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从一起“杀师案”看中国的师生关系

从一起“杀师案”看中国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和谐的状况,甚至出现师生关系的严重对立和冲突。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2017年11月发生在湖南沅江三中的“杀师案”,47岁的中学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被刺26刀,在送往医院途中不治身亡。行凶者是鲍方所带实验班的学生16岁的罗某,罗某平时成绩不错,曾经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作为班上尖子生的罗某为何要杀死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呢?而且手段如此残忍!事后据罗某说,原因是老师太严厉了,限制他出校时间使他憋屈,通知他的家长使他更加愤怒。本应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何以出现如此尖锐的对立?这里面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反思。

反思一:过度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积弊太深。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老师关心的是知识的灌输,是学生的成绩;评价一个好老师的唯一标准就看他所教的班级有多少人升学;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也是分数。一个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三好学生、就是优秀学生。学校最关心的升学率,一个学校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把压力传递给老师,老师再把压力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学生除了学习、考试还是学习、考试。中国学生的压力是世所罕见的。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重,稚嫩的肩膀已不堪重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周末比平时更紧张;尤其是高中生其紧张程度更是令人难以想象。一位衡水中学老师在抖音上发布的短视频显示,教室课桌上各种书本资料堆积如山,学生们被成堆成堆的资料包围着,很多学生回到寝室后仍然坐在床上看书学习,连睡前洗脚的时间,手里都捧着试卷和资料在紧张地做题。难怪樊登在他的自媒体中评论道,中国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是社会生活中压力最大的群体,他们处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的业余时间被剥夺,兴趣被扼杀,情感被冷落,有的心理被扭曲,人格被撕裂。这种长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堆积不仅严重摧残看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一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人间惨剧。如果说鲍方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是应试教育杀了他。那么,学生罗某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是应试教育把他逼上了一条不归路!某种意义上说是应试教育结出的苦果!

反思二,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突出位置

从家庭到学校,重视智肓,轻视德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是普遍现象。家长和老师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却很少关注。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 “初中有4.5%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猎奇求新、逆反与偏激、盲目自大而不计后果。在部分学困生和家庭环境特殊的学生身上还表现出自卑心理、抑郁心理、闭锁心理、焦虑心理、恐惧心理以及厌学仇师心理等等。这些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或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酿成悲剧。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候摆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路径:

一是摒弃过时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包括双方的地位、作用、伦理关系和情感态度等。中国历史上历来有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传统。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维系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不同,但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摒弃师尊生卑的陈旧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是增进理解与沟通,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本应形成教学上互相配合、心灵上互相感应、情感上彼此依赖的正常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这种隔阂主要源于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沟通。我们很多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上完课夹着课本走人,至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何,学习上有没有困难,思想上有没有困惑,心理上有没有问题,全然不知。师生之间心灵疏远,情感淡漠。这种状况極需改变。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经常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加强彼此间的心理交流和情感沟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业上的导师和心灵上的挚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7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