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从虐猫到杀人,想不到的跌宕,Netflix又出高口碑纪录片

从虐猫到杀人,想不到的跌宕,Netflix又出高口碑纪录片

这几年,看Netflix出品或发行的电影前,总感觉是在拼手气,看的过程中,又仿佛在坐过山车,习惯性的虎头蛇尾,踩雷率不低。

当然了,今年《爱尔兰人》、《婚姻故事》和《教宗的继承》这三驾将横扫颁奖季的“马车”,足以让他们扬眉吐气。

不过,在纪录片领域,每年都佳作频出,品质跟剧集有得一拼,比如今年的《我们的星球》(联手BBC打造)和《美国工厂》(奥巴马参与投资)。

就在不久前,Netflix又出了一部口碑不俗的纪录片,目前豆瓣8.5分,略带误导性质的片名,首先引起了人的猎奇心理,但看完后,跌宕起伏的剧情却让人惊呼“神展开”,有种被意外击中的震惊感。

它就是《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如果说《教宗的继承》是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剧情片,那这部就是用悬疑类型片的方式来拍纪录片。

看着片名,本以为会是讲人肉虐猫者的故事,但讲着讲着却令人意外地带出了几年前发生在加拿大的那宗华人留学生碎尸案

短短的3集,主创用悬疑探案+桌面电影(《网络迷踪》)的类型片方式,以受害者和凶手外的第三视角展开,从细节入手,抽丝剥茧地从无到有,剧情的编排和发展非常扣人心弦。

它在叙事结构上,层次之分明,甚至超过了大部分的悬疑类型片。

每集都有着清晰的故事主线,首集网民人肉虐猫者、次集虐猫者变杀人犯、末集抓捕凶手及惊人真相。

不得不说,全世界的网民群体,都有着共性, 除了键盘侠(网络暴力、语言攻击)的属性外,这些有着不同背景、职业和专业技能的人,同样是神通广大。

而这一切,都要从2010年“油管”上的第1个虐猫视频“一男二猫”(1 boy 2 kittens)讲起。

视频中,一个穿绿色卫衣的男子,把两只在床上的小猫咪放进真空压缩袋后,抽干了袋中的空气,直到两只猫咪痛苦地窒息而死。

视频传开后,最初只有少数人自发组成的“脸书”群组,就决定要搜出这个人的身份。

在画出卧室俯瞰视角的布局图后,开始从视频中卧室里的硬装和软装物件入手,试图找出这个人的所在地。

这些使出浑身解数的网民,通过电插座的不同判断所在地区;在Ebay上追溯到狼头图案床单的生产厂商和销售范围;分辨出视频背景声音是俄语,最后发现是一部俄罗斯情景喜剧,甚至还找到了那一集。

但即使如此,还是收效甚微,不足以定位出这个虐猫男子身处哪个大洲。

而此时,虐猫男子的多个马甲账号其实已经混进了群组中,暗中关注着他们的每一个发现和进展,并发布了后续的第2个视频。

已经死去的猫咪

这次通过把视频转成图片,逐帧寻找线索,他们从床上的一包香烟,通过包装的区域差异,确定这包香烟来自北美洲;接着不但找出了一台黄色吸尘器的确切型号,还发现它只在北美地区销售。

由此总算可以确认,虐猫男人身处北美洲,范围也被缩小到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此后,随着另两个虐猫视频(把猫咪活活淹死和投食给大蟒蛇)的发布,以及有着近10万粉丝的动物救难队成员的加入,这个肉搜群组的人数也水涨船高。

群组内,身处世界各地的人提供的海量线索也纷至沓来,一度让群组陷入混乱,但大部分都没有价值。

这时,一直关注着进展,一边享受着被关注的虐猫男子,通过马甲账号自曝:“你们要找的那个人叫卢卡·马尼奥塔”

如果有了解或听说过2012年加拿大碎尸案的人,到这里或许已经知道纪录片接下来讲述的事情。

2012年5月末,一段取名为“一个疯子,一把冰锥”(1 Lunatic,1 Ice Pick)的视频出现在网上,之后被至少数十万人看过。

视频中一个男子(中国籍留学生林俊)被捆绑在床上,凶手先是抚摸他的脸和爱抚他(跟虐猫前一样的习惯),之后手拿一把类似冰锥的利器,开始往其身上反复地猛刺。

杀死受害者后,割下了他的头颅,并把四肢肢解,甚至还吃掉了部分尸身,然后把躯干部分装进行李箱,直接扔在了公寓楼下后院的垃圾桶里。

视频发布的4天后,一只人脚和一只人手被分成两个包裹,分别寄往保守党总部和自由党办事处。

加上被清洁工发现的躯干部分,直到这时,之前一直没太当回事的警方,才开始重视起来,在调查锁定嫌疑人是卢卡·马尼奥塔后,对已经逃往巴黎的他发出了全球通缉令

与另一部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制造杀人犯》有着主客观多视角切入不同的是,《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更多的是以一群网民的第三视角来展开叙述。

不乏职场高级人才的这群网民,动用着自己所学所知的专业技能和各种网络工具,竭尽所能地去人肉搜索一个残忍的虐猫者,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能够做到的一切。

他们取得的成果,已经超过一般网民的能力范围,但部分人的网络暴力同时也逼死了一个普通人。

比如通过卢卡的自拍照背景的加油站和交通灯,直接找到了他曾住过的公寓和去过蒙特利尔市的麦吉尔大学等

左下角的加油站成为关键线索

不同于如今信息量爆炸,个人资料、隐私被当成大数据留存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数据库里,相较下,10年的网络世界还算比较“干净”,人犯罪的门槛和成本也比较低,不像现在,出个什么事,只要曝光到网上,用不了多久,当事人的身份背景就都明明白白地被呈上供人观赏。

因此,除了从“杀猫”到“杀人”的戏剧性发展,纪录片还留了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爆点在第3集

卢卡·马尼奥塔在网络上和视频里留下引导人去追踪他的线索(包括多个马甲账号名称、假护照用名、虚构的人物曼尼等),都是故意为之,有预谋和精心策划的,另外,他的一些行为癖好、模式,都能从《本能》、《猫鼠游戏》、《卡萨布兰卡》、《美国精神病人》等电影里找到出处,甚至他的杀人手法就是模仿(致敬)其中的一部电影。

《美国精神病人》片段

就像片中一名警探说的,他(卢卡)“既变态,又高明”

这里我也点到即止,更多的细节还是留着你们自己去纪录片中发现。

可以说,卢卡的一系列疯狂行为,堪称是迷影行为的一种极端体现

对于像卢卡这种心理上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人,每一次能引起轰动的行为,每一个人对他所做出的回应,都能够让他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被捕后面带浅笑

就如片中一个专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家的侧写分析:像卢卡这样的例子,有了第1次,就会有无数次,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当一件事不再能使他得到满足和刺激感,就会转移向更高的目标,这种行为模式,是一种未来可能成为连环杀手的预兆。

而事实也证明了如此。

纪录片的最后,借群友之口,抛出了“我们是不是卢卡的共犯”“我们是不是他的傀儡,利用我们来实现他的故事”这样的深刻反思,一定程度上,网民对他持续的回应和穷追猛打,确实激发了他行为上的升级。

你越关注他,他会越得劲。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类似的事情还见得少吗?

Netflix用类型片的思路,把这部纪录片打造成一部“悬疑惊悚大片”,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或多或少都会有部分艺术性加工的drama成分,喜欢纪实型的人或许不会太喜欢,叙述的角度也不可避免的有些片面。

但是,你又不能否认,它的可看性实在太强了。感叹好看之余,我们也会不免会陷入思考。

如今的网络世界和社会大环境,太容易滋生并催生这样的人和事,遇到这些希望博取眼球的人,无视和不去传播,才是对其最有力的打击

- END -

作者:小辉叔影社(Hui-Movie)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7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