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智能家电 > 一起来看看猴年2016科技业十大趋势预览

一起来看看猴年2016科技业十大趋势预览

  【热点频道】1月18日消息,羊年2015年已然落跑,它过去的如此匆匆。2015年我们见证了微软Windows 10的发布、可穿戴产品的兴起、虚拟/增强现实的火爆一时以及人工智能的惊艳,我们同样见证了苹果iphone6S的低潮和华为手机的兴起。那么,在2016年里,我们将会遇见哪些不一样的新潮科技呢?

  一. 手机还能怎么变?全新充电方式、home键集成、新型电池出现

  今年的各种旗舰手机新意不大?的确,只是新增了一种颜色的iPhone 6s,从塑料变成玻璃机身的三星S6,或是搭载4K屏幕的索尼Z5 Premium,可能都没有iPhone初代问世时来的震撼。显然,智能手机产业已经趋于成熟,成熟就意味着大幅革新不会很快到来,新技术趋势仍在形成中。

  首先,最令人期待自然是苹果的iPhone 7。每逢大更新时,苹果总会带来全新的设计,事实上自iPhone开始大屏化之后,我感觉设计方面苹果真的需要再进行优化。为什么?因为整个手机设计不够紧凑,相比同类机型把持感稍显欠缺。目前,我们知道苹果有可能会取消3.5mm接口、使用Lightning作为耳机接口;同时非物理的Home键专利也被曝光,这无疑是令人期待的。试想,如果Home键能够集成在触摸屏上,那么iPhone 7的机身一定会大幅缩减。

  那么三星呢?由于S6实际上已经算是改头换面,目前评论界认为S7的变化应该不大,但会增加3D触摸屏、更清晰的摄像头等常规升级。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三星柔性屏幕手机的专利不断浮出,三星显然是想通过柔性设计来颠覆传统的设计。至于2016年是否能够成行,目前还是未知数,但随着新型纳米电路板、元件的出现,真正的可弯曲手机距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二. 虚拟现实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可穿戴技术商用化

  虚拟现实真的要来了。2016年,索尼PS VR、Oculus Rift、HTC Vive三款重量级产品都将上市,各家厂商在年末纷纷使出大招,包括展示新型游戏、甚至使用购机送游戏的营销手段。可见,虚拟现实首先会以游戏这种最直观、最具投入感的形式吸引消费者。

  然后,好莱坞大制片公司已经盯上虚拟现实,不仅仅局限在个人消费领域,甚至已经在筹划集成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影院技术;与此同时,基于虚拟现实的健身房、游戏场所已经在国外市场出现,甚至某品牌酒店都将虚拟现实作为服务项目,让客人享受虚拟现实旅行。

  2016年无疑是虚拟现实年,只要厂商们真正找到让用户掏钱购买设备的理由、及时推出众多软件资源,数十年来人们紧盯着电视、电脑屏幕的传统娱乐形式,或许会真正被改变。

  三. 智能手表更加“手表”:大小公司博弈,苹果手表仍然领先

  今年初,黄金版Apple Watch名噪一时,国内外明星名人纷纷“炫富”,令人感慨智能手表原来也可以这么贵。年末,豪雅智能手表上市,成为价格最高的Android Wear,订单瞬间超过10万,泰格豪雅不得不提升产量以应对市场需求。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以Apple Watch为首的智能手表对瑞士手表产业已经产生影响,同比销量已经有着较大的下滑。而泰格豪雅的例子已经证明,此前被忽视的智能手表,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毕竟每个人只需佩戴一款手表。

  2016年,预计会有更多瑞士手表公司进入智能手表领域,我们可以期待更漂亮、更时尚的款式上市,当然定位最好也更广泛。另外,今年的一些智能手表款式如Moto 360 2、华为Watch也让人看到科技公司的产品也可以更时尚、更具穿戴性,消费者会有更多选择。

  四. 健康监测设备的难题:智能医疗、智能健康概念

  消费数据和市场调查显示,用户对功能单一的运动手环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一方面,功能单一的手环缺乏用户粘性,再加之智能手表、GPS手表更具针对性也更流行,手环式运动监测器的市场自然越来越小。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厂商们正在探讨新的健康设备形式。一个热门词汇是“减压”,现代人压力巨大,又几乎没有太多时间放松,所以那些简单易用、又能够随时舒缓情绪的设备成为了新的市场亮点。基于脑电图监测的头戴型设备可以监测脑电图变化,同时辅以应用程序实施减压行为,这种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并且有望在明年形成趋势。

  另一方面,运动设备需要更实用、更好用。目前,一些初创厂商已经推出了基础肌电图传感器的运动服,而阿迪达斯、耐克等服装巨头则已经在开发新型运动服、运动鞋,当然我们可能还需要佩戴一个额外的接收器在衣服上,但是至少你的运动服不仅可以监测运动步数,还包括心率、肌肉训练强度等等,这无疑会帮助用户更健康、更好的锻炼形式。

  五. 智能家居平台化:科技公司抢占物联网系统平台制高点

  随着几年的市场探索,智能家居产品已经开始走入家庭,比如笔者本人就在使用智能插头,不用每次亲手去关灯感觉真的很方便。然而,数据也显示,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浅尝辄止,可能会购买单款产品但很对于全面布置智能家居还有些障碍。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智能家居平台太多、设置成本太高,用户没有精力去学习、了解复杂的兼容性问题。

  目前,可以期待的标准包括苹果HomeKit、谷歌Nest和三星SmartHome。之所以将它们列举出来,是因为不论是从财力、平台质量、技术力方面,以上三大厂商最有望形成平台化发展。兼容HomeKit的智能家居产品已经开始陆续上市,Nest也建立兼容标准,而三星的家电产品线无疑是一个资深优势,深度集成SmartHome平台并形成产业链是一个优势。

  六. 次世代主机大战开始:游戏主机大变样

  我们都爱游戏,因为玩是人类最基本的天性之一。现在,你可能还为选择索尼PS4还是微软Xbox One而苦恼,但很快,也许就是在明年,我们便会看到新一代游戏主机出现。

  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市场的显然是任天堂。目前已经有专利泄露出来,任天堂的新型手柄内置LCD或OLED屏幕,甚至像3DS那样支持裸眼显示技术,除了摇杆按键证明并未设计传统游戏按键。另外,专利还显示这款手柄还能够实现互联网操作,功能非常新奇。根据此前《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任天堂的新主机NX(暂称)极有可能在2016年发布,而这款手柄极有可能是NX手柄。

  至于索尼和微软的新主机,也许不会那么快发布,但显然明年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消息。可以预见,性能更强大、支持更多新型游戏体验(如虚拟或增强现实),都将是未来游戏机发展的方向。

  七.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等概念股井喷,苹果、谷歌受益

  刚刚落幕的CES上汽车科技成为了主角,而在整个2016年,汽车市场在技术上必然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汽车作为现代文明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带来不可预量的污染。

  无疑,在2016年里,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汽车概念或者实际产品将会纷纷发布。

  另外,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将会侵入智能汽车系统,分别是以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形式。2016年,CarPlay和Android Auto将会真正出现在你的汽车之中。

  八.社交机器人的普及:人类和机器人谈恋爱还没到时候

  人工智能一直是科技界的努力方向。在这个正常社交越来越被忽略的年代,能够与人类互动,能解读人类情感的社交机器人变得受欢迎。据悉,今年6月软银公司开发的Pepper社交机器人上市时,1000台Pepper在一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九.5G通信时代商用:中国继续保持优势

  下一代通信技术,即5G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中国、韩国、日本、欧盟都投入不少资源研发5G网络。其中,韩国SK Telecom早前宣布有望在2017年在全球率先运营5G网络,传输速度最快可达每秒19.1Gbps。但是中国移动以及华为等厂商也在抢先布局,预计中国5G发展将会和4G一样全球领先。

  十.人工智能竞赛依然继续:中国企业奋起直追

  人工智能(AI)是贯穿整个2015年的关键主线,在2016年就成为更重要的话题。科技销售商争相开发开源机器学习技术和其他工具。在企业方面,IBM开始通过将沃森认知计算系统拆分为服务和可通过API(应用编程接口)连接到云的引擎,扩大这种系统。在消费者方面,从Facebook、谷歌到微软、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人工智能的开发。

  简单地说,数字助手只是开始。IT和商业决策者需要思考如何部署数字劳动力——可自动化处理很多任务的一组计算和机器学习系统——并给人类重新确定角色。对企业来说,数字自动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自然的过渡。竞赛将在为人类寻找新角色上,我们必须面对:人工智能可能毁掉与之创造工作一样多的工作。

  AI及其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将是今年的关注点之一。明年,人工智能对人力的影响将从理论变成政治讨论,同时行业将不断发展,随着2016年的到来,AI界应该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亚马逊在2016年将显示其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上的肌肉

  ·开源人工智能(OpenAI)发布,旨在使人工智能进一步“有利于人类”

  ·人工智能:我们应该如伊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一样令人敬畏么?

  ·商业人工智能:竞争状态和未来前景

  ·IT的坏消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夺走工作

  总结

  科技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关注科技的发展,期望更符合人性的科技变革。但有时候科技也许也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资料泄露或者遭受人肉搜索,又或者机器人代替人工,引发下岗潮流。但总体来说,科技的进步与变革还是好的,我们相信科技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最好的改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a29394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