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佛教美文: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

佛教美文: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


佛经上说,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千万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恼就愈多。人生确实如此。一个人容易生气,欲望很难得到满足,这都是因为他的内心浮躁所致。当然,内心宁静并不是要远离人声嘈杂、车马喧嚣的生活环境,也不是说要远离凡尘与艰苦的劳作,而是在精神上远离世俗,在闹市中能心静如水,在浮华的现实中也能抽出身来,收获清新与甘醇,散发质朴与新鲜......

内心宁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智慧的展现。只有当你保持内心宁静时,才能体会到世界的博大和生命的精深。


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说,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常常,我们苦苦的追逐,又执着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争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

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就这样,从容行走在尘间,一袭风,一身静,听花开的声音,听脚下的足音,心暖,风雨不寒,心若不离,爱亦不远。花开有声,风过无痕。流年岁月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以这般静美的心,行一程,悟一程,万般惬意。

心如水,淡而珍贵。月华如水,淡而宁静。所有的“淡”字,是拂去了尘埃里的喧哗与尘世的浮躁,一个充满情趣的内心,会将时光品到芬芳,会将花儿望到羞涩,将爱暖到心底,将一杯茶饮到无味后是心的怡爽和轻快。因为计较的少,因为放下的多,透过得失,会明白什么是淡泊,什么是闲情雅致。


我们爱自己,别人也爱自己;我们不希望别人侵害自己利益,别人也不希望。我们需要生活在一个和好的世界,所以,保护善的规则其实就是保护自己。《法句经》中,佛陀有言:「在这个世界上,恨绝对不能止恨,唯有爱才可以。」侵害、仇恨,永远不可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利益,善待他人,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腰侧身才进得去。所以,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抬头需要底气,弯腰需要勇气。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一味高昂着头,必然要碰得头破血流。能够适时地弯下腰,才是人生大智慧。

佛教的智慧,是慈悲的智慧。这有别于世俗的聪明。正所谓「心怀慈悲,方得平安」,只有我们真正懂得慈悲才是一切福乐的根源时,我们才能触见这智慧。因此,无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还是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其实都是佛性在不同层面的呈现,而在真如佛性之中,它们又都是一体不二的。

世界上所有武器都由人类使用,唯有愤怒这种武器,是它在使用人类。正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使我们内心失去平静,可当我们冷静观照内心,就会发现,嗔恨其实是愚痴的表现。当我们生气时,等于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使自己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这都不是慈悲。


心静是一切的开始,心静了才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留给自己一片宁静,不让外界的事物干扰了内心,而使心灵背负压力、煎熬和郁气。

如果一个人内心无法宁静,那么,不管他是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还是隐居在东篱,他的生活都是无法宁静的。因为内心的状态决定了生活的状态。就像佛家讲求的定心,通俗而言就是专心归于平静,自得安宁。一个人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心保持宁静,那么即使他再伟大,也无法感受快乐,只会自找气受,自找苦吃。

当你的内心真正做到了宁静,那你就拥有了一个安静的生命。一个安静的生命,它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


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又充满诱惑的年代里,尤其需要一种明朗旷达的人生观,需要内心的宁静。因为在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流行消费信息刺激下,人们的心灵质地变得越来越粗糙,感受幸福的细胞日渐钝化,而体验痛苦的神经变得异常敏锐。

所以,静心养气很重要。因为只有心态平静,情感笃定,才能保持一种理性、宁静、和顺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坚韧不拔的强大定力,即使风狂雨骤、电闪雷鸣、瀑布飞泻,我们都能做到淡定从容。

要做到静心养气,就要求我们在不论从事何种工作时,都要尽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使收入有些低微,过程有些苦涩,我们也要以一种美丽旷达的心情去工作,不被物欲所困。此时,你就会有一种清净的心态,那些世事的无常与虚幻在你眼中就会少得多,你也不至于轻易就动摇心志。


所以,我们即使身处平淡的生活中,只要不对财富期望过高,不对未来作悲观猜想,便可求得心理的和谐。与此同理,在得到财富时不自得,在失运时不悲观绝望,如此才能称之为得到了内心的宁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5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