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虎门大桥悬索桥主缆通风性能试验研究

虎门大桥悬索桥主缆通风性能试验研究


虎门大桥为单跨双铰钢箱加劲梁公路悬索桥,跨径为888m,由锚碇、索塔、索鞍、缆索和加劲梁等分项工程有机地组成一体。全桥共设两根主缆,每根主缆由110股索股组成,预制平行钢丝索股由127根直径5.2mm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主缆钢丝采用标准强度1770MPa的普通低松弛高强钢丝,设计弹性模量为2.0×105MPa;主缆空隙率:索夹内为18%(主缆理论直径为678.7mm)、索夹外为20%(主缆理论直径为687.2mm)。主缆对主要荷载的安全系数为2.5。虎门大桥主缆断面及主缆防护构造如图1所示。


图1 虎门大桥主缆断面图


主缆通风试验原理


索股两端设有索股锚头,索股锚头为套筒式热铸锚,将平行钢丝在铸钢制成的套筒内按设计要求散开,然后按要求浇铸锌、铜合金。索股锚固原理是通过锚头承压板,将索力传递到焊于锚杆腹板上的加劲板。


主缆同锚碇、索塔及索鞍等共同构成大桥的第一受力体系,主缆是主要受力结构,形成全桥的强度和刚度。上述组成构件为悬索桥的一类构件,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其中缆索系统由钢构件组成,相比于混凝土结构易在运营期间遭受环境侵蚀作用,属于结构防护及养护的重点、关键部位。


虎门大桥主缆采用传统的被动防腐措施,即主要靠密封胶与面漆将主缆与外部环境隔绝,以达到防腐的效果。经特殊检查,虎门大桥主缆存在腐蚀现象(经验算,当前腐蚀不影响结构安全),说明传统的防护不能完全阻止腐蚀,需引入新防腐技术(主缆除湿技术),确保主缆剩余使用年限内的结构安全。


以了解虎门大桥主缆内部特征为总体目标,以主缆内的流体力学特征研究、钢丝监听系统研究为具体切入点,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等手段,最终测定主缆内部空气流动的比摩阻、主缆漏风率、主缆最佳送风模式,形成虎门大桥主缆除湿防腐系统设计指导。


主缆通风试验是为主缆除湿系统设计服务的。主缆除湿原理是利用主缆钢丝的表面粗糙度和纵向孔隙,将干燥洁净的空气置换主缆内部潮湿或污染的空气,如图2所示。


图2 主缆内部环境控制原理图


由于主缆长度大,空气在内部的流动阻力较大,通常采取的是分段送气与排气的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主缆除湿系统分段送气设计图


虎门大桥主缆外部有很难清除的腻子层,常规空气压入主缆的难度较大,且主缆内部空气分布流动状态并不乐观。基于此,设计了一套试验方案,用于检验虎门大桥主缆内部空气流动阻力情况,为主缆除湿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主缆除湿研究,试验必然包括悬索桥的主缆构件,具体试验方案如下:


(1)通过试验了解试验段内主缆各段通风情况和空气流动阻力大小;

(2)测定主缆内部空气流动的比摩阻、送风量、主缆漏风率、主缆最佳送风模式;

(3)测试主缆除湿速率,指导设定除湿系统设计参数。


主缆通风试验步骤及设备布置


主缆通风试验步骤


根据主缆除湿以及主缆防腐的需求设计通风试验的主要内容为:主缆送气量及送气流量损失、主缆送气压力损失、主缆内气流组织优化等,最后确定主缆除湿系统设计参数。


主缆通风试验步骤分为:

(1)主缆通风准备阶段试验

选取上游侧主缆跨中段作为主缆通风试验段,首先是短时通断试验,采取了7个进排气组合,每两个相邻气夹间距均为55.5米。经过准备阶段试验,了解主缆内部问题,即主缆内部湿度较高,影响通风的主要因素是腐蚀产物的堵塞以及气夹的密封。


(2)主缆通风第一阶段试验

主缆通风试验第一阶段是通过正压试验、正压对比试验、负压试验、正负压叠加试验四部分,进行主缆通风试验及数据采集。对每一个工况持续采集一段时间数据,以数据稳定并微弱波动为标准,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主缆通风第二阶段试验

除湿距离为111米以上,在压力及流速传感器未测到有效数据时(排气量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受传感器测量精度影响),测量排气夹处温湿度变化,以此判断气流是否到达排气夹处。


主缆通风试验设备布置

图4 主缆通风试验分布图

图5 主缆通风验设备管道布置原理图


选取上游侧主缆跨中段作为主缆通风试验段,如图4所示。其中试验距离为55.5米、111米、166.5米和222米可调节。设备管道布置原理如图5所示。


试验工况设计

图6 记录仪传感器及气夹

图7 调试设备及阀门


首先进行了试验准备阶段工作,目的是初步了解主缆通气能力。做了一些短时通断试验,采取7个进排气组合,气夹编号顺序为CBADE,每两个相邻气夹间距均为55.5米。如图8。


图8 主缆通风试验布点图


在确定主缆试验段各段都能成功进排气的情况下,按照下表方案进行试验。记录温湿度、压力及流速,整理并分析数据,从而测定主缆内部空气流动的比摩阻、主缆漏风率、主缆最佳送风模式。


第二阶段试验中,针对第一阶段测试不能通风的工况,进行附加湿度评测,即利用除湿机,向主缆内通入干燥空气,经过排气的湿度差异,判断是否有空气排出。


主缆通风试验结论

图9 工况三排送比例随压力变化曲线图

图10 工况二十一风量对比曲线图


根据整理与分析各项试验工况的数据和图表,得出以下结论:


(1)经不完全检测,进气压力在2KPa-5KPa时,试验范围内的主缆未发现渗漏;但是,根据正压送风的排送风比和负压送风的进出风比,证明主缆的外表保护层存在空隙,导致在正压状态下,主缆的空气明显向外漏气。在负压状态下,将外面空气吸入主缆,其漏气量和吸气量与正压值和负压值有关。


(2)排气湿度明显高于进气湿度,说明主缆内部存在湿空气或少量液态水。


(3)在目前的导风措施下,主缆的五个气夹位置都可以通气,不存在完全堵塞现象。


(4)通过对比送风工况1、2、3、10、11、12等,可以得出工况3送风方式是最佳的,即1送4排的送风方式。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


(1)通过对比送风工况1、2、3、10、11、12等,最佳送风压力是2500-3500Pa,根据距离是111m,计算其比摩阻约为20-30(Pa/m)。


(2)在所有参与试验的工况中,最佳除湿距离是111m。


(3)单独正压送风与单独负压引风的通风效果相似,正压送风与负压引风叠加的通风效果更好,即排气比更大。


在222米的主缆试验段中,选择某二个或几个气夹作为主动进气夹,即正压进气;某二个或几个气夹作为主动排气夹,即吸气。在进气夹内施加不同的正压力,在排气夹内施加不同的负压力,观察并记录进排气的空气参数,再进行分析的试验过程,称为正负压叠加试验。这一试验的特征是主缆内部大部分处于正压,排气夹附近局部处于负压状态。


在正压和负压试验的基础上,正负压试验的目的是趋势验证。因此,只需做一组对比试验即可。

正负压叠加的排风比基本在25%以上,较正压和负压有明显的排风量改善,但增加的风量中,不排除有外部侵入空气成分,且随着负压的提高,外界空气进入主缆的风险加大,因此,应严格控制负压值,并谨慎使用。


(1)排气夹出口的面积是影响排气比的重要因素,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要加排气夹出口的面积,就可以明显增大排风量。


(2)影响送风方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主缆腐蚀造成的结构变形,使得不同送风方向其阻力不同,从而影响送风方向。



​本文刊载 /《大桥养护与运营》杂志 2019年 第4期 总第8期

作者 / 熊锋 梅波 罗吉庆

作者单位 / 广东虎门大桥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7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