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万箭穿心》:生为女人,应当骄傲

《万箭穿心》:生为女人,应当骄傲

有这样一部片子,主演说:这是我演过的口碑和票房相差最远的片子。它上映的时候,在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泰囧》的光芒下,最够只得惨淡收场。但也是这样一部片子,让电影女主角摘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后。爱它的人说,这是国产文艺片的上乘之作

它就是由王竞执导,改编自方方的同名小说,由颜丙燕、焦刚、李现主演的剧情电影——《万箭穿心》本片用灼热的人际矛盾与冰冷的时空状态创造了出色的影像表现力,从家族意识到城市变迁,《万箭穿心》向当代电影挥出了决绝的组合拳

用镜头呈现出一个微缩的市井

影片整体都带着浓浓的纪实风格,通篇都是大量的手持镜头,跟拍和人物特写。全局几乎都是运用自然光,起到了营造纪实气氛的效果。

导演颇有开辟性的选择让演员在片中说方言,并且对于配乐似乎非常吝啬,片子播到四十多分钟才开始出现短暂的配乐从头到尾仅有四个片段加了而且很短暂,种种方面都凸显了本片的真实性,市井气息十足,点到为止,没有做肆意渲染,把思考和选择留给观众。

故事依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序幕为搬家,开端为丈夫提出离婚,发展为丈夫自杀,母亲苦撑,高潮为儿子反目,结局为母亲离家,尾声为建建伸援)缓缓展开。

整个故事在导演王竞出色的调控下具备了强烈的悲剧步调王竞通过环境主导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的手法,用克制的镜头语言、凝练的叙事手法去讲述了一个武汉普通女子的巨大悲剧。影片无时无刻向我们彰显了导演独具自己特色的现实主义风格

相较于王竞此前的几部作品,《万箭穿心》完成了从实验性主导到成熟性展露的飞跃,不仅在故事性上高质量的从原著中提炼出了精华的悲世感与搏击性,也很有效的将个人电影风格恰当的延续下来,在一个具有史诗气质也着笔细致的经典悲剧故事里释放了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以及一个民族的时代阵痛,如鲁迅所说: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电影改编自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方方成长于湖北武汉,而这部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武汉的烙印,除了电影有武汉方言版之外,导演也在对故事背景中的90年代的武汉汉口进行了还原。人头攒动的汉正街,热干面不离手的铁道口;规整的国企厂房,朴素的宾馆民居;辛勤的扁担,嚣张的地痞

在影片的前半段,相对严谨的空间还原带给了观众较强的代入感,温和和阴冷的色调处理,在两个时空段落里辅助了导演的叙事表现,在服务故事性和深层立意的层面上,本片做到建构"微观城市"的目的,开篇及几处转折对汉口城市群的全景俯拍,再过渡到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城市场景,最终进入普通武汉一家人"万箭穿心"的新房,一切有条不紊。

而电影中也出现了许多对比的镜头:影片最后女主角在儿子的逼迫和内心的愧疚下搬出家门那一刻,站在楼下的她不禁回头45°角看了一眼那个生活了十年的家,影片结尾女主角同样在楼下,同样的45°角仰望了十三楼的新家,同样的镜头,同样的角度,只不过一次欣喜,一次是落魄,导演通过色彩明暗的比对将情感进一步升华。

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

有人说方方的作品是市侩的飘云的行为艺术。方方的作品讲求写实主义,她认为语言和文字能够塑造真实,因此真实只能是个人的真实,对他人毫无意义。在这种对传统英雄叙事的反叛中,她自己也走入新的囚炉。

有人说她批判人在狭小环境中的异化,不如说她在不断变幻的三十年里对命运的由恐惧到接受。接受命运的无常,接受世界的宏大,接受人的渺小,接受永远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事实。

而《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无疑是方方作品中这一精神的浓缩表现。作为这一部电影的中心人物和线索。李宝莉的人设是复杂的。而观众对于她的感情也同样是复杂的

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就向人们生动刻画了一个泼辣、市井的普通中年妇女的形象。她因为搬家工人的就地起价当众翻脸,因为丈夫给建筑工人分烟便丝毫不留情嘲讽,完全不给丈夫面子。一边是懦弱胆小的丈夫,一边是强势泼辣的妻子,性格差异之悬殊,两个人的结局也许在一开始就已经写好

蒙肯曾经说过: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

李宝莉是一个精明的女人,但却不是一个聪明的妻子。她不懂得如何在外人面前给丈夫足够的尊重与面子,她太精明了,以至于到最后将丈夫的爱一点一点的消磨在了她的精打细算中。

她对丈夫"乡下人"身份的嘲讽,得了便宜又卖乖的嘴脸,让很多看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该!"而丈夫为何出轨也不难推测,在一个下班的夜宵摊点上,终于有一个女人愿意听他吹嘘,愿意给他尊严,并且记得他的生日。

演员颜丙燕凭借电影《万箭穿心》获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影百合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在这部戏中她展示了教科书级的演技。李宝莉在片中的很多次哭,都十分具有层次。

第一次哭是得知丈夫要与自己离婚时,在与闺蜜的交谈上,她抿紧了嘴唇,身体止不住的颤抖,最后憋出一句脏话。

第二次哭是她看到丈夫与情人两人肩并肩地走在一起,是和自己在一起时从未有过的柔情,她靠着墙角,双眼泛红,瘫倒在地上,大口的喘气,终于忍不住了绝望的哭出声来

第三次哭时她在宾馆门口准备捉奸,正想冲进门大闹一场,却看见一个孩子叫着妈妈愉快的下楼,是她所从来没有过的温情。她退而打举报电话,却在看到警车的时候,不自觉的两行泪已经划过面庞,这份绝望是内收的,而在出租车上她的大哭,这份绝望又是外露的。你看这就是好的演员,光一场哭戏就能让你有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影片名叫万箭穿心,有多重的解读。首先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Feng Shui",即我们所熟知的风水,女主的闺蜜说:"七条八条马路都从房子的楼下扎下去,风水上这叫万箭穿心!"而女主却不信邪:"我越是要说这叫万丈光芒!"搬进这栋房子之后,李宝莉悲惨的一生也开始了。

但所谓万箭穿心最毒的一把箭却是由李宝莉射出。射伤李宝莉的箭很多很多,但她自己射出的这一箭却伤害最重。这一箭,毒就毒在李宝莉完全放弃了"自我",为了自已的"一念"放弃了正常生存权;为了儿子放弃了被爱权;为了家庭放弃了健康权。

马学武懦弱的一死使李陷入万丈深渊不能自拔。本应是一个男人的悲剧却不幸地成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一个男人的责任变成了一个女人的责任,一个男人的罪过变成了一个女人的罪过,更可悲的是李宝莉自已却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切。

生为女人,应当骄傲

李宝莉是汉口女性的典型,也是中国女性的典型电影《万箭穿心》表现的是一个女人承担了一个男人的悲剧而女人却浑然不觉的悲情,这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穿心之痛,也是这部电影欲促使中国女性觉醒的深层次目的

而作为对比,影片中另一个女性李宝莉的闺蜜张小景则截然不同,她风风火火,丈夫出轨,便与他扭打在一起。她的泼辣与李宝莉是相似的,但她们的命运却是不同的。张小景的不同之处在于她不愿把自己陷入到悲哀的境地,她不愿意为别人而活,她为自己而活。

导演借一个旁观者道出了深意:现在真的是很邪,上吊的,割腕的,吃药的,多半都是男的,比女的都多,真的是阴盛阳衰啊。在这个所谓"阴盛阳衰"的时代,李宝莉最后用自己羸弱的肩头用挑扁担的方式支撑起了自己的家,而到后来自己的家又不再是自己的家。

另一部在2019年备受争议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也将矛头指向了女性在社会中这一矛盾的角色。电影上映后,在韩国社会引爆撕裂式的两极口碑。在韩国电影网站 Naver 上,女性观众评分 9.45,男性观众评分1.70。影片以育儿抑郁症为引子,串起了金智英身边女人的群像。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普通的韩国女人,从小到大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金智英不是主角,她身后站着的万千韩国女人才是。

就像书中所说: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原著里还有这么一句话;

金智英感觉自己仿佛站在迷宫的中央,一直以来明明都脚踏实地寻找出口。今天却有人突然告诉她:其实打从一开始这个迷宫就没有设置出口。

坚持自我不是那么简单的,它既要你踏实提升自我能力,还要求以蓬勃的战斗力对抗周遭的妖魔鬼怪。金智英的人生路上的困顿和悲哀,是大部分女孩已然或即将经历的,这也是本书在东亚社会引发这么广泛共鸣的原因

笔者纵然愿意鼓励大家跟着金恩英的方向走,但也深知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无论何时都要懂得,自己才是人生的重心。然后终有一天,你必将蓬蓬勃勃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就像影片的最后:夜晚的烟火映衬着李宝莉沧桑的脸,她无助地看着江面,她想寻思一个原因。但李宝莉这样的女人是不适合思考的,她看不清楚自己有什么过错,她不会去反省自己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她适合直观地去体验,适合身体力行地去感受生活。不远处是几个孩子开怀的笑声,看着这些无邪的孩子,想着自己的小宝,她一瞬间释然了。是呀,她的小宝何时这样疯过、笑过、玩过,她的小宝何时像别的孩子一样依偎过自己。身后的烟火更亮了,李宝莉露出久别的笑。

生活就像最后一个镜头一样:开到一半,车抛锚了,我们不得不下车,啐一句狠话,然后继续推车前行。

生为女人,应当骄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