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最新!什刹海周边、大运河周边将怎么腾退?

最新!什刹海周边、大运河周边将怎么腾退?

什刹海被占文物建筑群最快在明年12月腾退!


保护修复八里桥,明年12月完成景观提升!



好消息连连!


日前,北京召开《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发布会。北京将推进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腾退,什刹海周边的文物建筑群腾退。


什刹海:

被占文物建筑群最快在明年12月腾退


1

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群腾退


来源:北京晚报


什刹海颐和园被占文物建筑群最快将在2020年12月腾退。


北京召开《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发布会,将推进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腾退,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群和颐和园的多处被占古建筑都将有序腾退,并改善整体风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化遗产及其周边区域的真实性、完整性。


2

什刹海推动“共生院”、疏解腾退



西城区在全面推进街区整理的基础上,重点在大栅栏、天桥和什刹海等地区推动“共生院”、疏解腾退,智慧街区打造等项目。


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西城以街区整理为老城复兴的抓手,开展老旧小区和平房、四合院设计导则的编制,强化街区整理城市设计的规范指导;成立西城区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查委员会,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把关;聘请56名街道规划顾问,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3

各街道有条不紊推进规划设计方案



在完成街区划分后,按照“一街一策”要求,各街道有条不紊推进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和深化,鼓西大街、阜内大街、广内街道街区整理展示中心对外开放。


目前,进行一年的街区整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依据街区整理项目库,集中开展街区整治提升,以试点带动全区,形成有效的街区整理工作模式和机制。


4

布局杂乱、违建众多



西城什刹海地区试点利用腾退空间建设“共生院”,就是街区整理,环境提升的典型之一。


负责什刹海院落腾退及风貌保护的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但随着历史变迁,作为承载这片街区历史和文化的平房院落却逐渐呈现出布局杂乱、违建众多,开墙打洞和业态低端等现实问题。


5

恢复了其原有老建筑的风貌


来源:央广网


“我们采用保护性修缮等手法恢复老建筑的风貌,同时探寻和展示老院子的文化脉络和情感记忆,让更多的人能找寻到老城区里的胡同情。”负责人表示,银锭桥胡同7号院作为试点建设西城区首个共生院,该院落总占地面积约357平方米。


鉴于房屋本体具有历史建筑价值,按照传统四合院房屋建造手法和工艺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恢复了其原有老建筑的风貌。


6

腾退院落引入工作室、人才公寓等业态



拆除院落公共区域中的违章建筑,再对公共区域进行整治提升,通过增设门禁系统、补足监控设备,完善院落照明,修缮公共卫生间等措施,增强了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实现对该院落公共空间的物业化管理,提升了院内居民的居住舒适性和便利性。


改善硬件之后,小院腾退的3间私房被改造成文化民宿,展示北京的胡同市井文化,不仅小院的原住民生活不受影响,民宿带来的收益还能反哺院子改造。接下来,什刹海地区还将在西四几处腾退院落引入工作室、人才公寓等业态。


7

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落成


来源:北京晚报


六大陈列展厅,包括百余件展品,配备数字沙盘、手机AR、多点触摸屏等多媒体展示手段……


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在位于烟袋斜街的广福观内正式落成,未来这里将成为什刹海历史文化的展示中心、保存区域文化记忆的载体、地区文化服务的传输和配送枢纽、弘扬爱国主义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地、区域资源优化共建的平台。


8

广福观建于明代天顺三年



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所在的广福观始建于明代,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大运河文化带和北京中轴线的交会之地,与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等众多文物景点为邻。


广福观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历史上曾为总理全国道教机关“道录司”的所在地,后逐渐变为民居。2007年,西城区政府启动了烟袋斜街特色街建设工程。在什刹海街道的努力下,于2008年顺利完成了广福观内的住户腾退,开启了广福观的修复工作。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多组清代彩绘。2008年8月,广福观修复后首次开放。201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9

文物腾退成果显著,腾退比例90%



自2017年开始,西城启动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策划,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与建设,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正式亮相。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753平方米,共有六大陈列展厅,包括百余件展品,配备数字沙盘、手机AR、多点触摸屏等多媒体展示手段。


西城区实施“十三五”文物保护行动计划通过2017年、2018年两年的艰苦奋斗,西城区计划实施的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项目已全部启动,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文物腾退成果显著,腾退比例90%。其中,京报馆(邵飘萍故居)、绍兴会馆等27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


10

实现文化传承传播价值最大化



在大规模实施文物腾退的同时,西城区也在积极推进腾退后文物的合理使用,特别是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探索文物活化使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西城区积极总结经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文物资源利用中来,打造更多优质项目,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化传承传播价值最大化。


11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开放



总占地面积10.9公顷 什刹海6公里环湖步道贯通。


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恢复湿地景观,水中投放了30多个生物品种,栽种了近2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水边则栽种了垂柳、山桃、油松等700余株乔灌木。此外,为方便市民游览,环湖还将设置40余组座椅,并修建智慧灯杆提升照明。西海湿地公园还将完成无线网覆盖,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公园的相关信息。


大运河文化带:

保护修复八里桥,明年12月完成景观提升


1

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老话儿说,北京城是漂来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曾源源不断把砖石、木料、漕粮等送往京城,也促进了文化、人员的流动。


《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发布。


《规划》从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2

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


展望2050年,大运河文化带将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千年运河”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标志工程。


以《规划》为依据,本市还同时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对《规划》任务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化。



3

恢复部分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星星点点散落两岸的文物和遗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本市将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提高保护等级,推动保护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河道方面,将加强对玉河、玉带河、明清通惠河、北运河故道等历史水系以及土坝、里二泗等码头的勘探发掘,恢复部分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创造条件展示古河道风貌和古码头遗迹。在遗址方面,将完成澄清下闸的遗址保护工作,建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整体保护利用高梁桥等水利工程遗产、颐和园等古典园林和“三庙一塔”等古建筑。


4

“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


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都龙王庙、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针对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已形成了《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初稿),启动了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


完成了燃灯佛塔的主体修复工程,启动了对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在推进,已启动编制遗址博物馆建设需求意向书;大运河沿线标识系统的统一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承办单位。



5

通过整体保护恢复遗址遗迹


为了让更多市民领略运河文化的魅力,本市将打造七大运河文化展示区,分别位于白浮泉、颐和园、万寿寺、什刹海-玉河、通惠河沿线、通州古城、城市副中心。


在该地区,通过整体保护恢复遗址遗迹,促进被占用、闲置的遗产向公众开放。


6

贯通北运河等6条绿道


大运河不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将给北京市民带来生态福祉。


遍布城市的水网变得愈加清澈。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大运河北京段水系已实施了上下游、干支流的协同治理,对白浮泉、长河、什刹海、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开展了环境整治。今后,本市还将全面提升大运河水系水质,实现沿线污水全处理。


河堤之外,绿廊在不断延伸,万千市民可在滨河林荫里遛弯儿、跑步。



7

五个大尺度的生态景观区将出现在大运河周边


《规划》要求,本市将重点推进京密引水渠、南长河、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运河绿道建设升级,增强绿道的平行连续性、垂直可及性,形成贯通、便捷的大运河绿道系统。


五个大尺度的生态景观区,将渐次出现在大运河周边。“生态景观区是运河水系、城市森林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景观区主要位于白浮瓮山河、南长河公园、大通公园-庆丰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


8

大运河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持续改善


大运河沿线水环境监测加快推进,对大运河有水段实行按月、全面监测,共涉及监测点位21个,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对大运河沿线开展污染溯源,沿线7区均已完成溯源工作;大运河水系治理积极推进,通惠河(朝阳段)、坝河(包括亮马河)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实施,萧太后河(朝阳段)实现贯通。


大运河景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萧太后河源头广场、马家湾湿地公园等重要节点如期完工,新增绿化面积175万平方米,呈现出良好的整体环境效果。西海子公园二期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测绘和监理招标。坝河水系景观廊道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征集,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9

打造京东首个5A级景区


“目前,全市共有7个5A级景区,全部分布在中轴线及北京西部。”市文旅局副局长王粤介绍,大运河将创建京城东部的首个5A级景区。届时,将有助于均衡全市重大旅游资源的布局,分流城市核心区旅游压力。


在创建通州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时,将整合“三庙一塔”、西海子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文旅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体验性、互动性的特色文化内容,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景区。



10

与沿线省市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游船通航,不但可让游客饱览美景,也能串起沿岸的文化“珍珠”,充分展示大运河的文化生态价值。


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游船通航,推出了三条游船旅游线路和一条夜游线路。下一步,本市将继续开展河道整治、景观改造、船闸码头建设和桥梁过河设施改建等,实现北运河全线游船通航和潮白河、通惠河部分河段通航。


此外,本市还将依托大运河,与沿线省市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


11

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也扎实推进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正抓紧编制,都龙王庙、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进展顺利,形成了《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初稿),启动了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了燃灯佛塔的主体修复工程,启动了对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工作;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遗址博物馆建设需求意向书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大运河沿线标识系统统一工作持续推进,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承办单位。



12

近600岁古桥将“退休” ,新八里桥通车


近600岁古桥将“退休” ,新八里桥通车。


新建的八里桥采用与老桥相呼应的拱桥设计,并本着“不能高于老桥”、避免影响老桥历史风貌的原则,有关部门从3个设计方案中选定了卧虹式桥。


作为通惠河上唯一大型石拱桥,“老八里桥”已经拥有近600年历史,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石材风化严重,加之每天车来人往,桥梁实际承受荷载已远远高于近600年前的设计荷载。


最爱大北京整理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1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