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盛名之下观华为--从人力资源管理纬度论华为成功之道

盛名之下观华为--从人力资源管理纬度论华为成功之道

华为成功吗?作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明星,华为在国内成了榜样,不上市,不靠资本运作,只靠经营赚取利润,在当下中国的经营环境中简直是一股清流。现在众多企业老板言必称华为,各个方面都在学华为,希望成为XX行业的华为,XX行业的华为,有点疯狂。

但学华为这事并不容易,放眼望去,学成功的好像还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坊间有各种针对华为成功之道的分析,各种维度,洋洋洒洒,说明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命题,但同时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如果从业务纬度和从管理纬度展开分析,可能需要分析好几天,今天Maggie姐试图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维度切开一个口子,来解读华为公司的成功之道。毕竟这可是一支由十几万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而知识分子天然就是规则与秩序的抵抗者和挑战者。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将秀才思想统一化,打造成具有统一价值观和统一意志的战士;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百花齐放,避免将战士扭曲成奴才。

Ø 人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

有个段子,据说华为某部门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专家上任第一天,在会议上做完自我介绍后说: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

三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辞职时只说了一句: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虽然是个段子,但还是很写实的。Maggie姐自己的亲身经历,华为十年,手机从不关机,24小时随时待命;在海外工作的几年里,很少有节假日和周末,工作日加班到9点10点是常态,碰上项目忙的时候,11/12点甚至是通宵也不在话下。

很多人不理解,华为这么忙,压力这么大,华为人是怎么忍受下来的。虽然我们也常常戏谑自己是IT民工,但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众多华为人前仆后继,砥砺前行?难道华为人不是“正常人”?

我想这需要从华为的人才偏好开始分析。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研究过,事业比较成功的人身上有哪些特质?

综合来讲有两种:第一种,是家境非常好的,自带背景资源,做事靠的是兴趣,这种底层动力,能支撑这样的人走的更远;失败了也没关系,可以换个地方重新再来。这种人更容易成为老板,领袖;

第二种,是家境贫寒,从小发奋读书,通过优异的高考成绩到了不错的学校深造,有强烈的赚钱动机与出人头地的欲望,这类人由于家庭没有任何助力,一切只能靠自己,往往吃苦耐劳,奋斗拼搏,身上天生就带有奋斗基因,流淌着狼性的血液。没错,华为就是偏好这种人,并且乐于给这类年轻人广阔的舞台,施展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虽然在人才选拔上有这样的偏好,但毕竟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世界观,如何让他们目标统一,价值观统一呢?如何打造他们身上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决心呢,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

Ø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问题。推动企业前进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怎么使这些动力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自我优化和更新呢?

通过组织归纳和提炼企业价值观,发动公司上下学习,灌输到所有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头脑中,确保企业的优秀DNA能代代相传。并且通过自上而下的践行,融入到人力资源政策,人员选拔和激励,流程等管理体系中。只有这样,文化和价值观才不是空中楼阁,才算是真正落地了。

华为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不是关起门讨论出来的,而是企业一直遵循的理念,然后在顾问的帮助下,用一定的方法和逻辑进行提炼总结,然后用来指导公司管理。

很多人都好奇华为是如何传播和宣传价值观的。Maggie姐认为,最重要的是传播和践行。传播的渠道很多,华为的入职培训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吧?刚入职的年轻人,会参与为期一周的企业文化培训,每天早晚跑步军训,白天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课程,电影/视频学习,加上研讨/主题作业/辩论,形成了一个最好的思想熔炉。此外还有高研班,心声社区,也会根据重大问题发起研讨和反思。

高研班:通过高研班,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级主管的血液中。

心声社区:面向内部员工的沟通平台,是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渠道。

拿以客户为中心举例,最重要的践行就是高层垂范。公司发文规定高层领导每年必须完成客户拜访的次数,一个基层客户经理也可以邀请公司高层领导出面接待客户。

其次,是文化和价值观要融入到管理体系中。比如,所有流程和组织都要对准客户,客户经理代表了客户的利益,在公司内部拥有最大的话语权;比如,没有一线经验的干部,不能理解客户需求,不能够提拔,甚至无法在总部工作;比如,华为每年会邀请第三方调查公司做大规模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并且针对调查结果做第二年的改进计划等等。

Ø 组织:大平台下的精兵作战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华为的组织主要分功能型组织,委员会组织和项目型组织。功能型组织和委员会组织都已经很成熟了,而且也是华为这么多年基业常青的一个基础保障。近几年华为公司内部的重心是在不断地完善项目型组织。

那么为什么要做项目型组织呢?如今企业面临着日益严苛的用户需求,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优化组织形态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同时,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着全球化人才管理和新生代人才管理的双重挑战。在众多创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考虑去中心化,让各个层级承担更大的挑战,应对更多的风险,因此华为提出了大平台支持一线精兵作战。一线作战组织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型组织,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通过授权一线并运用激励、牵引等手段,激发起员工人人进项目、人人想当项目经理的氛围,避免了机关组织的官僚化和僵化,保持了组织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牵引所在的组织相互协同、以快制慢。

新的组织形态围绕着项目发力,一切为了胜利,自上而下使员工的思想和认识上发生转变,使得目标更清晰,激励员工多参加项目,多打粮食,也就多拿奖金。牵引着资源部门主动地挤水分,提升能力,避免了大锅饭的弊病。

Ø 激励:不让雷锋和焦裕禄吃亏

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愿景、战略、客户、技术产品,甚至是情怀。

在华为看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说,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比如,华为会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层级,从动机的角度去设定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在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要遵循“让基层员工有饥饿感,中层员工有危机感,高层员工有使命感”的原则,才可能会激发这3个层次员工最底层的动机。

中国人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Maggie姐基于在华为的管理经验和观察,将华为的激励机制简化为名、权、利三方面。华为的分钱,实际上指的是广义的“分钱”,它具体表现为:分权、分利和分名。

分权。华为分权激励机制表现最彻底的就是华为的轮值CEO制度。

分利。华为的做法非常多元化:包括宽带薪酬、奖金、虚拟饱和配股、TUP期权激励、各种专项奖方案等。

分名。各种基于荣誉的或者名誉的激励,包括蓝血十杰、明日之星或者各种首席专家的头衔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激励本身只是手段或工具,它并不是目的。激励的核心是要导向员工实现自我激励,产生高绩效的行为,能够做到无需扬鞭自奋进。为什么国内一些企业,墙上挂着高大上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但是劳资关系却异常紧张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落后激励机制的导向下,员工被迫一切向“钱”看。描绘企业未来蓝图时特别有理想情怀,但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尤其是在涉及到分钱的时候要么斤斤计较,要么用钱强刺激。这些都是不科学分钱方式的必然结果,它会扭曲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

以上,是Maggie姐的个人观点和总结,抛砖引玉。如果看了还不过瘾的,下一期将再给些延伸:其实分析一个公司的成功之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纬度,就是针对老板本人的分析。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希望可以在各位HR们的学习之路上,做一个有梦想有温度的陪伴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6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