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毁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直不让孩子玩手机

毁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直不让孩子玩手机

湖北十堰,6岁孩子在上网课间隙偷玩网游,仅用1天时间就花了3000多元;怀化市中方县13岁女孩趁上网课玩手机游戏,充值近4万元;湖南湘潭,7岁女孩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2小时内竟充值1万8千多元;10岁男孩用爸爸手机玩游戏充值3万……提到孩子玩手机,几乎所有家长都畏之如虎。坚决杜绝孩子玩手机,几乎是家长们的共识。然而,这真的都是手机的错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想要将孩子和手机彻底隔绝根本不现实。家长一味地将手机“妖魔化”,盲目采用强硬手段禁止孩子玩手机,或许只会产生“禁果效应”,甚至会毁了孩子。

什么是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亦是如此,你越是盲目的强硬禁止,孩子就会越好奇。可以说,毁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直不让孩子玩手机。



1.手机应属于孩子童年的一部分

如果你是80后父母,你小时候爱看动画片吧?如果你是90后父母,你小时候爱玩小霸王游戏机吧?00后小孩也都玩电脑上网、10后小孩玩iPad、手机……每个年代有着每个年代的“担忧品”,但每个年代的孩子都好好的成长了。玩手机是当下孩子童年的一部分,毁掉孩子的并不是手机,而是过度沉迷手机。


2.手机亦是小朋友之前沟通的桥梁

诚如成年人,孩子亦有着自己的交际圈。当孩子们在学校、幼儿园谈论动画片、卡通角色、某某APP等话题时,自家的孩子因你彻底杜绝孩子玩手机而插不上话时,你的孩子很可能会被孤立,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换句话来说,当所有孩子都玩手机时,你家孩子却“落后”于人,他/她又怎么能和其他小朋友搭起沟通的桥梁呢?



3.手机是孩子良好的学习窗口

无可否认,手机中也是有着一些非常好的知识“窗口”,诚如此次疫情孩子们无法去上课,手机便“挑起大梁”担起网课、早教的重任。即便是一些小游戏,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可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分享、团结、友谊等。


如果我们刻意忽视这个事实,或者使用电子产品,孩子就永远学不会应该如何使用它。


作为家长,比起一味地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使用手机等等电子设备,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利用手机让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1.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很多父母自己每天拿手机刷某音、看某手,玩游戏,却义正言辞的告诉孩子,不能玩手机,将心比心,这样的教育有说服力吗?孩子一句“不让我玩,妈妈/爸爸你为什么还玩手机呢?”该如何回答?想要杜绝孩子玩手机、防止其沉迷,作为家长首先要从自身找找原因,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空暇时间,多陪陪孩子。


2.时间规划

诚如前文所述,手机不可怕,不要将其妖魔化。家长把手机交给孩子时,可以与其做个时间约定,多久玩一次,一次玩多久。比如,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时间来“购买”玩手机的时间,每学习2小时可以“购买”0.5小时玩手机时间等。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孩子在玩手机的过程中,节制有度、防止沉迷。



3.内容选择

孩子的自律能力终究比成年人差,父母在将手机交给孩子的同时,也应对其使用手机时所观看的内容、玩的游戏有所把关。适当的充当“内容选择官”,将一些对孩子好的、有益其身心发展的内容通过手机传递给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8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