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热效率赶超双田,中国品牌发动机为何突然这么凶?

热效率赶超双田,中国品牌发动机为何突然这么凶?

新能源一声枪声,中国品牌几乎是全员参赛。在这个市场,部分海外品牌即使早早起步,差距也顶多不过十来年,一时间,中国品牌喊出了要在弯道超车的口号。但是把宝全压在新能源上真的靠谱么?要知道在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才区区4.6%。万一新能源市场出现风吹草动,自主阵营能够承受住冲击么?就在我们为中国品牌死盯新能源而忽略燃油车的技术研发担心的时候,中国阵营却出人意料的拿出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成就。

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发布的全新1.5L骁云发动机,不仅以43.04%的热效率成为全球之最,组成混动之后搭载在秦PLUS身上3.8L/100km的油耗(馈电状态),也足以让丰田、本田刮目相看。

借由比亚迪全新1.5L骁云发动机的发布,我们把自主品牌仔细的梳理了一遍,猛然发现近一两年,中国品牌在传统燃油领域投入的研发精力,和取得的技术突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高水准自主内燃机,已经成燎原之势

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发动机这项核心技术领域上,一直是中国品牌的短板。原因很简单,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时间短,同时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因此在面对合资品牌时很长时间只能处于追赶者的角色。但是随着时间的积淀,尤其是在赶上了SUV市场大爆发赚取了丰厚的红利后,以长安、长城、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品牌便开始加速推进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比亚迪、吉利、广汽的研发投入均超过了50亿,其中比亚迪以56.29亿元的投入位居榜首,这也不难解释它为什么可以在拿出刀片电池之后,又能马不停蹄的祭出全新一代1.5L骁云发动机了。

除了比亚迪,其他自主品牌,也在研发高水准内燃机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比如在比亚迪之前,广汽的钜浪动力,也拿出了一款2.0ATK混动发动机,通过15.6:1的高压缩比,GCCS燃烧控制系统的精确燃烧优化等技术,它以42.1%的最高热效率首次超越丰田。

此外,还有一些性能与效率兼顾的选手。比如长安的蓝鲸NE系列,最高热效率达到了40%,同时作为一款1.5T涡轮发动机,180马力,300牛·米的也依然可以跟合资对手正面叫板,比如放在欧尚X5身上,就测出了7.79秒的加速;再比如长城最新的GW4N20发动机,在38.3%的热效率和米勒循环下,仍实现了180kW,385N·m的性能,同时还有着全球首款横置湿式9速双离合变速箱。

至于单纯追求高性能的,就更不胜枚举了,包括前面讲到的7秒级吉利、海马,同时奇瑞的1.6T也颇为不俗。经过它们的努力,业界也基本达成了一种共识:高性能平价燃油车早已不再是海外品牌所专属。

显然,在明白新能源成为主角之日还为时尚早,燃油车技术仍有潜力可以挖掘之后。那些有远见的中国品牌开始卧薪尝胆,“直线”再难,也得加速往前冲。否则,自己在燃油车市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将会再次葬送,甚至,很有可能熬不到新能源技术真正开花结果的那一天。所幸,这几年的重视和投入,让中国品牌们最终完成了一鸣惊人之举。


“直线”加速的中国品牌,正酝酿新一轮的洗牌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高水平的自主燃油发动机,已经有了燎原之势。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无论是追求性能,还是油耗,合资品牌已经没有了非买不可的优势,甚至在打工人的眼里,更具性价比的优秀国产车反而更香。而这一切,也让中国品牌的地位再次发生改变。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海外品牌的疯狂反击虽然让自主阵营份额被侵蚀,但真正败退的,是那些放弃了传统技术,也更没真正搭上新能源快车的品牌;与此同时,即使是海外阵营,那些在技术上亦步亦趋的品牌,也同样是岌岌可危。而在这个仍旧以实力为尊的年代,自主阵营当中的那些头部品牌,却相当坚挺,甚至还拿出了让人羡慕的涨势。由此可见,传统技术与新能源两手硬,才是中国品牌突围的真正出路。

写在最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燃油车技术一直是中国品牌的一块心病。而当新能源战役打响,技术方向的变革给中国品牌送来了希望,但短则十来年,长则二三十年,传统燃油车仍将居于市场主角的位置。如此长的跨度,所谓的跨越式发展或许只能成为少数品牌的幸运,而品牌向上,技术逆袭,内燃机技术的PK仍是无法逃避的话题。令人欣慰的是,自主品牌当中的那些佼佼者,早就在几年前看到了这一点;眼下,中国品牌和海外品牌的技术肉搏赛,也越来越精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39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