离去之后同样自我封闭,但却被一个弃婴救赎,从而打开心扉迎来大团圆结局。

人生更多的是:有的痛苦会裹挟一个人一辈子。

面对人生之苦,我们不可能被马上救赎,也不可能因为一件简单的事情快速的走出阴影。但所有的事情都在慢慢改变,导演最后的留白就是在给Lee时间,告诉我们他在尝试着和解。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与过去相处的方式。就如同Patrick扔给Lee的那个棒球,Lee没有接过棒球而是回头说了一句:随它吧。

谁说一定要治愈,谁说一定要和解,让时间说话,随它去吧。

零星的改变,也是改变,最起码,他在努力。


图|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