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芯片教父内斗往事:台积电师徒反目,来中芯CEO刚烈辞职

芯片教父内斗往事:台积电师徒反目,来中芯CEO刚烈辞职

蒋尚义与梁孟松原本的师徒恩怨,只是中芯国际被内斗拖累的一个缩影。在美国高压的大背景下,蒋尚义的进入与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国际在战略上的一项对位选择。但内斗这一话题终究还是中芯国际难以避开的雷区,在此前的数年中,中芯国际已经因为管理方面的问题,耽搁了不少的机会。

文|李若冰 郑玥 潘捷

编|小戎

中芯国际再一次被贴上“内斗”的标签。


中芯国际 来源|中芯国际官网

2020年12月15日,中芯国际委任前台积电执行长蒋尚义为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根据合约给与其年薪67万美元(及年度激励)的待遇。此前2016至2019年间蒋尚义曾担任过中芯国际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在公告中还提到,董事会表决通过了这一委任,其中董事梁孟松无理由投弃权票。

随后,网上多渠道爆出梁孟松在董事会上提出辞呈,并附全文。12月16日早间,中芯国际发布了关于梁博士可能辞任的公告,公司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条件辞任的意愿,正在积极核实梁孟松的真实意愿。

在网络曝光的辞职信中,梁孟松提到自己是在12月9日接到董事长周子学的电话,才得知蒋先生即将出任副董事长一职。梁孟松说:“我感到十分错愕与不解,因为我对此事毫无所悉。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已经不再被尊重与被信任。”同时在这份辞职信中他还表示自己无意干涉公司的人事任命,只是想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蒋尚义与梁孟松原本的师徒恩怨,只是中芯国际被内斗拖累的一个缩影。在美国高压的大背景下,蒋尚义的进入与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国际在战略上的一项对位选择。但内斗这一话题终究还是中芯国际难以避开的雷区,在此前的数年中,中芯国际已经因为管理方面的问题,耽搁了不少的机会。

01

曾经的直属上司再次成为其直属上司,或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梁孟松的“逆鳞”,让他交出这份辞呈。

在此前的30多年半导体行业经历中,梁孟松分别就职过台积电、三星等知名企业,一直是半导体圈的风云人物。梁孟松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及电脑科学系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美国芯片公司AMD工作数年。


梁孟松简介 图源/中芯国际官网截图

如果梁孟松请辞有转圜余地,那么现年蒋爸74岁,梁先生68岁,两人耄耋之年的芯片界大拿,将再度相会中芯国际。

1992年,梁孟松回到中国台湾,加入台积电。在台积电工作的17年间梁孟松算得上是一名研发悍将。2003年,台积电与IBM在130纳米的“铜制程”一战中,负责先进制模组的梁孟松以130纳米“铜工艺”击败IBM。

2006年,梁孟松直属上司蒋尚义因照顾父亲首次从台积电退休。为台积电工作了14年的梁孟松原本以为自己有机会高升,却没想到台积电从英特尔挖来先进技术研发协理罗唯仁来做资深研发副总裁,被新空降的上司“打压”,甚至传说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调换职务,并在他出差回去之后发现办公室被改成了4个工程师的办公室,降职调去其它部门。之后梁孟松在2008年愤而出走,转投三星。

2011年,梁孟松加入三星。此后三星的制程演进路线由32纳米/28纳米 Planner技术直接跳阶到14纳米 FinFET技术,并在2014年底开始量产。

梁孟松扭转了三星在半导体行业的不利局面,也因此引来了老东家的不满。被台湾方面职责“背叛”,为了围剿梁孟松,让他从三星走人,台湾商界、政界、法界合力,以侵犯台积电的技术专利及窃取商业机密为名,判决禁止梁孟松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

2017年,梁孟松和三星协议到期,这时候中芯国际向这位“大牛”抛出了橄榄枝,最后梁孟松同意了,没有再与三星续签,转投中芯,成为了中芯的CEO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的到来也被媒体称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梁孟松时代”。

他对中芯国际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在网传辞呈中,他本人说得很明确:2017年10月到2019年上半年,一年半左右,中芯国际也正式从28nm时代,直接进入了14nm时代。更厉害的是,梁孟松在300天不到的时间就把14nm芯片从3%的良率提高到了95%。梁孟松带领2000多名研发人员,帮助中芯国际在3年里跨越了5代芯片技术,这样的贡献,在如今国内急需芯片突破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珍贵。

曾在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供职的梁昌年博士,在一篇自传文章《我在中芯国际的往事&中芯国际深度解析》中提到,“实际上我也没有预料到当时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后,它的股价开始大涨,这让我觉得有些尴尬。”“我在想如果我们买了中芯国际的股票,作为它的投资人,应该不想看到哪天梁孟松从中芯国际离职。”

他还提到,“当年梁孟松离职台积电实际上是因为2008年蒋尚义离开后,罗唯仁空降成为梁的领导,让他不爽或者不受重视才离开的。”

蒋尚义在芯片行业的资历也十分重磅,他曾在台积电供职16年之久,最高做到了台积电COO职务,一手将台积电的研发团队从400多人扩大到了7000多人,在台积电内部被员工亲切的称为“蒋爸”,还曾一度被认为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接班人。2013年,蒋尚义第二次从台积电退休。

2016年,中芯国际力邀蒋尚义担任公司的独董,在接受邀请前,蒋尚义曾亲自去拜访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得到了张忠谋的许可后,他才接受邀请。并且蒋尚义当时对张忠谋许诺:“不会帮中芯挖角台积的现有员工,也不会建议中芯做针对台积不利的事”。

2019年到2020年6月,蒋尚义曾出任武汉弘芯半导体公司CEO一职,但该公司在2020年暴雷,成为了千亿投资烂尾项目。蒋尚义多次坦言,武汉弘芯是“一场噩梦”“不想多谈”。

此番回归中芯国际,蒋尚义更想要的是,实现其“技术上的理想”,特别是在先进封装技术与小芯片技术(Chiplet)上。蒋尚义日前接受问芯Voice 专访时表示,自己醉心于先进封装、小芯片等系统整合的技术,加入大陆半导体产业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追求理想与事业的目标,因此希望外界不要把这件事情政治化,他只希望能安心在技术领域上发展;第二是协助中芯国际把技术做好,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发展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技术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到大陆想做的事,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和期望的权利,在我这个年纪,坦白说机会不多了。”

目前,由于美国的限制(MEU清单),中芯国际发展先进制程受限,特别是EUV光刻机的无法到位,中芯国际将止步于7nm,中芯国际下修Capex也是下修了这部分先进工艺。

与梁孟松主推的先进制程相比,而蒋尚义想要推动的先进封装技术与小芯片技术方向,则相对不受美国方面在制程上的限制,可在现有的制程下,通过先进封装和小芯片技术来实现芯片性能的提升。

02

在辞职信中,梁孟松也提到,在中芯任职的三年期间他带领2000名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完成了28nm到7nm五代芯片的技术研发,这是一般公司花十年以上才可能达成的任务。目前28nm、14nm、12nm及n+1技术已经进入量产阶段,7nm 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 5nm 和 3nm 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 8 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 EUV 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但“内斗”是中芯国际身上由来已久的问题,这甚至成为了外界贴在中芯国际身上的标签,而中芯国际在过去的数年间因为内斗被耽误掉的机会,在圈内也几乎是家喻户晓。

2011年时任COO杨士宁与CEO王宁国爆发内斗,最后以两人都离开中芯国际结束风波。但这场争端的根源还是在于中芯国际彼时复杂的股权结构导致各方股东的目的难以协调。


左为王宁国,右为杨士宁 来源/网络,科技新智造制图

2008年11月,央企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并且取代上海实业成为第一大股东。恰逢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肆虐之时,中芯国际的股价一跌再跌,最终大唐控股以1.76亿美元获得了中芯国际16.6%股份,成为最大股东。因为融资额缩水与股权稀释问题,此番收购引起了其他股东的强烈不满。同时作为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一环,大唐国际并不满足于仅仅控股,而希望更多介入企业的运营管理,为此大唐电信申请了两个董事席位。

彼时的中芯国际面临着西方的“瓦森纳协议”的技术封锁,担负着振兴国家半导体产业的重任,同时承受着各路投资人盈利的期许。

2009年,江上舟以独立董事身份成为中芯国际董事长,希望借其政府背景起到平衡各方势力的目的。入职之后,董事长江上舟先后找来了王宁国接任中芯国际的执行董事及CEO职务,找来了杨士宁出任中芯国际的COO。

后来为了平衡大唐的控股权,江上舟说服中国国家主权基金性质的中投集团入股中芯国际,计划投资3.5亿美元获得第一大股东地位。但该计划遭到大唐电信阻挠,最后2011年4月19日,中投集团向中芯国际投资2.5亿美元,获得11.6%股权,成为中芯国际第二大股东。

由于历史原因,在中芯国际内部存在着大陆与台湾两大派别,由张汝京创办的中芯国际曾经从台湾带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的核心层基本都是中国台湾人。在这种背景之下,台湾人士CEO王宁国与大陆COO杨士宁产生间隙。大唐电信则是看中了杨士宁。

2011年6月27日江上舟因癌症而意外辞世,大唐电信出手了。在6月29日的股东大会上,因大唐电信的反对票王宁国落选董事席位。但后来因为为员工违法避税问题,CEO王宁国引咎辞职,但董事会依然未能同意杨士宁出任CEO。2011年8月16日,杨士宁辞职。此次内斗两败俱伤。

多位中芯国际的员工、合作伙伴均对外透露,中芯国际内部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的五个月前,2020年5月,另一位联合CEO赵海军刚刚接棒前任CEO邱慈云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短短5个月就变为了联合首席执行官。这是中芯国际首次启用双CEO战略,两位掌门人联合主管,梁孟松负责先进技术的研发攻坚,更有经验的赵海军负责公司管理。在坊间也曾传出二者不和的传闻,但有赖于董事长周子学的斡旋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03

从6月1日提交IPO申请获得受理到7月16日登陆科创板,37天实现上市的中芯国际获得了与工业富联、京沪高铁几乎同等的待遇。毕竟,当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计划对华为的管制政策升级之后,作为大陆最大的晶圆制造厂,中芯国际已经被视为“最后的备胎”。


中芯国际位于北京的代工厂 来源/中芯国际官网

但中芯国际成立20年间,变局不断。历经四任CEO的更迭和股东控制权之争,发展战略一直在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摇摆,加之美国、中国台湾等各方的钳制,中芯国际的发展走得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11月11日,中芯国际公布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8.00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0亿元,同比增长168.6%。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至69.7%;来自北美洲的收入降至20%以下至18.6%;来自欧洲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收入下降至11.7%。

同样,在第三季度报告中,中芯国际披露目前遇到的困境,“2020 年资本开支计划从约人民币457亿元下修到约人民币402亿元,主要是由于美国出口管制使部分机台供货期延长或有不确定性,以及物流原因导致部分机台到货延迟。”今年10月,中芯国际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纳入美国出口管制,由美国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继续供货。

当华为遭遇美国“卡脖子”之后,中芯国际面临的直接难题是,芯片到底卖给谁。在14nm这个领域,尽管华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华为,却是万万不能的。

依照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这一不合理的禁令,中芯国际如果要给华为供货,就必须向美国政府申请许可。虽然中芯国际并不止华为这一个客户,但若想把华为的这笔大单悉数转移,在国内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与台积电相比,中芯国际在成熟的28nm集成电路晶圆工艺方面,并没有特别领先的竞争优势。中芯国际招股书显示,台积电早在2011年就已经实现28nm的量产,2018年实现7nm的量产,而中芯国际直到2015年才实现28nm的量产,2019年实现14nm的量产。


芯片生产车间 图源/中芯国际官网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中芯国际28nm的市场占有率在2017-2019年分别为8.12%、6.19%、4.03%,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

这也使得中芯国际在股票市场上出现“左右摇摆”的态势。7月16日上市伊始,中芯国际较27.46元的发行价大涨245%,飙高至95.00元,此后便开始震荡回落,至今日维持在50-60元区间。

外部的影响还不止于此,12月4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其已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美国人士将被限制对中芯国际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及其相关衍生品进行交易。具体规则是,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4日开始的60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买入该公司证券;365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交易该公司证券。

在此情况下,中芯国际作出了突破尝试,2020年12月4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成立合资企业,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川和亦庄国投各自同意出资25.5亿美元、12.245亿美元和12.255亿美元。公告中披露此次项目业务范围聚焦于12吋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系列;技术测试;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设计服务和销售自产产品,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金,月产能为10万片。国内半导体设备订单增量有望达到30-40亿元。

这似乎印证了当年创始人张汝京带领中芯国际上马12英寸项目时的表态,“这样做会让公司马上从赚钱变为不赚钱,但是为了产业使命,我答应了。”

如今,“蒋爸”的回归,究竟是企业利益,还是产业使命,市值超过4000亿元的中芯国际又如何在市场上立足,还是一个未解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39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