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对中芯国际的未来而言,蒋尚义,梁孟松一个都不能少

对中芯国际的未来而言,蒋尚义,梁孟松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中芯国际的新闻的确非常抢眼球,还看到有标题说:蒋尚义加盟中芯国际,梁孟松愤而辞职。。似乎他们有巨大的恩怨。

一出宫斗大戏似乎即将上演,财经八卦,娱乐八卦的博主们也纷纷表示了密切关注。

然而真的如此吗?并不是,咱不聊八卦,就从业界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

台积电三剑客——蒋尚义,梁孟松,孙元成

先说下他们曾经的故事。

从公开资料看,梁孟松曾经是蒋尚义任台积电资深研发副总时的两位手下之一。


2006年蒋尚义退休,台积电准备设立两个研发副总的位置,分管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制程整合,一个负责先进工艺研发;按道理蒋在任时的手下两位大将——孙元成和梁孟松接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二人正好分管这两个方向。

然而孙元成倒是上去了,另一个主管先进工艺研发的副总位置,却不是梁孟松。而是给了当时CEO蔡力行从英特尔挖来的罗唯仁。梁孟松反而成了罗唯仁的手下。

梁孟松与大马士革铜制程

梁孟松一直以来,都是台积电先进工艺研发的先锋主将,也就是典型的技术大牛。

时间回到21世纪伊始,半导体制造巨头们来到了130nm的决战场前:

130nm是微米级制程到纳米级制程转移的关键节点,它以及之后的半节点90nm,被称为深亚微米。

它就如同今日的10nm/14nm制程,是纳米级制程从22nm进入7nm的必经之路,攻克难度极大。谁率先拿下,谁就能赢得绝对数量的客户,也就获得了绝对的先机。毕竟,半导体先进制造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重要性可想而知。

当时进入决赛圈的就是台积电,IBM还有就是日本半导体制造商们,谁解决了这个问题,谁就能率先拿到纳米级制程的入场券。

这个节点最大的攻而不克的问题在于金属连线材料的选择上,微米级工艺最常用的都是铝线,但它有个电迁移的问题,简单说就是:铝原子很活跃,如果线太细,用着用着,铝原子就跑路了,留下一个洞,久而久之这条线就断了;而原子跑过去的地方又会形成一个结,久而久之这个结就极大可能与临近的金属连上了,形成短路。线宽下探至纳米级后会更为严重,也就是说制造起来简单,但用起来可靠性太低。

所以只能换材料,当时最好的选择是IBM提出的铜来代替铝的办法,但是铜线用起来好,但做起来太复杂,也就是量产的效率及良率都太低。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台积电赢得了这场战役,一举奠定了深亚微米以及之后纳米级制程领跑的位置,而关键连接技术——大马士革铜制程便是由梁孟松所主导攻克的,直接将IBM及一众日本半导体企业打趴了下去。

梁孟松和孙元成之争?

有报道说,孙元成和梁孟松竞争激烈,但实际上呢,他们俩一个负责的是制程整合,一个是工艺研发, 从职位上看,一个是制程整合工程师,一个是工艺工程师。二者是有较大差别的,芯片制造是由很多个工艺步骤组成的:比如氧化,扩散,离子注入,刻蚀,清洗等等吧。。。工艺工程师负责其中具体某一项,而制程整合工程师则是负责所有或部分(前道/后道)分工序的整合控制。

当然梁孟松并不是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就拿他搞定的大马士革铜制程来说,就涉及到了诸如刻蚀,淀积等多个工序的整合,属于金属后道工序。而孙元成所负责的是芯片整个制造工序,包括前道及后道,也可以说是全制程的整合,制程的整合质量直接决定了良率,都非常重要。

一个负责具体工艺的研发和生产,一个偏流程管理,这两个职位平时工作中吵架是很正常的,但多是基于技术上的问题,但说这两个职位在平时工作中没事找事,争风吃醋的,我觉得还好,因为晋升和技术路线不太一样,牵扯不到太大的利益问题,何况台积电当时设立了两个副总位置,来安放这二位大神。

台积电的任命有无问题?

但从战略角度看,台积电对于罗唯仁的任命其实没什么问题,因为当时正处2007年,离英特尔宣布著名的Finfet管在22nm上的量产成功已经不到4年。而被蔡力行从英特尔挖过来的罗唯仁,在英特尔正是做的先进工艺研发。尽管当时的台积电在代工厂领域已经呼风唤雨,但在那个年代,代表着芯片制造工艺上最高水准的依然还是英特尔,独步天下的存在。

所以在这个负责先进工艺研发的副总位置上,台积电选了罗唯仁,而不是梁孟松。

梁孟松当然忍不了,换谁也不能忍,“试都没试,就说我不行。何况我还是Finfet的胡正明的学生。”

之后梁孟松出走三星的故事就不细说了。。


中芯国际招揽蒋尚义干什么?

梁孟松技术大咖出身,从很多报道里可以看到,其处事非常直率和自负,雷厉风行,也就是缺少一些大型综合团队管理上所必须的圆滑性。而蒋尚义则不一样,如果说梁孟松是将才,那么蒋尚义就是典型的帅才,算是业界不可多得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又懂技术,又懂管理,特别是擅长将手下一堆各领域的技术大牛们管理好。

否则蒋尚义当年从台积电退休,台积电又何必将其职位拆分为两个分管工艺和制程整合的副总呢?

中芯国际这时候招揽蒋尚义,让其统管中芯国际研发,战略上看,其实是很好的选择。除了发挥好管理才能外,蒋尚义的到来其实是瞄准了一个新的领域的建设,那就是近两年炙手可热的chiplet(芯粒)。

简单的说,Chiplet就是比晶圆级封装还要先进的封装形式。晶圆级封装是将不同制程的裸片(die,未经封装),通过最高层金属(通常为1层,RDL铝层)实现互连,再完成最后切割及封装成为芯片(chip);

而chiplet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连接不同制程的裸片,除了用到最高层金属外,还用到了更薄更细的中间层金属,在制造端的金属后道工艺中完成它们的互联,最后再完成切割及封装,其性能和面积显然能更加优化,比起投资一条7nm制造线也便宜了太多,是未来芯片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而Chiplet涉及到不同公司不同芯片更深层次的协作,也就是可能会暴露出更多产品机密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大家都信得过的第三方来做“支付宝”。

同时,chiplet牵扯到了更多的金属化步骤,连线中不仅仅只有微米级线宽(高层金属),甚至有纳米级的线(中间层甚至底层金属),制造技术要求将远高于于封装技术。

所以,真正适合牵头做这个环节的,并不是芯片设计公司,也不是封装厂。而是工艺制造厂以及本就具有第三方属性的IP供应商们:国外的Arm, Cadence, Synopsys, 国内的芯原,等等。。从报道中看,这些公司确实也在主导chiplet的落地。

chiplet-芯片版图级互联

晶圆级封装

梁孟松在工艺上的研发攻关能力自不用说,之后他依然负责先进工艺10nm,7nm乃至5nm,3nm的攻关,两位各司其职,让中芯国际这艘巨舰在先进工艺和先进封装上双擎齐鸣,乘风破浪,追上已经开跑好几年的台积电及三星。

多么美妙的设想。

然而,如果真如梁孟松所言,中芯国际对于蒋尚义的任命,他事先根本不知情,而是突然被告知:“恭喜你,你有了新的领导,还是老熟人。”

那么中芯国际的这一做法,就有问题了,对于技术大牛而言,钱不钱的并不重要,因为哪都能挣这么多。更为在意的是技术上的成就感,以及权威般的尊重。

这个事件背后的故事无法做过多的揣测,毕竟我不是写八卦的,但不管怎么说,希望这个问题大家能坐下来好好沟通,圆满解决,因为蒋尚义和梁孟松联手,对于中芯国际乃至国内半导体而言,那是绝对的利好消息。希望他们可以在一起。

#中芯国际内讧背后的师徒恩怨#

#中芯国际被曝内讧 CEO梁孟松提辞职#

附事件原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39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