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浅析《唐人街探案》的叙事策略:国产侦探片如何吸引观众眼球?

浅析《唐人街探案》的叙事策略:国产侦探片如何吸引观众眼球?

悬疑侦探类电影因其烧脑的推理过程、紧张刺激的情节和逻辑缜密的叙事架构而备受欢迎。但遗憾的是,侦探类电影一直被欧美日占据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国产电影中鲜有能与之匹敌的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便成了国产侦探片共有的难题。

《唐人街探案》是系列作品,第一部于2015年上映,《唐人街探案2》于2018年上映,《唐人街探案3》则是还未上映。整个系列电影讲述的都是唐仁与秦风联手在各国侦破案件的故事。

毫不夸张地说,《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是国产侦探喜剧片中的典型代表。侦探片是国产电影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国内侦探片难以驾驭纯正的本格推理,因此在侦探片中添加喜剧元素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转型方式。集推理、搞笑、纪实多种元素于一身的《唐人街探案》弥补了传统国产侦探片在推理环节的疲软,将多种元素糅合满足了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

《唐人街探案》并非单纯的侦探片或喜剧片,因此在叙事上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独有的策略: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对比性强烈的叙事手法,以及出其不意的叙事效果,都值得我们为之深入探究。




一、“嵌套式”的叙事结构

从三部电影中的衔接与宣传来看,导演陈思成似乎有想要打造一个媲美漫威宇宙的“唐人宇宙”的想法。漫威系列电影的整体叙事结构是以“嵌套式”为主,漫威宇宙是一个单独存在的故事世界,《蜘蛛侠》、《毒液》等电影以单独的故事情节嵌套于其中。《唐人街探案》同样采用了此种“嵌套式”的叙事结构。

关于“故事世界”这一概念,后经典叙事学者戴维·赫尔曼在其著作《故事逻辑》中曾作出定义:

“由叙事或明或暗地激起的世界,包括无论是书面形式的叙事,还是电影、绘图、小说、手语、日常对话,甚至是还没有成为具体艺术的故事,例如我们脑子里思考的准备向朋友讲述的关于我们自身的故事、编剧写的电影剧本等。”

通俗地将,所谓的“故事世界”就是用一定的叙事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的故事情节。而《唐人街探案》所采用的叙事结构,是在一条侦破案件为主线剧情的基础上,将各种探案过程、相关回忆等副线剧情嵌套其中。

从宏观的角度讲,整个《唐人街探案》的系列电影走的都是唐仁与秦风联手破案这一条主线,而他们在三部电影中分别在泰国、美国、日本侦破的具体案件作为副线嵌入其中;从微观角度讲,《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中的主线是唐仁与秦风七天内找寻“失落的黄金”并查明真凶,唐仁的回忆、分析案情中的情景在线则是嵌套其中的副线。

一般的电影叙事结构为单一线性模式,《唐人街探案》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宛如用一条线串联起各处散落的珠子。尽管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观众们会产生重重疑惑,但这些疑惑会在结尾被一一解答,令观众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对比式”的叙事手法

“个体生命不同,但这世界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就注定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恶。”

通过观看《唐人街探案》的前两部电影能够发现,陈思成导演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元素

周易阴阳在两部《唐人街探案》中都是贯穿全片的叙事符号。阴与阳是世间最原始的对比元素,他们互为对立,却又能在某种条件下互相转化,就如同人性的善恶一样。

在《唐探1》的结尾处,唐仁说过:“万物两极,善恶对立。”乍一看,善与恶似乎有明显的对立界线,但实际上两者却可能共存。在影片中的警察托尼利用职责之便犯罪又孝敬母亲,在他身上同时体现出了“善”与“恶”并存的状态。世间万物都是善恶并存的,善念与恶念对比度强烈却又能互相转化,折射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唐探2》更是以“神性”与“兽性”相对比,通过人性来表现出来。影片中的凶手是一名医生,曾经拯救过成千上万的病人,但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他选择杀人的方式来为自己“续命”。在白天,他是拯救世人的“神”;到了晚上,他是凶暴残忍的“兽”。

“神性”与“兽性”实际上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正如影片最后秦风对宋义说的一样:“你神性的瞬间暴露了你兽性的一面。”正是因为宋义救了秦风,才让秦风发现了宋义杀人的真相。这种对比的叙事手法赤裸裸地揭露了关于人性的真相:如果人性有颜色,那么世上的大部分人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游走于黑白之间的灰色。

影片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形象:外表阳光天真的少女思诺内心却策划缜密的犯罪手法;身为侦探的秦风内心却想策划一次最完美的犯罪……对比的手法让这些人物形象立体化,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反转式”的叙事效果

任何电影的高口碑都离不开一个成功的叙事效果。作为一部侦探片,最能表现叙事效果的地方是揭露真凶的时刻。观众渴望得知真相的心理作用和前期随着案情进展所做的心理铺垫是营造叙事效果的垫脚石。然而,在观众自以为已经得知最终的真相后,结果再次反转,这样的叙事效果无疑比简单揭示凶手更成功。《唐人街探案》营造的便是这种“反转式”的叙事效果。

在《唐人街探案》的系列电影中,凶手绝不是单一的。在《唐探1》中的结尾,随着秦风和唐仁的推理,观众们都以为最后的杀人凶手是思诺的养父李,但最后秦风的推理让观众得知原来策划这一切的却是小女孩思诺。看上去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实际上却是策划了一切的幕后黑手,这样的结局走向让观众始料不及。同时得知真相后再回头看思诺前面的所有行为,观众们都有了“细思极恐”的感觉,而这正是电影所想要看到的效果。

与《唐探1》相比,《唐探2》的剧情更加反转。最开始侦探们经过各种侦查锁定了嫌疑人宋义,而随着剧情发展真凶迈克尔医生浮出水面,最后的结局是迈克尔医生伏法。正当观众们认为这就是最后真相时,影片却告诉我们原来迈克尔只是被人利用,原本的嫌疑人宋义利用了迈克尔的杀人手法杀了自己想杀的人。这一反转后又反转的剧情走向,将影片的叙事效果拔高到了极致。

在一般的侦探片中,真凶大都是最不可能的那个人,这样能突出电影的叙事效果。而在《唐人街探案》中,不可能犯罪的凶手背后居然还有一个凶手。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效果反而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升影片在观众心中的价值分量。



侦探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原本就是贫瘠的土壤,逻辑性极高、层层递进的犯罪方式和推理手法为侦探片的拍摄增加了许多难度。而《唐人街探案》不但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对电影进行特别叙事,更是另辟蹊径地将悬疑与喜剧元素融合在了一起,这是许多欧美侦探片都未曾做到的。《唐人街探案》为国内侦探喜剧片的拍摄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相信在未来国产国产侦探片能够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