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开年追的第一档综艺,是央视大手笔

开年追的第一档综艺,是央视大手笔

文丨独孤岛主


终于,对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非凡意义的2020年与我们告别了。2021年刚开年,一档央视出品的节目刚刚首播,那就是之前已经有过三季辉煌成果的《经典咏流传》。



作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系列在既往的三季中,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以当代最新的表现方式重新诠释或探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本,力图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讴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风骨,以经典传唱与诠释激发爱国情怀。节目以气质贴合文本的歌者或音乐人作为经典传唱人,在「以诗和歌」核心思路的基础上突出文本跨越时代的内在意蕴与恒久魅力,获得相当好的口碑。



最新一季节目,提出了「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的主题,致敬不同时代的英雄,更借此对经典具有创新意味的改编方式,追寻中华历史中民族文脉、英雄情怀的深层密码。


昨天播出的第一期,牢牢紧扣「致敬英雄」的主题,以主持人撒贝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为主力阵容的主持与鉴赏嘉宾,开场即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有一种音乐叫诗词,有一种光荣叫英雄」「沿诗词场合,走英雄来路」点题,开启为建党百年来前赴后继的英雄颂唱之旅,并令新一季节目依旧立足从古典文本中汲取营养的同时,高度勾连现实。


当然,世界上所有美好愿望,都是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努力实现的,对「《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而言,构成「致敬」主旋律的,必然是本身在中国人文精神密码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本,以及足以在经典的典范意义上作出更具创新精神发挥的传唱人。



为此,节目在形式上大胆调整,设置了以王嘉宁为主持人的第二现场,作为对经典传唱人的迎接以及微访谈,演唱前仍由康震介绍作品背景,但在演唱过后的评点环节,节目组做了较大调整,在现场设置了相当亲民的会客厅场景,让传唱人与鉴赏嘉宾共坐围炉,深入探讨作品的前世今生、内在意义及与现实的关系等。在演唱的基础上,全方位观照具体作品,令立足传统的经典得以最大可能释放其魅力。


除了三位访谈人的专业加持之外,经典传唱人一向是节目的核心。此次「《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选取了包括刘邦的《大风歌》、苏轼的《定风波》在内的古典文学作品,更选入了在毛主席诗词创作中有典范地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既富豪情万丈的激越抒怀,亦具超凡脱俗的洒落情深。



选择的经典传唱人,特点气质各不相同,但都与作品本身有非常默契的贴合程度。比如演唱刘邦所作《大风歌》的屠洪刚,本身就以豪迈大气的风格著称。



传唱《定风波》的谭咏麟,是以「永远25岁」激励受众笑看人间的老牌唱将。


在表演现场以兼具委婉与大气兼备的嗓音诠释《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谭维维,本身经历过漫长的艺术磨合期,对毛主席词作中表达的历劫未泯的英雄气与儿女情,有感同身受的共鸣。


可以说,经典传唱人气质与经典文本的契合,构成了节目在「综艺」类型之上得以受到观众欢迎的灵魂,亦是以内容为主打的节目本身坚守的美学品相。



与传唱的演出水准相匹配的,是节目不吝手笔建造的盛宴式视听效果,这种舞台效果直接建立了极富表现力的舞台现场,更将节目作为中国最新综艺标杆的素质直接展现给观众,舞美效果与作品意蕴相结合,文化意义与娱乐价值双全,是目下综艺节目尤其是文化类综艺节目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



「《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打造了一个面向观众直观体验的「沉浸式」体验场,在时下国内外许多戏剧作品中常会运用的方法,在电视节目的观看条件限制下,亦得到了充分发挥。配合演唱过程的3D音效、竖屏直拍等方式,建立了一个全方位浸润式的视听空间。



在这个硬件形式的创造之上,更将传唱的主体舞台打造成全面立体空间,将地面屏与大屏的呈现主题协调转换上升到「创造情境」的高度。在俞灏明传唱抗日烈士诗人陈辉的《为祖国而歌》现场,多屏组合,制造出火树银花的效果,致敬永生不灭的英烈风骨。


谭咏麟演唱《定风波》的一段里,在他身下分开层层波浪,背后则投影出山竹丰盛,辅以演唱会式灯光造影,意合中国山水,歌唱苏轼砥砺不屈、笑看天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宽广境界。



谭维维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段,金线边丝顶灯制造出如同纪念碑一般的视觉效果,给予观众相当静默却刻骨铭心的体验,令这首词作内涵的意味得以悠远无痕地转换到当下的现场。



可以说,节目中的视听效果,皆非单纯为娱乐而娱乐,在满足观众视听享受心理的同时,亦顺理成章地赋予这些对经典的改编与现时代技术与美学发展相匹配的表现力。



传唱环节的构造之外,因应最新形势,节目更设置了以视频连线方式呈现的「云观众」模式,即是将数百位观众实时连线到现场屏幕,观众本身亦通过这样的连线直接参与录制现场并参与互动。


参与观众中包含与经典传唱有紧密关系的神秘嘉宾,也令节目中对诗词读解环节具备了更丰富的层次与角度。在节目的仿「会客厅」式座谈中,访谈嘉宾与传唱人围绕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与美学内涵畅所欲言,以主持人、音乐家、古典文学学者等不同专业背景对经典作品及重新诠释的效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更钩沉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向观众展示经典文本背后的深层渊源。



比如聊出了《定风波》苏东坡一身兼具的美食家、工程师身份,以及他身处逆境而能云淡风轻的「凡人英雄」气质。


比如《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对谈现场甚至安排了嘉宾诵读杨开慧生前未能寄出的家书,经由对这些毛主席本人都从未读过的文字,缅想在艰难岁月,作为一名女性和一个革命者的杨开慧所交付的柔情与坚韧,亦可窥看伟烈人物对革命初心的执守。


「云观众」与演后对谈的形式,赋予了节目在核心表现力之外新的意义申发方式,观众不再是节目进行中被动接受的观者,而是也深度参与到对作品及作品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体认中去了。



而在此过程中观众所能够体会到的所谓「经典之美」亦已经跳脱了「美」的本身,见微知著地明确了哲学意义上的「何来何往」追问。经典文本的内容既关联家国情怀,又落实到个人生活,既歌颂中华民族不屈精神、致敬先行者的主旋律,亦同时歌唱每一个具体的人平凡的历程。



「《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直接致敬英雄,也致敬了堪称英雄的千万中华儿女。事实上,所有历史功业的完成与美好明日的开创,都是由千万个体日复一日的平凡奋斗汇聚而及的,这是「英雄」之意最大的内涵,同时也是在2021年继续起航的中国最值得珍而重之的源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9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