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海上钢琴师》,被矫情观众过度解读的假经典

《海上钢琴师》,被矫情观众过度解读的假经典

上世纪90年代末,影坛上映了两部和船有关的著名电影,一部是风靡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另一部是《海上钢琴师》。

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好评的浪涛如钱塘江大潮,滚滚不落;而2019年,《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终于在中国上映,满足了众多拥趸的期待。

我承认《泰坦尼克号》是一部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绝好爱情片;但《海上钢琴师》我认为这是一部被过度解读的,不算太烂的假经典。

《海上钢琴师》

首先从奖项方面可以做个比较:《泰坦尼克号》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以及其他一些相对不重要的奖项;而《海上钢琴师》在重要的电影节中几乎缺席,只有一个美国金球奖的最佳配乐。

这个问题,是比较困扰人的,为什么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神一样的电影,得不到各种奖项的认可呢?

原来这部影片在美国上映时,票房竟然不足30万美金,而且国外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的分数仅为53分,可见,在国外,是不怎么待见这部电影的。

其次,这部电影的逻辑是混沌的。主人公1900不知其母,也不知其父,被人遗弃在轮船佛吉尼亚号上,被船上的工人丹尼收养。

随着1900年数渐长,他的钢琴天赋终于显现,把钢琴弹得出神入化,神秘莫测。不仅如此,他还是随心所欲的创新者,打败了前来挑战的爵士音乐发明者。

《海上钢琴师》

郎朗也算是个钢琴天才,但是他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可不是仅仅靠天赋两字就可以打发的,在他的自传中,他叙说了童年时学琴的艰苦,简直是噩梦一般的经历,他的父亲是非常严厉逼他学琴的。

而1900,大概在船上看到其他钢琴师的演奏,所以无师自通,可以理解,但是后来对于他弹钢琴水平的拔高,太夸张了。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把逻辑抛到脑后,显然不妥。

当陆地上的工作人员要找到1900给他登记信息,1900躲了22天无人能找到,看来,他不仅仅是钢琴天才,连躲猫猫也是天才?

主人公是某个方面的天才,是很多故事中的必要设定。但天才的极限被无限放大,是不合乎逻辑的。

很多观众反映,《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缓慢、沉闷的电影,是的,没错。它的节奏控制显然有很多缺陷。

《海上钢琴师》

在电影的开头,通过小号手和店老板的对话,引出1900的故事,做了很多铺垫,至少可以砍掉三分之一的内容,不仅不会影响电影内容,还能够更流畅。

难道节奏缓慢就一定不是好电影吗?不一定,这个节奏的快慢要看对电影的表达,人物的塑造有没有帮助,如果能加分,当然是可行的。

比如电影《独行杀手》,开头十几分钟,画面几乎是停止的, 但是你看完电影就会发现,导演这样设置,原汁原味体现了主人公的“独”,这才是大师手笔。

而《海上钢琴师》整部电影的拖沓是一种毛病,为了烘托人物有意但不算精心的布置,除了给人啰嗦的感觉,对影片没什么帮助。

《海上钢琴师》

当男人遇见爱情,注定要沦陷,1900也不例外,但他和《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不同的是,下船的梯子走完一半时,他后悔了,又回到了船上,终身不再下船, 甚至是船被炸毁时,也不改初衷。

看到这里,我想完了,这个1900莫不是自闭症患者?这个是极有可能的,他出生在船上,长在船上,生活的一切都在船上,明明是个井底之蛙,但对陆地却不屑一切。

这种自尊,敏感的特性,甚至用死亡来解脱,不能用仅有个性来形容了。

电影中的小号手求他下船,到城市里组成一个乐队,重新开始,未来的美好活生生展现在眼前。小号手说的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海上钢琴师》

但这时,1900讲出了一番似是而非的话:“88个琴键我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可以演奏出无限,而城市里成千上万条街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何弹奏”。天才的脑洞非常人可以理解。

这些台词本来的用意我想是为了塑造1900的孤独,他生活的世界全部被轮船所禁锢,在这里,他获得了满足。而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可能是血淋淋的陷阱。所以,他畏惧了。比死还重的畏惧。

为什么面对人生,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就惧怕了呢?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不是勇敢,坚韧,自信吗?

《海上钢琴师》

当然,导演这样安排情有可原,但这并不是令人信服的角色基因。

很多观众正是因为1900最后的悲剧和天赋的两相对比,被打动了。但是鲁迅说的妙,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所以,如果说你能和1900感同身受,只想送你两个字:矫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