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对种族的偏见,从格格不入到惺惺相惜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对种族的偏见,从格格不入到惺惺相惜

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绿皮书》

该片豆瓣评论8.9分,是超过近十年所有奥斯卡最佳影片,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中,《绿皮书》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的三尊"小金人"。

影片不论在故事的原创性还是对导演、演员都给予了高度认可。

《绿皮书》电影海报

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主要讲述了为生活奔波而四处打零工的白种人托尼成为即将南下巡演的世界著名爵士钢琴家雪利博士的司机,雪利博士拥有很多人都无法拥有的财富,但他唯一无法改变的是与他相伴一生的黑皮肤。

这一趟历时8周的旅途,不同种族和阶级的两人,从格格不入到惺惺相惜,两人放下偏见,成为彼此一生挚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60年初,男主人公托尼是游走在美国街头的“小混混”,是纽约一家夜总会的保镖,因夜总会关门装修,托尼失去这唯一的工作,也意味着全家人都失去了经济来源。

托尼有位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他热爱家庭,为了房租等生活支出,他吃掉了26个热狗换来了50美金。

还把自己心爱的手表抵押掉又换了50美金。

美国南部作为种族歧视的焦点,也正是雪利博士要去的地方,这注定了一路上的不太平。

雪利博士最后选择托尼的原因是看在他善于解决人际关系上,这是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而托尼需要钱。

两人各取所需,在托尼眼中,只要钱足够一切都不是问题,就这样两人共同踏上这段旅行。

临走前,托尼收到了一本《绿皮书》,在南下过程中,书中记录了黑人可以出入的酒店和就餐地点。

该篇文章将从偏见、原则、救赎、契机这四个方面,探讨美国黑人的现状与沉默的反抗。

对种族的歧视和偏见

白种人血液中所流淌的鲜血,似乎带着某种优越感,作为侵略者,黑人在他们眼里是工具或者物件,他们是奴隶的象征,可以被随便买卖和屈辱。

这些连著名的音乐家雪利博士都无法避免,只是因为肤色不同与其他一切都无关。

1、歧视和偏见。

托尼对黑人的歧视也是与生俱来的。虽说美国宣布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们内心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仍未完全丧失。

这种偏见也体现在托尼身上,他的太太聘请两位黑人来家中修理水管,并请他们喝了水,看到这一幕的托尼,十分嫌弃黑人用过的水杯。

趁无人时把这两个杯子悄悄扔进垃圾桶。

在美国南部,西装革履的雪利博士可以在高档酒店表演,却无法在里面用餐。托尼可以住在豪华的酒店过夜,雪利博士却只能住在破旧的、喧闹的小旅馆将就。

他会被白人警察抓捕,被衣不附体的拷在管道上,连一条毛巾都没有,会被一群白人欺负,却无法还手。

事后,自己依然要对富人们笑脸相迎,在舞台上弹奏音乐。

雪利博士说:“我为富有的白人弹奏音乐,这让他们感觉到高雅,可演奏结束后我走下舞台时,我又变成别人眼中的“老黑”,因为这是他们的文化。”

“如果我不够黑,如果我不够白,不够男人,那我还能是谁?”

雪利博士无法摆脱他的宿命,他只能在宿命中让自己活得体面一些。

但他相信人生而平等,所以他不被同胞接受,因为在主观上他并不觉得自己是真正的“黑人(奴隶)”

他总是在与尊严做斗争,在成功与失败中反复摸索。他与其他黑人不一样,因为他懂得尊严是什么。

2、孤独

雪利博士虽住在“城堡里”,看似享受着一人之上的乐趣,但只有他一个人。

他穿着一身华服坐在高高在上的“宝座”上,来应聘司机的每个人都坐在低矮的椅子上,一高一低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为他知道,在某些地区因为肤色自己是不被尊重的,所以他用这种方法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但这种华丽到极致的行为彰显的却是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雪利博士无法加入到白种人的聚会中,即使与他们是同事,他也只能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喝着闷酒,孤独感油然而生。

这一切都被托尼看在眼里,他慢慢读懂了雪利博士的孤独。

雪利博士表演结束后,看到托尼趴在地上与一群黑人骰石子,说到:“你觉得趴在地上与他们骰石子很光荣?”托尼不解:“他们也这样!”

雪利博士:“他们的出身决定的他们的命运,你不一样。”

在雪利博士眼里,除了肤色不同,自己与白人并无两样,甚至比白人过着还要富足的生活,但他不是白人。

在他的语气中,也告诉托尼,“不要失了身份。

雪利博士一再强调身份,这些在托尼眼里并没有什么,但在雪利博士眼里却是和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坚持的原则和自尊

即便肤色不同,雪利博士受到的教育与白种人无异,他有他坚持的信仰,那是种可以被放在“阳光下”的真实,是抛开种族之外的平等。

托尼路过店铺,捡到一块石头,悄悄装进口袋,因店铺主人是位德国人,他并未付款,甚至觉得自己这样做并没有什么。

得知真相的雪利博士却坚持让他去付钱,否则就把石头放回原处。

托尼的激烈反应恰好说明了他的在意,他知道自己是在偷东西,自知理亏,但他的偏见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在雪利博士的坚持下,无奈只能照做。

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在旅途中产生的摩擦,更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托尼慢慢看懂了雪利博士,并悄悄改变对他的看法。

旅途中,托尼买了他最喜欢吃的炸鸡,问到雪利博士要不要吃,雪利博士一口拒绝了他:“我这辈子从未吃过炸鸡。”

托尼:“你们黑人不都喜欢吃炸鸡、烤肉吗?”托尼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并不友好,甚至这种观点有些狭隘。

但是雪利博士并没有生气,反而说道:“黑人也很喜欢某些类型的音乐,这并不意味着我也必须喜欢吃同样的食物。”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来了,雪利博士边吃着炸鸡嘴里边嘟囔着:“这是不是不太卫生呀!”两人在车里吃着炸鸡听着音乐,把吃完的骨头扔到窗外。

高兴的托尼顺手把饮料杯也一并扔出窗外,却并未得到雪利博士的原谅,坚持让托尼把饮料杯捡回来才能继续上路。

因为骨头可以被动物吃掉,但是饮料杯不会。

身为美国的一份子,即使他们对黑种人并不友好,但雪利博士依然无法看到有人破坏这美丽的大自然。

在歧视中的自我救赎

半路中,车内温度过高,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来为车子降温。当雪利博士下车时,他看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荒地上,冒着炎热的太阳下工作的都是黑人。

此时黑人们也看到了他,纷纷向他走过来,像是在看珍贵品种一样,他们脸上有惊讶,有羡慕甚至有嫉妒。

同是一种肤色,用穿着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导演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做歧视。

即使身为“奴隶”的黑人,也有人为了自由不断的与命运抗争。

  • 雪利博士的自我救赎

雪利博士无法在高档场所上厕所,他被经理指派到户外松树旁边的小木屋。无法妥协的雪利博士说道:“如果我去住宿的地方解决完再回来需要一个小时。”

经理想了想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这种无声的抗争才是最有力量的,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不平等,这不是刻意针对,而是一种约定俗成。

受到如此的羞辱,雪利博士依然可以做到笑脸相迎,因为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 偏见界限的模糊

旅途中,托尼会给妻子写信,但托尼的信总是简单粗暴,像流水账似的陈述事实。与雪利博士相处久了,两人渐渐的了解对方,说的话也多了起来。

雪利博士帮助托尼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寄给了妻子,妻子看后很是感动。

在雪利博士的帮助下,托尼逐渐的学会了如何写信。

伴随着继续南下的旅途,插曲再次降临

在一个下雨的晚上,演奏结束的雪利博士与托尼一起驶向下一个表演地点,却被警察叫停。

他们来到了“日落镇”一个日落后只允许白人在城内活动的地方。

托尼因为袭警被关进警局。在警局中,雪利博士问到:“为什么我要被关起来?”警察不屑的说到:“就因为你这令人讨厌的肤色。”

雪利博士冷静的说:“我要与我的律师通话。”最后,他用尊严救赎了自己。

“拳头是无法帮你获胜的,只有尊严能,尊严永远能占据上风。”——雪利博士

在雪利博士的身上,我们经常能感觉到,他总是强调尊严,但他总是得不到像白人那样的尊严。越得不到的,越要被强调。

而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托尼永远都不会懂。

将黑人推向平等的契机

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绿皮书》

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无法轻易改变的,而改变这种观念,光有天分是不够的,还要有勇气。

讲到这里,我们好像能够理解为什么雪利博士要来到这个受种族歧视的地方演奏了。

他原本可以在纽约拿着更高的工资演奏,他却踏上了这场注定受尽歧视的旅程。

因为他想得到尊严,他想让他的种族得到平等对待,可以穿梭在任何一个地方,没有歧视,没有偏见。伴随着强大的勇气,雪利博士做到了,他带着自己的音乐完成了巡演。

在这趟旅程中,他的尊严被践踏过,但他又用尊严拯救自己。

被拒绝用餐,被驱赶至储藏室吃饭时,雪利博士理直气壮的说到:“不,我绝不会去储藏室吃饭。”

被驱逐到高档场所外的树林里如厕时,雪利博士挺直腰板说:“不,我不会去的,只有动物才这样做。”

他的每一次拒绝都在宣示着“黑人”的尊严,每一次的拒绝都意味着对人权的救赎。

在最后一次巡演中,因为歧视和偏见他拒绝了表演,来到了一个并不出名的酒吧,用着非世界顶级的钢琴,为酒吧中的黑人,白人们弹奏,他享受着自己的音乐,那个晚上是他最高兴的一天。

回程路上的那晚,下起了大雪,伴随着圣诞节的到来,他们再一次迎来了警察,以为没什么好事的托尼嘴里嘟囔着骂人的话。

警察看到雪利博士时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告诉他们,车胎瘪掉了。电影的细节体现在无时无刻的对比冲突,不断冲击人们的视觉。

一切看似很顺利,为了能让托尼准时回家,雪利博士当起了司机,把托尼送到家。

两个月的旅程,两人都有收获,托尼看到了站在巅峰上的雪利博士不为人知的一面,而雪利博士看到了托尼真诚的一面。

整个电影让两人充满了对比,从纵向上看可以发现,白人与黑人的对待方式,生活富裕和生活拮据,一个为了安全,一个为了生活的种种对比。

他们在本质上不一样,却又在本质上一样。

横向上可以发现,黑人在纽约可以得到尊重,越往南部走越艰难,从高高在上的音乐家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奴隶者”,为富人弹奏音乐,这不仅是高雅的欣赏,更像是一种戏谑

两人一个内敛高贵,一个莽撞真实。托尼消除了对黑人的偏见,读懂了雪利博士的孤独和苦难,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以真人真事为故事基点,再次印证了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雪利博士既是他的老板,更像他的人生导师,教会他也教会我们,只有尊严才能战胜一切。

启示

人们迈出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

雪利博士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自己的宿命和对种族的歧视,这是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甚至至今都未真正改变,但雪利博士依然这样坚持着。

所以,不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活着都有他的价值。

坚持住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你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