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理智与情感》:虐心痴恋的姐妹花如何面对理智与爱情的交错纠葛

《理智与情感》:虐心痴恋的姐妹花如何面对理智与爱情的交错纠葛

电影《理智与情感》是电影大师李安在其早期探索西方电影风格过程中一部重要的作品,也是对简·奥斯汀小说最成功的一次改编。

这是他第一次导演西方题材的电影,大牌编导、演员阵容的聚集对当时的李安来讲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影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但获得了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还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

电影《理智与情感》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脱胎于简·奥斯汀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书信体小说《艾琳娜和玛丽安》。

从著作时间上看,《理智与情感》显然要早于简·奥斯汀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

影片中的艾琳娜和玛丽安才是真正的主角,而电影显然是一部以女性为核心的作品。

做为用影视艺术来表达的作品完全遵循了原著的精髓,就如影片的名字一样,由正向建立的理智向逆向解构的情感,进行了全方位基于女性爱情观、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规训。

原著及作者精髓的表达

简·奥斯汀的成就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现实主义作家,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派作家。

伦敦文学界核心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赞誉的“女性之中最完美的艺术家”,英国评论家里维斯则赞誉简·奥斯汀的作品,在表现生活、规训人生、指斥道德等诸多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造诣。

深刻理解《理智与情感》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要知晓这部作品身上所带有的作者个人的属性,尤其在改编这部作品时对其作者性有着透彻的领悟,才能将原著作品演绎的栩栩如生。

想必李安一定在这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来研究与领悟。

简·奥斯汀是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的,她所受到的学院式科班式的教育很少,绝大部分教育来自于她的姐姐与父兄的身教式影响和悉心栽培。

简·奥斯汀现实中的爱情

现实生活中,简·奥斯汀的爱情也恰如其笔下的爱情一样曲折。

1796年,年仅20岁但却对爱情有着深刻地先入为主式理解的简·奥斯汀,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这个既聪明又狡黠的来自爱尔兰的年轻律师叫做勒弗罗伊。

简·奥斯汀与勒弗罗伊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然而,奥斯汀的父母却非常现实的希望未来的女婿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同样的,勒弗罗伊的父母也非常现实的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富豪人家的乘龙快婿。

简·奥斯汀生命历程当中的唯一一段爱情,在得不到双方父母的祝福之下注定无疾而终。

在勒弗罗伊父母的坚决要求之下,勒弗罗伊被迫不得不返回爱尔兰,从此音信杳无。

简·奥斯汀的爱情篇章也就此戛然而止。

陷于彻底灰心、伤心和绝望的她,从此转而以文学创作的方式,在其思想的时空之中纵横捭阖着虚拟的爱情时空。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爱情表达

简·奥斯汀的不幸遭遇,使她拥有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不幸福的爱情,这种际遇为简·奥斯汀的爱情观蒙上了一层晦暗的阴影。

这层晦暗的阴影一直在影响着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

仅从《理智与情感》中就能看到,简·奥斯汀式爱情的不断重复式的表述。

艾琳娜与爱德华之间的爱情以爱德华的被迫离开而暂时的无疾而终;

同样,玛丽安与威洛比之间的爱情也以威洛比的被迫离去而无疾而终。

这种不惜有违于艺术性表达的相同爱情际遇式情节的简单重复,足见简·奥斯汀生命中那唯一一次的爱情,对其所造成的伤害之深。

这种浓重的作者性的表达,使得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以其用情至深与情感至真而深入人心。

尤其在电影中,李安遵循着简·奥斯汀的创作轨迹充分的对原著中这种浓浓的作者性,进行了诉诸于光影映像的艺术化表达,不仅将作品中的爱情,也将简·奥斯汀的爱情进行了在意象化上的升华。

《理智与情感》中残酷的理智建立

理智抉择下的爱情永恒

《理智与情感》构筑了一个不幸的家庭,长子继承全部遗产与家业,包括一母三女在内的四位女性全部被放逐出庄园,永远的离开这个安乐窝。

对于这个家庭中的女性而言,就像电影台词中的那句诗文,真可谓“天不从人愿,风暴未歇,吉光未现,奥援竭绝”。

同时,在这种背景下,更开启了爱情的一幕幕悲剧。

在电影中,李安遵从原著构建了一种先理智后情感的次第,这种鲜明的次第的最大作用,就是将警钟敲在前头,但如果在看到爱情的前车之鉴后,仍然能够不顾这一切的飞蛾扑火般的扑向爱情,那才足见爱情的情感性和真挚性。

当然,这种情感性和真挚性中也不可避免的包含着爱情的自私性、盲目性和忘我性。

在影片中,艾琳娜和爱德华之间的爱情,就为玛丽安和威洛比之间的爱情敲响了警钟,正如原著和影片中所言:

“爱情是梦幻还是感觉?”“都不是,爱情与真理一般永恒!”

理智规训下的爱情救赎

电影《理智与情感》以理智创建了多重简·奥斯汀式的爱情悲剧,首先是艾琳娜的爱情悲剧、然后是玛丽安的爱情悲剧、接下来则是布兰登上校女儿的爱情悲剧,这三出爱情悲剧如出一辙,全部都是情感冲动之下男性的始乱终弃,是爱情的无疾而终,是由女性独自承担悲剧的全部结果。

影片戏剧性的建立了一种规训式的理智,以不断重复的三起案例,向观众诠释了爱情过程中女性的所有弱势表达以及爱情过程中女性更应首先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规训表达。

同时也对封建爱情中的门当户对以及追逐门第、攀龙附凤等丑陋行径进行了指斥式的表达,并向这些伪爱情发起了强烈的形诸于文本与影像的双重抨击。

影片之所以将爱情诉诸于理智,旨在向女性爱情传递出一种由相对理智向绝对情感的一种规训、平衡和救赎。

爱情中理智丝缰控制下的艾琳娜和玛丽安的爱情,正印证了莎翁的那句名言:“爱是永不退色的印记”。

在人类的爱情世界中,往往挣脱理智的情感更易遭受无法预料的伤害,而理智则能够使爱在理智和情感之间获得平衡、救赎和解脱。

《理智与情感》在原著和电影中的华彩乐章,都在爱德华与艾琳娜和斯蒂勒以及玛丽安相见的那一场戏中,爱德华在伦敦与斯蒂勒私定终身长达4年,却要求斯蒂勒对此要保守秘密,同时却与艾琳娜在乡下热恋。

当爱德华见到艾琳娜和斯蒂勒,艾琳娜和斯蒂勒对爱德华的劈腿行径心知肚明,而玛丽安却蒙在鼓里时,好戏就上演了。

艾琳娜与斯蒂勒隐喻式的讥讽爱德华时,不明就里的玛丽安的反衬,将那一刻爱德华的虚伪与无知揭露的更加的淋漓尽致。

四方对谈中爱德华的每一句对话都在极力的试图转移话题,而玛丽安的每一句话则都在将爱德华拉回主题,这种理智对情感的规训,令所有的观众内心都会不由自主的泛起寒意。

《理智与情感》中情感的逆向冲突

单纯情感驱动的逆向冲突

《理智与情感》中情感爱情的代表者是玛丽安。

玛丽安选择了向朱丽叶和亚瑟皇后看齐,选择以热情如火点燃爱的激情,哪怕最终为爱而死,只为能过享受这份爱的光荣。

与较为理智的艾琳娜不同的玛丽安的这种更倾向于情感的选择,使玛丽安“从不以藏情绪”,反而更信奉“爱不是花朵,有着自然的凋谢”“爱甚至能生长于乏水荒漠,甚至不怕缺乏阳光普照雨露滋润”。

玛丽安吸引着正统的布兰登上校和富有活力、机智、有同情心可却无比喜欢野花的威洛比,而玛丽安与威洛比的爱情开端,恰恰可以用“心灵契合,突破阻碍”来形容。

然而,随着威洛比的悍然背叛,玛丽安的情感堕入深渊。

反观玛丽安情感失控的爱情,恰恰是简·奥斯汀所经历的那种爱情。

因此,玛丽安在这对爱情中深深的为自己植入了原著作者那种浓郁的基因,李安导演在这一情节上的安排,恰如简·奥斯汀一样,玛丽安一次次的执笔,一次次的慢慢燃尽了仅有的那份过度炽烈的情感。

爱情陷阱的逆向冲突

在影片中看到了完全改编自原著的理智与情感的碰撞,既艾琳娜与玛丽安的对话,当艾琳娜坠入爱河时,玛丽安时添火之油;

而玛丽安坠入爱河时,艾琳娜却以其理智告知玛丽安“我们对他所知不多”,此后也一直在告诫玛丽安,而这也说明了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与分野。

这种对立和分野,在姐妹俩谈到斯蒂勒时,以玛丽安的那句“我对她真的不理解”和艾琳娜的那句“她愈早认清这个世界愈好”而将作品主旨不露痕迹的表达了出来。

事实证明,有个性、很冲动、富激情的情感遭到了无情的逆向冲撞,使其被迫认清了这个世界,而最终的结果是满满的痛苦与绝望。

诚然,情感最易被冲动戴上沉重的枷锁,这种情感向理智的强行被扭曲,与理智对于情感的逆向碰撞与反噬,使得影片开始时一度年轻气盛的玛丽安,在重重打击之下,磨去了本应秉持的犀利的棱角,当其再次面对着理智与情感的抉择的时候,学会了选择理智。

情感意象的理性逆向冲突

对于女性而言,即便是身处后现代社会之中亦有着一道似乎永远都迈不过去的门槛。

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更难打开自己的精神情怀,在女性的生命过程之中,总会经历尊重、理解、爱慕这一三段论式的历程。

相较而言获得尊重是最为初级的表象性的,理解与关怀则是物质与精神参半的行为,而爱慕则是进入女性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种方式,一旦打开了这道门,女性就极易处于过度被动的境地。

因此,女性更应学会在情感过程之中,以理智进行协调与平衡。

李安在影片《理智与情感》中的尊重原著式改编将观众置于影视艺术欣赏的绝对中心位置,更一并将理智与情感置于纷乱、纠葛、交错的漩涡之中。

并且由这种纷乱、纠葛、交错的漩涡所蕴涵着的力量将观众拉入漩涡之中,由渗透而沉浸再到沉溺其中,并最终移情于其中,从而以这种正向建立与逆向冲突的理念和庞德式的意象,共同向观众演绎和阐释了电影及原著作者简·奥斯汀的关于爱情的规训与救赎一体化的精神内涵。


电影《理智与情感》一次次的再现了简·奥斯汀现实生活中刻骨铭心的唯一一次爱情,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不可名状的撕心裂肺的痛楚表达,反而成为了简·奥斯汀丰富的内心世界之中一道靓丽的心灵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透过光影的传达,令观众更加贴近了作者的内心。

而李安导演亦完全遵循着简·奥斯汀的心路创作轨迹,充分的对原著和其所代表的作者性,进行了形诸于光影的艺术表达,不仅将作品中的爱情,也将作者的爱情完美予以了升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