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先行者李安:这部电影再败,我可能就不会再拍了

先行者李安:这部电影再败,我可能就不会再拍了

三年后,李安再一次带着他的作品回来了。

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李安在自己生涯的第14部电影中,依旧选择“技术实验”。

120帧,4K,3D——是这部《双子杀手》的主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李安的一步,世界电影的一步”。

不管是否夸大其词,李安一直都是站在开创电影技术的第一线。

那今天我们就从技术角度,聊聊这位伟大的华人导演和他的作品。

首先,什么是120帧?

太专业性的介绍这边就不说了,我们只要知道:它可以让电影画面更清晰,更明亮,展现更多细节。

在电影行业,24帧/秒是基本标准,已经延续了90多年。

传统的24帧电影有一种特点:在快速移动的画面中,如果相邻两帧画面中的物体移动变化较大,就导致画面抖动和图像模糊。

而高帧率能减弱画面的抖动与模糊,且帧率越高,快速运动的镜头就越流畅。

高帧率能一定程度消除观影时因画面晃动,造成的不适感。

2012年,彼得·杰克逊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就率先使用48帧来拍摄。

而到了2016年,李安直接将帧数提高到120,来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在120帧拍摄下,演员和环境的细节都会表现到极致。

演员的发丝,肌肤上的汗腺与光泽,妆容都会清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都意味着更加“真实”。

但是受限于影院本身的原因,能够播放120帧电影的屈指可数。

2016年,全世界大概只有6家影院有支持120帧技术的银幕。

就算到了今天,美国也仅有14家影院能够以李安最希望的方式,播放这部《双子杀手》。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高帧率的电影。

很多观众认为,额外的细节,超真实的画面,会阻碍观众的注意焦点,会影响电影带来的“造梦感”。

尤其这个故事并不是你喜欢的,这更加会影响观影体验。更不要说背后还需要支付更多的购票费用。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惨败,便是如此。

这次,《双子杀手》依旧会以120帧(极少数)、60帧、24帧的规格在中国上映。

这是李安对市场的妥协,但也无法避免。

只能说是他前进得太快,大家还都跟不上脚步。

能以最高规格播放的国内影院

关于4K,就是分辨率。

就像电脑显示器和手机屏幕一样,高分辨率是获得高质量影像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观看一副宽大画面时,视角达到一定值后,观者就会感到和画面处于同一个空间内。

也就是所谓的“身临其境”。

至于3D,就不用多说了吧?

总之,4K和3D都是为120帧服务的,三者相加,就会带给你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影片的另一个噱头,就是“数字合成演员”,也是《双子杀手》的主题。

简单说就是:借助动态捕捉技术,根据演员表演“克隆”出一个25年前的他,实现两者对戏。

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男主角是名特工,退休前却遭遇神秘杀手追杀。

不成想,这个杀手竟是年轻版的自己(克隆体)。

剧本来说,这确实是个老掉牙的故事,没什么好讲的。

我们还是来说说技术。

“一人分饰两角”,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当两个角色无需同框时,只要通过发型、妆容、着装、身材方面的差异,就可以对两个角色加以区分。

“一人分饰两角”的难点是在两个角色同时正面出镜时。

这时就需要后期的影像叠加技术,我们以成龙的经典电影《双龙会》为例。

要实现上图效果,拍摄前特效师会在镜头和感光胶片之间加一块板,使得胶片只有一部分可以感光。

演员先在画面左边出现,跟空气对戏,画面右边由于遮挡不会感光。

拍好后,把遮挡板移至左边,演员换到右边,跟左边的空气对戏。

后期再将这两部分的影像叠加,两个角色就可以在同一画面中相遇了。

而随着发展,观众更希望看到两个角色间能有更复杂的,涉及肢体的接触。

这就需要通过电脑进行拼接、抠图、合成、替换替身来实现。

这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没什么奇怪的。

但这些由替身修改而来的数字化人物,观众只要仔细观察,很容易就能看出“山寨感”。

《双子杀手》中李安对史密斯进行的减龄,不止于面部。

从肌肤、骨骼、眼睛、牙齿的光泽都进行了再造。

为此,李安几乎把史密斯年轻时的所有影像视频都看了一遍,一帧一帧的研究他的表情,把每个细节都熟记于心。

然后通过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详尽记录史密斯的所有动作细节。

也就是说,没有替身,这两个角色都是史密斯自己。

他们不仅要对话,还要互相攻击、街头追逐等。

李安还延长了两人动作戏的时间,这也是技术革新的一部分。

无论近景远景还是特写镜头,画面都经受住了考验。

不再是机器人般僵硬的数字人物,而是具备了人类共通情感,是极具感染力的现实人物。


李安说:我们把他的脸放大6000倍看,生活上我不敢说,但就说脸,我比他亲生妈妈还要了解。

确实,这部电影里的年轻版史密斯,就像从《绝地战警》片场里走出来一般。

《绝地战警》,1995


《双子杀手》是“一人分饰两角”的电影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它的意义更不止于此。

随着“数字造人”技术的逐渐成熟,我们甚至可以期待那些已逝的优秀演员,重新回到银幕上。

李安给未来电影带来无限的可能。

北美上映后,受限于技术门槛与剧本故事,《双子杀手》成绩依旧不好。

甚至不好收回1.4亿美元的成本,这也可能会导致下一部120帧电影的计划搁浅。

李安也无奈表示:“只要有人投资,我就继续拍,它不卖座,没有人再投,我也没有办法。”

虽然略带唏嘘,但只要李安依旧在电影的边界探索,我们就必须对他致以最高的敬佩和赞许。

先行者,永远都是伟大的。

欢迎点赞、评论、分享,更多精彩陆续有来

也可以来我的公众号【人生电影公司】找我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6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