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故事层面、人物形象、影片主题,解析《雇佣人生》的现实意义

从故事层面、人物形象、影片主题,解析《雇佣人生》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这是一部成人向的恐怖片”;


有人说:“这是一部荒诞黑色片”;


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片”


诚然,它的确被冠以“情景喜剧动画片”,但我却认为,它是集恐怖、荒诞、喜剧于一体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片。



它就是曾荣获2009年ANIMA—科多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9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9年利尔达拉美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102项大奖的阿根廷短片《雇佣人生》,在豆瓣20部评分最高短片中排名第六位。


《雇佣人生 》又名《The Empoymeet》,由导演Santiago Grasso执导, Patricio Gabriel Plaza编绎的7分钟短片动画,于 2008年上映。动画故事情节简洁,讲述的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时代,一个秃头男人的日常来展现的病态的社会的故事。


事虽简单,但却大道至简,将现实世界雇佣的关系赤裸裸地揭示出来。光鲜的表面背后,是丧失自尊换来的物质丰富。本文将从故事层面、人物形象、影片主题三个方面,解析这部短片表现出的意味深长的现实意义与独特的魅力



故事层面:故事简洁,叙事线索单一,但意蕴却深刻,寥寥几笔,勾勒出高度机械化的文明社会


“大道至简”,这是我观看短片后最直观的感受。“大道至简”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其意思是:认识和实践大道从最简单处入手。绝不是大道本身是简单的。大道是复杂和繁琐的,但是人们可以找到简单的入口进入大道。就像数学有简便的运算方法。为大于细,图难于易。


影片正是以极其简洁的叙事模式,将人类在机械化文明社会的关系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七点一刻铃声大作,主人公——秃头男疲惫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穿衣、吃早餐、出门……,这一套原本寻常的流程却是在“雇佣者”的配合下完成的。而这些“雇佣者”——台灯、桌椅、镜子、衣架……却都是由人来担任的。


原本由机械组合而成的出租车,此时变成了“人力出租车”,马路上的红绿灯、公司大门、电梯、储物柜……,也都是由呆板而又机械的人操作着。原以为主人公站在这些“雇佣者”的肩膀上,却没料到,主人公也是“雇佣者”。


《雇佣人生》中所有的工具都是由人来扮演,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些角色共同组建成一个机械而又冷酷的世界。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世界,雇主和雇工们,一层层向上延伸,每个人都只不过是社会运转的“零件”,各自处在不同的等级、售卖着自己的灵魂。


影片被标榜“喜剧”,但却不见喜剧的镜头,这正是短片极具反讽意味所在。不少观众看后表示这是部“成人向恐怖片”,画面色调灰暗单一,人物没有台词对白,没有背景音乐渲染,如默片一般,但极简的画风,却揭露出极深刻的社会现实


人物形象:机械麻木、眼神空洞的人物特征,生动形象地塑造出机械文明下人类的社会性格与行为


在《克隆人战争》中有台词:“我们只是克隆人,长官。我们生来就是消耗品”,“看看周围,我们不分彼此。跳着同样的心,流着同样的血”。在《雇佣人生》中,所有人物眼神都是如死灰般空洞无物,若要找出不同,唯一的只不过是驱壳的不同,机械麻木、眼神空洞无光是人物身上统一的标签


每个人物都面无表情、眼神无光、麻木不仁,像极了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机器人,短片中的每个人都是整个社会大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都是社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即使是影片最后从主人公身上踏过去的雇主,也只不过是整个阶层中的某一个被雇佣者。


影片中每个人物都环环相扣,等级分明,紧紧结合成一条封闭的链条,每个人在这个机械文明社会都只有两种身份:雇佣者和被雇佣者,而影片中的人物对于自己所处的阶层坦然接受,冷漠的表情中看不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和反抗,他们早已被社会机械化,被同化而变得麻木不仁。


影片最后的彩蛋,身为台灯的雇工将自己头上的灯罩摘下思索几秒后扔掉,似乎又代表着意识的觉醒、反抗的开始,但无论如何,想要完全地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是不可能的,影片中的台灯人、桌子人、人力车夫……都只不过是机械社会中的一个小小环节,用来表现主人公与社会、与社会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影片主人公在公司门躺下,充当上级的垫脚石,代表着这个荒诞的机械社会是由无数个“主人公”拼凑而成的,没有人能独立与他人之外、社会之外。



影片主题:荒诞的机械社会的背后,是人性的冷漠与缺失

布·卡塞尔曾说过:“机器因美观而受到崇拜,因创造力而受到珍爱,因有危险而遭到痛恨,也因奴役人类而遭到厌恶”,穆勒也说过:“所有已发明的机器是否已使人类每日的劳苦有所减轻,值得怀疑


无论是前者所言,还是后者所说,都揭示了一个现实,人与机器的区别就在于思考,在于是否有人性,一旦人缺乏思考、缺失人性,变得冷漠、麻木,就会影片中的“机器人”,但这种机器人并不是机械构造,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体构造,拥有者人体机能。


那么影片是如何体现“机械文明的背后,是人性的冷漠与缺失”这一主题呢?


  • 默片式肢体语言表达:

影视作为声画结合的艺术,影片声音是极其重要的,但在电影诞生初期,电影作品是纯粹的摄影艺术,没有声音的参与,因此被称之为“默片”,如默片喜剧大师卓别林一系列的默片电影。


影视语言的表意功能是通过声音和画面来实现的。其中画面是影视语言的基本元素,短片《雇佣人生》虽然没有声音的参与,但却大道至简、画简意赅。人物单一且机械的肢体动作、灰暗色调的背景,共同构成一副机械文明社会下作为“机械人”的日常生活。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的内心肯定在打量着自己属于影片中哪一阶级?



  • 镜头语言的运用:客观视角、特写镜头与推镜头的运用在塑造机械化的人类的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客观视角整部影片采用了客观视角,即观众视角,从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展现。影片一开始以冷眼旁观的第三者即观众视角,来展现主人公一天的生活,描绘出机械化的世界、物化的人、整部影片采用灰色和暗色色调,从开始便奠定了故事的诙谐、荒诞、讽刺,现实主义风格明显。


特写镜头影片局限于观众的有限视角,因此几乎采用的都是近景镜头,数个特写镜头。例如,在主人公在招手“出租车”时,奔跑的镜头,在特写镜头下,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认为是主人公在奔跑,结果镜头一转,是“人力车夫”在背着主人公跑。


再如,在电梯里时,主人公与其他两位路人的眼神的特写,犹如克隆人一般,眼神都空洞无物,机械地眨着眼,以此来展现作为人的状态。


推镜头影片伊始,闹钟在七点一刻响起,此时镜头由近及远,渐渐将主人公生活的状态展现在观众眼中;再如,影片结尾,主人公麻木地躺在公司门前,领导踩背走进房间后,镜头渐渐拉远,展现出荒诞而又讽刺的画面。


杰拉尔德·李说过:“僵化的绝非机器,而是头脑机械的人”。从《雇佣人生》可以看出,机械文明社会下,人不再是人类,而是日复一日、等级分明的“机械人”,影片最后灯人摘掉头罩,狠狠地摔在地上,与其说是人性的觉醒,倒不如说是对现实无奈的无声的反抗。当所有人物化时,个性与共性对抗、个体与群体反抗,其结果无疑是惨烈而又惨败的


结语:

短片《雇佣人生》是一部没有配乐、没有对白、极具讽刺和隐喻的动画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雇佣人生》虽仅仅7分钟,但却意蕴深刻。人类社会的冷漠、等级分明的阶级性以及程式化流水线般的人物。导演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冰冷机械的人物形象以及极简主义的镜头画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具讽刺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麻木地进行机械运作似乎已成为社会现象,但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独立的思维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也许才是我们应该去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