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马达西奇收购获批"消息被打脸,其实发动机背后,这些更有价值

"马达西奇收购获批"消息被打脸,其实发动机背后,这些更有价值

之前中资企业天骄集团、信威科技收购马达西奇的合作事宜,因有美国方面的介入,变得扑朔迷离。而根据12月13日的消息,乌克兰马达西奇的总裁古斯拉耶夫承认了过半股份出售的被控股状态,而且这项交易也被乌克兰所承认。不过12月16日信威科技又发布公告打脸,称反垄断申请尚在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审核过程,未获得核准。

据称收购方还将在未来对马达西奇工厂投资额外的2.5亿美元,以帮助工厂继续开展生产,所以收购还未结束,可能只是向前有所推进,工作还得继续做。那么今天我们还是继续从技术的角度,在谈谈马达西奇,这家公司由于其卓越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能力而闻名,而其中大部分产品曾经是前苏联时期的军用航发,因此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位置。

就像我们之前一篇文章所分析的,马达西奇的航发主要主要有涡轴、涡桨和重型运输机的高涵道比发动机,最重要的是这些发动机不需要重启生产线,也没有技术缺失,只要材料到位都能马上复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马达西奇的很多航发产品国内都已经有重大技术突破,不少甚至已经出现了替代品,也就是马达西奇虽然贵为"动力沙皇",但是其产品对于国内军工来说吸引力有限。

但是大家不要紧盯着那几个成品发动机型号,什么D-18T,一会又是AL-38,还有什么D136,如果搞过航材的人都知道,马达西奇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而已,他的发动机需要设计方提供蓝图,例如D136和D-18T都是进步设计局研制的,另外还需要其他企业提供航材,单独一个马达西奇是开不了工的,而且毛子的航发寿命一般都不长,那么马达西奇的发动机究竟还有多少价值呢?

其实价值还是有的,但是却不在表面的发动机身上,而是在其背后的东西,这就是马达西奇超过3000人的科技研发人员,和优秀的制造工人。之前我们得知天骄拿出了一亿多美金收购股份,而这个资金看起来是比较多的,不过相比于这3000人的研发队伍,你算算一个人才多少钱,你现在请一个研究生成本得有多少?而马达西奇的科研人员很多都是自前苏联时期就开始工作的"老专家",这么一看就非常划算了。

这些专家其实可以被聘入咨询公司,通过服务外包为国内提供发动机设计方面的咨询,这种形式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就是这种思路,就不在多说了。其实军工合作,买成品是下策,只能是应急之举,国内军工早已经脱离了这种原始阶段,与其说看中的是马达西奇几个航发型号,倒不如说是看中了其目前尚存的强大技术(材料工艺)储备以及科研人才,毕竟21世纪人才最值钱啊!

另外双方的技术交流,还可以给国内的提供不少设计思路和经验,以及对航发工艺、材料的不同理解,这些原理性质的经验吸收,远比几个现成的发动机型号来的更为有价值。相当于是把传承了几十年的前苏联航发技术,一次给他来个敲骨吸髓,岂不痛快?

所以拿下马达西奇只是第一步而已,如何吸收目前硕果仅存的前苏联航发科研精华才是关键,技术不是一块蛋糕,拿来就吃,如何做到和在国内现有研发不冲突的情况下,尽可能整合这些技术,要消化吸收做到互补有益才是真的成功,否则自乱节奏反而是起到了反作用,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更多深度军事好文,敬请关注兵武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4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