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卡萨布兰卡》:跨越世纪的经典,战争与爱情折射永恒的人性光辉

《卡萨布兰卡》:跨越世纪的经典,战争与爱情折射永恒的人性光辉

《卡萨布兰卡》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于1942年在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上映不久便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成为二战期间好莱坞票房最成功的影片。

1944年该片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史上一百部最佳影片”之一;2007年被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为“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第一名”。

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既包括动人的罗曼史,又有一个带有犯罪色彩的政治事件;片中的人物塑造也极为成功,通过性格上的差异,努力营造出人意料的效果及人物性格的多样化。

电影改编自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主要场景是在酒店里,时间也为24小时之内,情节单纯,主线明确,矛盾冲突集中。不同于普通的爱情片,这个集战争与爱情为一体的三角恋故事,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放置在生死攸关的极端环境下,两者迸撞出催人泪下的情感以及发人深省的思考。

在我看来,一部历经79年时光仍历史弥新的经典作品,如果单从故事内容来分析,无法深刻领略此片的魅力之处。因此,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这四个方面来深度解读这部奥斯卡三项金像奖的独特魅力:

叙事结构:在时间线中穿插回忆,在两条线索的塑造下完整地展现整个故事

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细腻而真实,彰显主角的性格特征,以人物感知电影的真谛

镜头语言:恰到好处的景别和镜头处理,加深主题意蕴;巧妙的构图设计,直观地展现了片中人物的处境和情感

情感表达:自由反法西斯斗士的情怀,生死考验激发人性光辉,爱情绝唱永不磨灭

01、叙事结构:在时间线中穿插回忆,在两条线索的塑造下完整地展现整个故事

《卡萨布兰卡》围绕着反法西斯和三人爱情纠葛两条主线发展,以反抗法西斯为主题,渲染了伊尔莎和里克的情感。许多组矛盾穿插于这两条线索中,使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冲突。通过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和别离的回忆,剧情起伏,情节相对比较集中,悬念叠起,增强了情感张力。

①两条主线交织相连,以三人的爱情纠葛来表现反法西斯主题

《卡萨布兰卡》有两条主要的故事主线,第一条是明显的爱情线索:伊尔莎的丈夫维克多是地下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行动中被抓进纳粹集中营,不久便被传已经身亡。悲伤绝望的伊尔莎独自在巴黎与里克邂逅,两个人很快坠入情网,待到他们约好一起离开巴黎时,她却得知丈夫幸免于难,不得不回到丈夫身边照顾他。

第二条线索是反法西斯线索:里克便辗转来到卡萨布兰卡,经营着一个酒吧并变成了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他意外获得了一封过境信函,拿到这封信函任何人都可以不经检查离开卡萨布兰卡。而德国军官为了逮捕地下运动的领袖,极力避免维克多和伊尔莎离开卡萨布兰卡,伊尔莎和维克多到达卡萨布兰卡之后遇见了里克。

影片中故事的爱情线和政治线重合,并且成为互相矛盾的因素。而好莱坞影片描述的过程往往就是将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的难题转化为个人的悲喜剧,结果是个人困境的解决象征性地解决了社会问题。电影中两人虽然都做出了牺牲,但并没有放弃个人的欲望,正如里克对伊尔莎所说的:“我们将永远记住巴黎”。

在我看来,这部战时的好莱坞作品冲破了经典叙事以表现“浪漫爱情”为主的模式,给电影带来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但由于战争电影的纪实风格难以吸引观众,影片恰恰抓住这一点,运用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反法西斯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经典的叙事形式。

②设置层层悬念推动故事的发展,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性

影片中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突转等传统技巧,使得整部电影结构紧凑:

  • 故事的起点就是一个悬念:谁杀了德国信使得到了护照?作为一个序幕会很快被揭开,犹特加来到里克的酒馆,要其代为保管两本护照,他告诉里克自己杀了两个德国信使。
  • 伊尔莎和里克见面时暧昧的状况,成为吸引观众的悬念。直到两人相逢当晚,里克独自喝酒时闪回的片断,观众才了解到原来两人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 但悬念却并未解除,观众与里克一样困惑:伊尔莎为何要不辞而别呢?但伊尔莎对着醉酒和讽刺的里克,几次都无法讲清楚。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观众才慢慢了解到当初伊尔莎不辞而别的真相--为了维克多和反法西斯事业,只好牺牲爱情。
  • 这个悬念并没有随着伊尔莎的解释而消失,新的悬疑又产生了:伊尔莎最终会跟谁在一起?这种犹豫不定的态度,不经意地使影片始终保持一种紧张感。直到最后,伊尔莎和维克多走向飞机,观众或许还会怀疑她是否回头呢?当载着两个人的飞机从里克头顶掠过,所有的悬念也至此全部结束。

我认为,影片中最吸引人之处就是高妙的叙事结构,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当观众解疑同时,又会产生下一个疑点,使得观众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度关注情节的发展。直到影片结束,所有悬念得以揭开,观众的好奇心才能得以满足。

02、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细腻而真实,彰显主角的性格特征,以人物感知电影的真谛

整部电影中里克是最多维的人物,观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他的性格和行为的矛盾中,而他的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可以从一系列的动作、反应以及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中窥见。里克在危机时刻所做的决定,直接推动影片达到最后的高潮,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①鲜明的人物塑造,深度衬托出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里克的表面形象表现为孤独、中立,与一切政治划清界限,并且只为自己的利益行动。影片中通过几个场景表现出了里克“表面中立”的态度:

  • 第一次出现里克的镜头是他在独自下棋抽烟,这个镜头是静止的,与酒吧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向观众暗示:尽管他拥有卡萨布兰卡最热闹的酒吧,但他本人是孤独的。
  • 第二个场景是在与尤佳迪的交流中,里克明确表示拒绝为他过夜保存信函。当尤佳迪在里克酒吧被捕时,里克任由他被德国军官带走,并说:“我不会为任何人冒险。”
  • 第三个场景是警察首长雷诺向德国上校介绍里克,谈话中里克一直保持表面的中立,最后表示“你们的工作是政治,而我的工作是经营酒吧”,再一次将自己与政治划清界限。

而打破里克营造的中立和不问世事态度的事件是旧情人伊尔莎及其丈夫维克多的出现,在与伊尔莎相遇的第一个场景中,里克就打破了从不与客人饮酒的惯例。此时,里克的人物形象与前面只关心自己、始终保持中立态度的形象出现裂缝。

一对新婚的欧洲夫妇将从雷诺手中买去里斯本再前往美国的过境签证,但难以支付高昂的费用,若不能从里克的酒吧赌场里赢钱,妻子就必须通过与雷诺肉体交易以获得过境签证,里克在妻子的请求下暗中操作使得丈夫在赌场赚够了路费。此时他的人物形象已经与一开始的冷漠中立近乎相反。

前期一系列的明示和暗示都在提醒观众,里克有可能会帮助维克多夫妇离开卡萨布兰卡。因为他曾经也是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并且他对困境中的人仍有恻隐之心,这同时也为电影的结尾做了铺垫,最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商人到战士的人物形象转变。

在我看来,里克内在的善良和正义并不是随着剧情的进展改变的,而是一直隐藏在其中立的外表下,随着一系列情节的推动不断揭开其面纱。所以里克的正义举动并非简单的改变,而是本身就是其自在品质的一部分,只不过这是一个逐渐外露出来的过程。

②人物的矛盾性:自觉欲望与不自觉欲望的矛盾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影片中里克是最具有矛盾感的人,而矛盾的关键是欲望,里克的意志会驱动一个自觉的、已知的欲望。在故事中,里克的欲望便是要从维克多的手中将伊尔莎夺回来,这个已知的欲望从第一次见到维克多夫妇到伊尔莎对自己表白一直驱动着里克。

然而故事中还有更深层次的不自觉的欲望,里克对这一欲望后知后觉,但观众却对此有所感知,并察觉出他的内心矛盾。里克表面的欲望是希望重新与伊尔莎在一起,但因为里克本身曾经也是反法西斯的自由战士,所以他内心对维克多所从事的工作持肯定态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仰慕维克多斗争的勇气。他潜意识已经认识到伊尔莎也是维克多革命工作的一部分,伊尔莎是他的精神力量,他们不会留下彼此一个人前往美国。因此,里克的不自觉欲望其实是护送伊尔莎和维克多一起前往美国。

而当这种矛盾的斗争发展到最高潮时,里克必须做出一个两难的决定:伊尔莎究竟要属于谁?这个两难的决定就是电影剧本的必备环节--危机,意味着里克将与他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此时里克将被置于最大的压力之下,要么采取这一行动,要么采取那一行动,为赢得自己的欲望对象做出最后的努力。而在两难之境中做出的决定可以使观众对里克的深层性格有最深的认识。

可以看出,里克最后的决定与其潜意识的欲望相吻合——将伊尔莎与维克多一起送往美国。这时里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其开篇形象截然相反,他选择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成全维克多夫妇,也成全了反法西斯运动。而观众也被里克在最后关头的人性光辉折服,影片主题得到了升华。

03、镜头语言:恰到好处的景别和镜头处理,加深主题意蕴;巧妙的构图设计,直观地展现了片中人物的处境和情感

《卡萨布兰卡》虽然用相当简单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在二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反战故事,但这样质朴的镜头语言却并非只是简单地叙述电影情节,反而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让观众与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不同景别的穿插运用给影片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视觉性。

①丰富的镜头景别选取,强调了影片的叙事感,加深主题意蕴

《卡萨布兰卡》并没有一味地局限于展现人物真实特征和对话状态的中近景两种镜头景别。导演迈克尔·柯蒂斯拍摄电影的初衷是为了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致敬,所以要展现他们的斗争场景,必须运用丰富景别的镜头:

  • 在远景的运用上,影片为了交代环境及背景。在开始介绍欧洲移民迁徙的路线时,采用了叠化的效果,将当时欧洲人迁徙的影像资料叠于迁徙路线的地图之下
  • 全景主要是用于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大多是用来展现主人公里克、伊尔莎等的整体形象上,既给人物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又不与周围气氛、环境脱节,可以揭示人物的情绪、动作和目的。同时全景的应用对于展现咖啡馆内部的结构和设施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而对于景别最小的特写来说,虽然只占镜头景别总数的10%左右,但是每一次特写的出现都是至关重要的,他能够展现重要信息,同时细腻地展现主人公表情中的情感。

在我看来,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的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由此引导观众去注意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和重点,这样观众才能更清晰地沿着之前设定的正确的叙事路线去走,才能正确领会影片的主旨和意图。

②镜头构图的设计,巧妙地完成了人物角色的替换和交代

影片中虽然有大量镜头只是单纯地叙述瑞克和伊莎交谈场面,但是基本上当前一个画面是瑞克或伊莎当中的某一个人时,下一个场面往往是两个人共同出现。大量的镜头选取着重展现了主人公之间的对话,直观地展现了片中人物的处境和情感。

这种整体画面的构图给人一种合理有序的舒适感,其运用的画面构图技巧中强调画面人物或事物的单双数原则。前一个画面中的人物数量为两个(双数),下一个镜头中的人物数量往往就是三个(单数),避免观众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可以看出,影片中很多细节处的构图选取和拍摄手法处理,在不经意之间创造极其美的享受和饱满充实的内容讲述。使得整部影片能够得到更多真实细腻的直观体验,让观众醉心于在朴实无华间发现真实的美,让观众对于片中里克和伊尔莎的爱情永志不忘。

04、情感表达:自由反法西斯斗士的情怀,生死考验激发人性光辉,爱情绝唱永不磨灭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为了光荣的事业牺牲爱情。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时代,希望与绝望并存,爱情、理想在混乱的城市和混乱的人心中显得如此苍白,“小我”服从“大我”的精神永远值得称赞,这部由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歌颂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影片也因而成为不朽的经典。

①信念和勇气:坚定的反法西斯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

影片以二战时期为背景,是一部高扬爱国主义、反对法西斯战争的影片,顺应了时代潮流,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凝聚反法西斯力量,增强民众凝聚力的影响。

群众喝酒到了尽情处高唱着《马赛曲》是影片中的一个高潮所在。当德国纳粹军官们唱着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歌曲,这时候里克内心的爱国主义强大敏感起来,他用眼神默许山姆继续弹奏《马赛曲》,而维克多进行激情的指挥,民众的爱国激情都被调动起来,歌声越来越激昂,把纳粹军官们的法西斯歌曲掩盖了下去。

现场的老人和青年人都情绪激扬、振奋,就连妓女们也流着眼泪,这一幕幕让人荡气回肠,团结、正义、爱国的画面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感人至深。预示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事业必然胜利,影片必将激励世界上无数反法西斯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

②牺牲和救赎:危难时刻闪现人性的光辉,伟大的人性因牺牲得到升华

牺牲主题一直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伊尔莎将里克抛弃在了浪漫之都巴黎,回到了负伤的爱人身边;保加利亚女孩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心甘情愿献出最宝贵的肉体;维克多不愿和伊尔莎一起走,而把生存的机会给了伊尔莎。

从影片开始到结束,里克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开始的自私冷漠到结尾处帮助维克多夫妇前往美国继续参与反法西斯斗争,在此过程中,里克完成了从唯利是图、独善其身的商人到反法西斯战士的蜕变,也完成了被救赎者到救赎者的角色转变。

在我看来,正是这些牺牲和救赎的价值渲染,使整个电影不再局限于三个人的爱恨纠葛,而是集中于乱世之中个人的取舍问题,更能展现出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和时代意义。正如里克对伊尔莎所说:“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三个小人物就别太计较了。”

③爱情:永不磨灭的爱情绝唱,让荧幕前的观众落泪

依尔莎为了维克多的正义事业,虽然知道自己并不是真爱维克多,可是维克多的工作使命需要她。依尔莎选择了与维克多一起并肩战斗,放弃了和真爱里克一起生活的机会,并陪伴维克多飞离卡萨布兰卡。

里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感情纠葛,选择成人之美,正是他的放弃使他们的爱如此经典,就像台词:“我们永远拥有巴黎”。不言而喻,战争本身是令人诅咒的,它永远都不会成为经典,只有爱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也不只是拥有,有时也意味着放弃,弃小爱全大爱尽管痛苦,但却显示人性复杂真实的情感。

影片将小人物的真挚爱情和时代的风云事件相融合,直击人物的心灵深处,很好地向观众诠释了爱的真谛:真爱不是拥有,而是彼此成就。这正体现了经典电影的优秀品质,让观众虽然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也没有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却能产生巨大的共鸣。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卡萨布兰卡》作为一部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除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外,其高超的拍摄技巧和思想内涵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未免显得单薄。因此,本文就从四个角度,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深度解读这部影片的精彩和魅力。

《卡萨布兰卡》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爱,在自己渺小的私心面前总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面对,去选择。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那广博的大爱更让我们为之动容,如此伟大而温暖的付出与选择让我们心里为之一颤。影片通过主题的呈现让我们感悟了人生:战争与爱情折射永恒的人性光辉,只有爱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