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从地球出发》:综艺恐怕还是无法让科学流行

《从地球出发》:综艺恐怕还是无法让科学流行


从《三体》的普世到《流浪地球》的成功,科幻题材影视化的良好表现似乎给了综艺市场极大的信心,传播科学知识也成了影视行业的新宗旨,为大众制作一档科幻综艺迫在眉睫。

2019年初,优酷推出的明星体验太空生存的真人秀《挑战吧!太空》上线播出,主打明星体验,进一步探索太空之旅。赶在2019年末上线江苏卫视的这档《从地球出发》似乎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势必要成为“高品质的标杆性节目”。



以国内首档天文科幻科普节目为定位,首创了“科幻剧+科学说”的综艺表现形式,首度尝试把影视剧和脱口秀相结合,打造一档硬核科幻综艺。不得不说这样的目标和远景非常值得肯定,只是节目呈现的效果恐怕没那么尽如人意。


短剧+访谈,硬科幻是这个模样


从节目推出的先导片来看,制作团队率先用30分钟的内容向观众介绍了这档节目的“课前准备”,布景如何真、场面如何大、演员多么专业、制作团队如何呕心沥血,全貌都大致展现了一遍。

具体节目模式也简单易懂,提前拍摄的科幻剧集与演播室的脱口秀访谈相结合,艺人嘉宾共同观看30分钟左右的科幻短剧的方式来进一步探讨科学话题。影视化的表达能够运用到综艺形态里,可以说这是科幻题材不错的新解法。



十个剧集,十大主题。陈龙、喻恩泰、乔振宇、张榕容等多位实力派演员加盟分别完成十个短剧的表演,每期讲述一个独立故事,分别代表一个新的知识领域。

比如首期《危月夜》讲述的是陈龙饰演的吴刚和张陆饰演的孔亮两位宇航员拯救月球的故事。抛去编剧和故事细节暂不讨论,至少场景还原度极高、故事完整值得肯定和赞扬。



但是配合影视剧的“科学说”环节就显得相对低级了。在设计成“穿梭时空的宇宙飞船”的演播室内,主持人李响与五位嘉宾围坐在一起探讨科学奥秘,这种脱口秀的访谈形态还是没有摆脱数十年前惯用的节目模式。

演播室内除了两位专家外,节目还邀请了江苏卫视的一位新闻主播、艺人刘维和演员代表张榕容等参与话题讨论。李响负责引导话题,两位专家负责答疑解惑,新闻主播扮演检索信息的工具人,明星嘉宾代表科幻小白。



在这样的角色分工之下,这档科幻综艺已经变成邀请明星嘉宾聚在一起观影30分钟,再一起谈谈感想解答疑惑的内容形态。所谓的硬核科幻,也就变成了简易的、科幻片专场的《佳片有约》。


科幻综艺到底给谁看


不论是大场面的布景呈现,还是剧集故事的编写串联,都可以说节目制作团队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但是从节目形态和内容传播的角度来看,这档节目还是不免让人失望。只是因为严肃题材的限制吗?恐怕还不是。



没有赢得观众掌声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目并没有解决硬核科幻节目究竟给谁看的问题。节目既非高度前沿,也非浅显易懂,最后到达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节目想做深入浅出的知识科普本身无错,只是“科幻进,科学出”的逻辑被套用在了脱口秀节目模式上,显得不那么高级。不了解科幻的主持人、没有参与浸入式表演的明星和两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同一个场景下很难形成对话的场域。



在面对明星和主持人这样的科幻小白时,专家也坦言像“为什么叫时间裂缝”等这样的问题解释起来非常复杂,因为任何一个学术名词都涉及到多个前沿科学理论,所以一旦将问题剖析开来,就会延伸到纷繁复杂的科学话题。

这就导致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往往都是借助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等经典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普及方式比较单一。在无法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场域之下,只靠一方的持续输出,解析也容易浅尝辄止。



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两人的存在没有调节好信息不对称的天平,访谈期间也仅仅只是补充检索出来的理论和数据,并没有将专家输出的信息做二次转换给节目受众吸取,本身对科幻知识的欠缺让他们很难完成这一场专业对话。

而张榕容、张睿等演员代表和艺人刘维原先在节目中的功能作用最大,他们直接代表了不懂科幻的观众,代入大众视角提出问题。在看完短片之后他们负责抛出问题由专家解答。



但可惜,由于节目目的并不仅是解答科幻小白的疑惑,更重要的在于传输必要的科学信息。这样一来,非科幻迷的明星嘉宾缺少了解信息的真实动力,常常似懂非懂,专家也难以说的明白。

令人费解的是,节目单期邀请的演员代表却并非参与当期剧集表演的演员,这就无法为节目输出真实的体验想法,因而丧失了另一个维度的信息,同时嘉宾也无法身临其境的理解,导致节目输出的科学信息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


终究还是要做个综艺节目


其实不难看出这档节目所有的制作重心,都集中在十个科幻短剧的拍摄上,而非如何做好这档综艺本身。这才导致两个部分脱节,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以一档综艺的衡量标准来看,《从地球出发》的确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



节目耗费心力所呈现出的短小剧集的确具有电影质感,内容也分别涉及了地月关系、时间旅行等不同主题。为了保证剧目的精彩呈现,不仅所有布景真实,甚至还邀请了《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拉兹担任节目的科学顾问,由他来负责每一集故事架构和科幻信息的把关。

固然短剧故事完整,但大部分的剧情几乎还是没有跳脱出“远离亲人”“拯救星球”的常见套路,内容情节实际并没有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视听享受。加上体量有限,短剧中的故事线也就远不如一场电影呈现的更加丰富。



抛开科幻剧不论,演播室内的脱口秀环节实在太过简单,仅仅通过几个问题就完成了内容的前后衔接,本身仍缺少一定的内在逻辑线。六位核心人物的角色没有做好分工,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也缺少更深入的考量。

比如为了内容信息的丰富性,节目可以将人员明确划分成三个阵营,科学专家、科幻小白和科幻迷,通过三个功能各异的群组来进行问题讨论,保证交流的多向、视角的多元、信息的层次,而非围坐在一起单向输出那么的单调和死板。



除了核心元素的构成外,节目仍然缺少一个明晰的故事内核,即当期的话题讨论与剧集输出的应该是同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科普知识之外,节目的底层逻辑需要保持一致。

不论是硬核科幻还是轻松娱乐,任何题材的综艺节目实际还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剧情设计的故事实际也是在为综艺中的人物关系服务,虽然能够凭借脱口秀的优势保障信息的输出,但是呈现手段却不够硬科幻。



当然,科幻题材本身也给节目制作带来不少难点,节目如何掌握娱乐性与专业性的平衡、如何不消解严肃题材的信息量,同时还能给大众带来好看又科普的综艺节目确实很难实现。



从现实制作的角度出发,这档节目对科幻题材的探索还是非常值得肯定,中国的综艺市场也的确缺少这样一档硬核科幻节目。只是想要通过综艺节目让科学流行,《从地球出发》还应该要做的更多更好,毕竟综艺真的不是影视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