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解除烦恼的四大佛学智慧

解除烦恼的四大佛学智慧

01

人类的烦恼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思虑过去,一个是忧心未来。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而没有把心安住在此刻当下。

没有活在此刻当下,便会心生烦恼。

  • “当时我应该勇敢表白就好了”
  • “昨天同事太讨厌了,自己搞错了还有理了”
  • “哎,早上要是早起来一会儿就好了,这会儿也不会堵车了”

这是我们活在过去时,内心的回忆独白。

  • “刚才那条朋友圈被领导了看了不好吧,被误解了怎么办?”
  • “下周公司开会要汇报,讲得不好怎么办,新项目老板不看好就完了”
  • “明年,我是继续留在北京呢,还是回老家发展呢?好烦啊!”

这是我们活在未来时,大脑的游离思绪。

不管是活在过去还是未来,都将带给我们烦恼。这些烦恼的表现就是各种消极情绪。

我们会感到后悔、厌恶、愤怒、受伤,还会体验到担心、焦虑、恐惧和迷茫。

这些消极体验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我们想让它们尽快消失,最好即刻消失,甚至把它们当成了除之而后快的敌人。

以为除掉了它们,烦恼就会消失,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快乐和舒服。

为了除掉烦恼和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情绪,通常我们会怎么做呢?

第一,别想太多

别去想它,过去的都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来到,不去想就没事儿了。我们都这么被劝过。

第二,转移注意

如果阻止不了自己去想,那就做点儿其他事,转移注意力。伤心了就去看喜剧,迷茫了就去读点励志书籍。

第三,宣泄出来

焦虑了就去跑跑步,有怒气就去打打沙袋,睡不着就起来写写日记。

第四,寻求帮助

烦恼了,找家人朋友聊一聊。谁还不遇到点儿烦心事儿。你伤心难过,我也有过;你恐惧迷茫,我也一样。当你有了人际情感上的同理、共鸣和慰藉,就会感觉好一些了。

这些都是应对烦恼经常使用的小方法,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效果有限。

应对一些小烦恼是没问题的,比如早上挤地铁新买的白鞋被踩脏了,担心周末下雨没法出去玩耍了。

但是对于像童年创伤、个人未来的发展、与父母的关系、婚姻的改善等,这些对自己影响很大、非常重要的人生议题,小方法的局限就暴露出来了。

小方法也许可以让你暂时不想太多,暂时转移注意力,暂时感觉好一些。

但是重要的人生议题带来的烦恼并没有消失,还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因为我们没有勇敢的直面它们,接纳它们,解决它们。

这时,小方法的小打小闹就不行了,我们需要大智慧。

生而为人,不管是喇嘛禅师,还是道士高僧,都要面临着现世的烦恼,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将要介绍的大智慧,来源于佛学禅宗一派的修行。这些大智慧要求我们反观内心,实现由内而外的释然与解脱。

02

放下执念

一位农夫到佛陀面前倾诉烦恼。

农夫说:干农活儿真是太辛苦了,遇到雨季、旱季又会带来各种问题。虽然我很爱我的太太,但我无法忍受她的缺点。孩子们的表现我也不是很满意……这些问题太烦了,我要怎么解决?

佛陀说:很抱歉,我帮不了你。

农夫气愤的斥责佛陀:这话什么意思?你不是一名伟大的导师吗?

佛陀说:是这样的,所有人类都有83种烦恼,有些烦恼会消失,但是很快就会生起其他烦恼。我们永远都有83种烦恼。

农夫更愤怒了,说:既然这样,你那一大套说辞又有啥用?

佛陀答道:我的佛法虽然没办法解决这83种烦恼,但是也许能解决第84种烦恼。

农夫好奇的问:第84个烦恼是什么?

佛陀答曰:第84个烦恼就是——我们不想有任何烦恼。

不想有任何烦恼,这就是我们的执念。

烦恼的时候,我们本能的排斥,因为烦恼让我们不舒服,心中升起摆脱烦恼的渴望,希望能够得到解脱,回到舒服的状态。

“事情怎么会这样子?”“他怎么能这么做呢?”

现实情况与期望不相符,就会感觉事情不在掌控之下,掌控感的缺失带来恐惧,担心事情越来越糟,自己却无能为力。

事实是: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难怪佛陀说我们永远都会有83种烦恼。

否认这个事实,就会产生执念,想让所有事情都顺遂自己的心意,只会徒增更多的烦恼。

我们不应该因为恐惧就把烦恼当成敌人,而是要把烦恼视为修行的道途,一次开放心胸的机会。

我们直面烦恼,以及烦恼引发的念头和情绪。

这些烦恼、念头和情绪其实和树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树叶长在树上,烦恼、念头与情绪发生在心中,我们要像看待树叶那样去看待它们。

想象一下,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岸边有一棵大树,你面朝着河流坐在树下。突然,有一片树叶慢悠悠的从你面前向下落。这片叶子就是你当下的烦恼。

你没有试图用手抓住叶子,而是让它自然而然的掉落在水面上。

你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这片烦恼叶子随着水流自然飘向远方。

有时候我们想尽快逃避烦恼,但越想逃避,它跟的越紧。

反而是静静地看着它,让它发生,让它变化,最后它就会慢慢消失不见。就像那片树叶一样,最终会消失在远方。

这就是放下执念,接纳的心态。接纳并不意味着你喜欢你的烦恼,而是愿意以一种开放包容之心,让其自然发生、消退。

直面妄念

“他怎么能这样?”“当时我要是再勇敢一些就好了”“她会不会不喜欢我了?早晚会离开我”“我真是太差劲了”

这些念头伴随着烦恼反复出现,催生出各种消极情绪:愤怒、后悔、焦虑恐惧、痛苦。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否认和逃避,因为它们让人很不舒服。但是我们越是不敢面对它们,它们就跟的越紧。

但当我们放下了执念,拥有了接纳的心态,不再强求事情一定要如何如何发生,就能如实的觉察当下,带着好奇心而不是恐惧去看:这是什么?包括当下的烦恼,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情绪。

一个青年,一直做一个同样的噩梦。

梦里,他站在一扇门前,门后总是传来非常恐怖的声音,貌似有一个魔鬼在门后张牙舞爪。青年恐惧万分,失眠多日,便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咨询师了解了情况后,建议道:下次你咬咬牙,把门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

青年听从了咨询师的建议。原来门后是一个戴着吓人面具的小丑,只是在上蹿下跳,故意发出吓人的声音。

所谓烦恼,无非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产生了若干念头,引发了几缕情绪,再加上一些躯体感觉,如此罢了。

除了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之外,大多数念头都是不真实的,都是妄念。我们的痛苦、烦恼都来自于妄念。

心中的妄念就像这个门后的小丑一样,我们越是不敢看向它们,它们越是折腾的厉害。

但当我们打开门,阳光照散了黑暗,就会发现魔鬼的实相不过是一只小丑罢了,任其如何蹦跶也不会对我们一丝影响。

不逃避,而是带着好奇心转过身来直面妄念,才能体察到隐藏其中的真相,转化心中的恐惧与痛苦。

03

拓宽心念

处在烦恼之中时,我们往往会被妄念和情绪牵着鼻子走,找不到解脱之道。因为它们会窄化我们视野,我们的心念就会变得狭小,看不到真相的全貌和突破口。

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拓宽心念,拓展视野,只有这样更多的可能性才会被注意到,解脱之道才有可能出现。大海之所以能包纳百川,就是因为它的宽广与深厚。

拓宽心念和视野,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空间、时间和自我。

读书时,如果你离太近,把书贴在眼睛上,那么你一个字都看不到。你必须离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你内容。离再远一些,视野变大,你就能看到一排书架,再远一些,你就能看到整个图书馆。

空间距离很重要。

当陷入烦恼不能摆脱时,就好像是在繁密的森林里迷了路,再怎么左冲右闯,眼里看到的还是一棵棵树木。

但如果我们能爬上一棵高树的树冠,我们的视野就变宽广了,就能看到整个森林。

如果我们还能长出翅膀,就能飞到高空,俯瞰一切,不仅能看到森林,还能看到旁边的河流和远处的城镇。

距离决定了你的视野,视野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眼界宽了,格局大了,更容易不受烦恼和情绪的牵制,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烦恼与妄念引发了我们的担心和恐惧。我们担心事情会变得很糟,变得不可控,可怕的后果即将发生,将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的那些担心和害怕是不切实际的,往往都不会发生,我们也高估了它们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当下的烦恼,我们此刻确实十分在意。但想一想,一个月之后,1年之后,10年之后,它还会对你有多大影响吗?你还会在意吗?

丢了一份工作,并不代表你就是一无是处,你总能找到一份新工作;失恋分手了,也不会是世界末日,之后你还是会继续恋爱、结婚、生孩子。

当我们把时间尺度拉长,你的心念和视野也就变大了。你会发现,当下的烦恼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片不起眼的叶子,你就不会太在意了。

我们很多的烦恼都来源于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书里说:因为深信自己应该与众不同,所以才造就了粗重的烦恼。

因为这样的信念,在遇到烦恼和困境时我们才会否认发生的事实,不承认自己的局限,一遍遍的念叨“事情不应该是这样”“我怎么可能搞不定呢”。

掌控感的丧失确实会动摇我们的核心自我,但真相是改变不了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掌控不了的,因为我们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全能的,而是有局限的。

正视和接纳自我局限的真实存在,才能够超越这些局限,跳脱出狭窄的自我意识的牢笼,拓宽心念与视野。

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旁观者视角”。

你的朋友遇到了烦心事,跟你倾诉。作为倾听者,你就在用旁观者视角看待朋友身上的事情。

正是因为你是旁观者,你才能够不陷入那些消极情绪里,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与分析发生的事情。

想一想,假如上面提到的“朋友”就是你的内心自我呢?你还能冷静的去帮助他客观分析、缕清思路吗?

这当然不容易,毕竟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焦虑、恐惧和痛苦也在真实的承受着。

虽然难,但还是能够做到的。怎么做呢?

需要你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局限,甚至是无能,只有这样才能跳出自我,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像朋友一样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和分析发生的一切。

尝试这样做,你就能获得超一流的智慧,超越那些烦恼、困境和自身的局限。


04

觉醒爱念

正视自己的局限,意味着我们并非与众不同,并非无所不能。接纳的过程是挣扎的、痛苦的,因为这相当于“否定”了自我。

但这并非否定,而是承认生而为人就自带局限的事实。

哈佛幸福课导师Tal Ben-Shahar教导我们要“to be human”,意为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一个自然真实的人,是不完美的,有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局限,会体验到焦虑、愤怒、恐惧、痛苦,会遭遇烦恼、挫折和失败,会产生没价值、软弱无能、绝望、羞耻感和怕不被认可的念头。

这就是生而为人的自然本性。

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意味着承认和接纳生而为人的本性。

自我接纳了,心中的爱念就会觉醒,并源源不断的给到自己。这时,你就不会只盯着自己的无能、错误、不足和局限,更不会受恐惧和妄念驱使对自我做批判了。

心中的爱念会源源不断地汇入到一个大容器里,所有的烦恼、妄念、自我批判、愤怒、恐惧和痛苦都会自动进入容器里接受洗礼。你用对自己的爱融解转化了它们。

觉醒的爱念,带来自爱,就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妄自批判自己,而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爱自己。

05

无论是谁,生而为人,人生处处有烦恼。与其用敌对的态度对待,不如将烦恼视为一次次试炼自己活出真实人生的机会,视为通往内心宁静的道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

放下执念。发生了就发生了,我们控制不了,包括心中产生的念头和情绪。

直面妄念。妄念并非真实存在,与其因痛苦、恐惧而逃避,不如勇敢的面对。

拓宽心念。正视自己的局限,跳出自我的牢笼,获得超越的视野,找到解脱之道。

觉醒爱念。接纳生而为人的自然本性,打破自我批判的枷锁,从心底生发出源源不断的自爱之泉。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小烦恼有小智慧就够了,大烦恼需要开动大智慧。

放下执念,直面妄念,拓宽心念,觉醒爱念,这四大佛学智慧,时时修持,方能助我们解除烦恼,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喜乐。

图为僧侣坐禅,来自《国家地理》杂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其他人都东倒西歪的睡着,一位僧人在修持禅坐。

♞ 我是康哥,坐标清华。专注两性情感,每日定点发文,听我说爱谈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8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