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小米启示录“高性价比”如何炼成

小米启示录“高性价比”如何炼成

陈小平创办的佛山云米科技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凭借做净水器起家,2018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小米集团北京总部的小米之家,上百个品类琳琅满目。小米自己不负责生产,但通过“实业+金融”的打法,投资了150多家硬件公司,孵化出一批高性价比的爆款,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鲶鱼”。

从手机切入,逐步延伸到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领域,累计拓展近300个品类,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用7年时间,小米营收就突破千亿元。去年,公司营收1749亿元,净利润86亿元。在2019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小米首次登榜,排名468位,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

对于产品,小米定义为“高端产品大众化、大众产品品质化”。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的话,就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其标准就要达到“三高”: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

雷军希望,消费者买小米的产品可以“盲购”,就是不用跟同类产品比价格、比性能。小米一定是在同类产品里性能最好、价格最低。

小米产品爆款频出,“投资+孵化”的生态链战略模式为重要支撑。这背后,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原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是重要推手。

“如果说我们想用7—10年的时间做到1000亿元的规模,什么样的动力才能支持这1000亿元?”刘德认为,小米正是抓住了IoT(物联网)技术革新、国内大消费时代以及渠道革命三大时代动力,才能像发动机一样推进整个生态链的快速发展。

依托庞大的“米粉”,小米围绕着手机及其周边和小米用户日常消费用品去逐步对外投资:手环、移动电源、耳机、电视、电饭煲甚至毛巾、内裤……小米参与到生态链企业中,负责产品定义;由刘德带领的400多人生态链团队输出工业设计理念,确保小米产品的风格统一;利用原有的供应链为生态链背书,并将小米品控体系去约束后者,确保产品品质;最后依托小米之家、有品电商推广销售,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闭环。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小米又是如何成功做到精品价格大众化?打破传统的定价逻辑,小米采取的是反向定价模式,即依托海量的“米粉”用户群,假设一个巨大的需求,然后再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最终得出一个企业可以承受的零售价。

在刘德看来,生态链的成功关键是要找到对产品有共同价值追求的人去投资。所以,5年前,小米看好从美的集团出来的陈小平,投资了做净水器的云米科技。这些年来云米迅猛发展,去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创了佛山制造业的一个新纪录。

对于小米的模式,来访的佛山企业家是既感震撼,又不乏反思:曾几何时,佛山制造的产品也是风靡全国,而在新消费时代,跨界的小米通过对用户的研究和产品的精准定位,已抢先一步打动年轻消费群,佛山制造该如何应对小米模式的挑战,又将如何打造更多感动用户的好产品?

撰文:罗湛贤

■对话

借助时代动力

如何让产品感动人心?

仅仅9年时间,小米从0到接近2000亿元的规模,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从手机到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小米投资了100多家硬件公司,其中不少还是上市公司,孵化出数百个品类……

朝着万亿营收的目标迈进,小米抓住了IoT、大消费等时代动力,通过生态链战略,将小米“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理念借助投资来对外输出,将整个生态链企业变成一片“竹林”。这令来访的佛山企业家颇为震撼。

如何做到“高端产品大众化,大众产品品质化”,如何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大批极致的产品,多样化、跨领域的品类如何做好产品品控和供应链的管理?把握住机会,佛山企业家深度对话有“小米生态链之父”之称的刘德,掀起了一场传统制造与互联网企业的头脑风暴。

谈生态链

投规模大、自带流量的产品

周其仁:小米怎么把自己的模式扩大到生态链上,不只有小米自己这么做,而且像竹林一样,长出这么一片小米?

刘德(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式。过去的5年,我们投资+孵化了大概150家硬件公司,从单一品类一下子扩展到200—300个品类。如果在其他企业里要完成这样的扩张,它需要很长的时间,管理难度非常大。但是,我们采用生态链的方式,把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管理放在体系之外,让整个体系的性质效率非常高。

那时,我们想用7—10年的时间做到1000亿元的规模,那什么样的动力才能支持这1000亿元的规模?后来我们发现,只有时代动力,真正能够推进千亿级规模业务发展。所以我们那时提出了3个这个时代的巨大的动力,它有可能像发动机一样,推进我们整个生态链发展。

第一个动力是技术革新,就是IoT。我们觉得在未来的5—10年里,可能我们所有用的设备都互联互通,都是联网的,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电器。这种互联互通除了会给大家的体验有巨大的提升以外,还能大大提升商业效率。

第二个动力,我们觉得是大消费。5年前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一定会进入到一个大消费时代。后来有些大佬们重新定义叫消费升级,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词。

第三大动力,我们觉得是渠道革命,或叫新零售。我们理工科的人描述它就是渠道革命,渠道效率提升,带来一场巨大的革命。那时候我们想说,如果国内有14亿人,哭着喊着要好东西,而我们又有无数做得非常好、性价比很高的消费产品。当两边都聚集起来以后,就有强大的动力在呼唤高效率的渠道。

当我们知道了外部的动力以后,下一步就是要再找原始业务、既有业务有什么动力来支持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寻找公司内部有哪些动力,能够支持我们把生态链的业务做出来。那个时候公司所有的经历基本上都围绕在做手机业务上,尤其是到了2015—2016年手机低迷的时候,我们要让一个新业务在公司内部活下来,怎么找动力、怎么能够让各个部门愿意支持你?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我们尽可能地来享受小米的流量红利、人口红利。当时小米手机,包括MIUI,大概有3亿的活跃用户,这3亿用户大概在17岁到35岁,理工男为主,今天看这个数字已经大很多了。

第二,是要做有自带流量的产品、单品爆款的产品。因为只有你产品做得好,你才能够反向吸引销售业务部门的同事参与。所以那时,我们生态链就是一定要做出吸引流量的产品,能够为小米这个品牌添彩的好产品。

第三,要在企业内部,恰如其分点燃起创业的激情。我们当时在内部“忽悠”了一批工程师、大股东去参与生态链这件事情。因为生态链以投资为主,它对个人的要求很高。这个人不仅要懂产品、有交流能力,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有价值,而且也要对小米熟悉,他才能把外边的公司和产品嫁接到小米的体系来,对外输出小米的价值观。

早期,我们提出了一些投资的原则:一是要投足够大的领域,有100亿的规模,你再笨也能赢;二是找一些有热度的产品,自带流量的产品;三是找最强的队伍,我们的移动电源做得很好,一年下来占据了中国市场的40%份额,为什么能做这么好?这个队伍原来是做手机的,技术都非常好,所以一定要投技术团队;四是要投跟小米用户群相关的领域,离手机近的早点投,离手机远的晚点投。我们的用户群都是理工男生,他买你的手机就可以买你的手环,买了手环后还可能买移动电源、笔记本等。所以要投这些跟用户群特别紧密的;五是要投那些对方的老大,要跟小米有一样价值观的,他说我们不赚快钱,我们为了努力提高一代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我们等明天。我觉得我们投了一批跟小米有一样价值观的团队。

谈定价

依托海量用户把产品做到大众化

萧礼标(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我理解小米做产品,是从把产品做精做极致到把价格做到大众化,或者比大众化价格还低的一个过程,跟我们原来想象的很不同,我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小米是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刘德:其实这东西不难了,你想一想,它本质上是你的出货量。我以移动电源为例,我们在做移动电源之前,大概是五年前,中国每年移动电源价格大概在150—200元。我们做移动电源的时候,用了假设成功原则,就是小米有3亿用户,每年当时大概有四五千万台手机。我们再假设一年能卖1000万只移动电源,压缩成本,大概可以承受49元的零售价。所以我们按照这个逻辑,按此定价。

虽然刚开始卖移动电源,成本控制不好,前200万—300万台都是亏本的,但是你发现大概卖到400万—500万台时情况就好转了。传统定价方式是正向定价的,如产品成本5元,计算再加多少钱就不亏了,然后一点点做量,再把成本降下来。但我们事先假定了一个巨大的量,按我们业务的用户群,你能精准地算到大概能卖出多少产品。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反向定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都可以定一个令人咋舌的价格。我们离用户群越近,判断得就越准确。像手环也是这样的,我们觉得做好了能卖三四百万只,第一年定价79元,结果那一年我们卖了1400万只。移动电源我们估计能卖1000万个,定价定到49元,那一年我们卖了将近2000万个。

当然,这也要求企业有一定用户群规模,供应链控制能力有一定水平,用精准的后台大数据来辅助你做决策。这些小企业很难做到,但当我们用这些逻辑来孵化生态链公司时,他们相对要容易成功。

谈供应链

打造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商帮”

宋科明(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我们集团旗下有个子公司,是小米净水器的供应商。其实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小米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你们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但在这个过程中,有这么多产品,怎么去管好系列产品的整个供应链?

刘德:今天手机整个供应链体系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但随着生态链产品品类做得越来越多,它已经难以支撑覆盖全部。当我们做生态链时,我们原有的供应链体系帮忙做了巨大的背书。比如说一个小公司,他做了一款净水器,这个小公司跟供应链说我能卖100万台,没人信。但是陈小平(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做了净水器,他跟供应链说他能卖100万台,因为至少他是小米生态链公司,供应链愿意试一试。

我们没有能力把两三百个品类的产品供应链都做好。除了手机,我们其他都不懂,我们把这些供应链都放给各个生态链公司去管理。那这些公司怎么能管理好呢?很简单,你要投那些有背景、有经验的团队,像陈小平,他在美的就管60亿的业务,他的供应链就没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利用制度。比如所有生态链企业我们都是不控股的,我们占部分股权,把大部分的股权给团队,通过制度来保证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产品,不用监管。

老有人问我,你看你投了这么多公司,早晚都会崩盘的,因为它们非常难管。我说不用管理,我觉得不用管理的原因是,我们投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然后再通过股权建构一致的利益,你就真可以放心不去管了,他们在各个领域比你还有经验。

所以,这也是一种特别有趣的新的商业关系。我们老说整个生态链项目的商业形态有点儿像商帮,大大降低了相互做生意、以及小米与供应链做生意的信任成本,是个“新商帮”。

邓锦明(广东景兴健康护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小米现在有这么大的体量,你们把供应商和消费者拧成一条心,愿意薄利多销,做成这么大的一个体量。那么公司刚成立时,你们是如何建立消费者和供应商对你们的信任的?

刘德:早期也没人信我们的。但我们第一步就是会“忽悠”。2010年底,我们被所有的供应商否定,都不愿意给我们供货,因为我们没干过手机业务,也没有成功经验。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日本发生地震了。日本地震两个星期后,我们就去到大阪,到夏普本部。在夏普的第1VIP会议室时,本部部长跟我们讲,地震以后,小米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赶过来要货的。如果你们没来,我一定不会跟你合作,因为不认识你是谁,但是你们来了,我们愿意跟你们试一试。当我们从夏普回来,就拿着这个订单去说服所有的人。

■其仁夜话

佛山企业

要比客户自己

更懂客户需求

周其仁

小米的现象理解起来要加一些背景。雷军从金山出来以后,对他影响很大的有几个东西,我跟他聊过,小米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美国的Costco。Costco不是一个生产企业,是一个零售商,是一个大卖场,这就是行行出状元,大卖场也可以做到这么好。到Costco买东西,你想买一个被套,尺寸对,装上;买一个收音机,装上;里面的产品一定是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这跟雷军讲“盲购”是一样的道理。

小米2010年才创立的企业现在做到1000多亿元,这跟他们当年想问题的方式有关。用7到10年做1000亿元生意,哪些生意可做?他是在这个前提下去理解人类的生活,理解中国消费者的生活。

我挺喜欢刘德这个理工男。他对市场对经济趋势,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我觉得都是下了功夫的。他把目标客户的生活需要纳入客户服务范围,小米的产品虽然杂,但逻辑不杂,凡是17—35岁的理工男想要的东西小米都想办法生产。

对目标客户怎么生活下功夫去研究,这个思路是佛山企业家值得学习的。你既然为他服务,就要懂他。你要懂得比客户自己还懂,客户才能把需求拨到你这个方向来。我们现在对客户下的功夫,总的说来都应该向华为学习,华为提出以客户为中心,这可不是喊一个空洞的口号。华为的成功经验,就是挑一座肥厚的城去攻,攻城这么难,如果城里啥也没有,有意思吗?

所以战略选择首先是哪些事情值得做,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做,选对正确的事情。佛山的企业先天就有这个能力,瞄准的都是全国这么巨大的人口的日常需要。“中国家佛山造”,早年,佛山企业都做得很成功,但现在问题是怎样重新出发。时代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怎么看变化看趋势?

小米喜欢看趋势,我觉得这个功夫值得向刘德学习,这个方法佛山企业家回去要跟团队研究,花1—2年时间去好好做做这方面的工作。

■手记

佛山企业家能否成为

中国制造的“鲶鱼”

一手推动金山上市,随后又急流勇退,在创立小米之前,雷军已经到达人生高峰。但正是因其怀揣着“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梦想,雷军才在不惑之年,毅然决然地创办小米,并自诩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鲶鱼”。小米抓住IoT的机遇,用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去搅动百余个行业,打造出一批爆款产品,倒逼制造业升级。

而在佛山,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家不仅早已实现个人财务自由和资本积累,而且已在各自行业领域稳守多年,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底气和雄心,去应对后来者的挑战?又能否打造一批感动人心的好产品,来获得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青睐?

在笔者看来,小米最核心的优势就是速度和效率。不妨来做一个对比,不久前发布的2019《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作为佛山制造业界公认的标杆企业美的连续第三年登榜,排名312位。小米首次登榜,排名468位。近年来,美的已经从单纯的白色家电巨头延伸到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历经半个世纪才成为超两千亿级的参天大树。相比之下,小米创立9年、生态链战略实施6年,就已达到1700多亿元营收,充分印证了互联网思维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

佛山企业并非没有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早在1997年,顺德名优产品(北京)博览会就曾引发万人空巷。相比年轻的互联网企业,佛山有深厚的制造基础、有十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有一代又一代专注实业、创新进取的企业家,以及一大批满怀工匠精神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是佛山制造业的脊梁,也是佛山制造参与全球竞争最重要的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在小米生态链的“竹林”中,有着不少佛山制造业的身影。如云米科技的创始人陈小平是美的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的前高管,目前云米已在纳斯达克上市;为小米生产电饭煲的纯米科技也落户佛山,估值超20亿元……这表明,佛山制造业的资源一旦与小米生态链的资本与渠道结合,会迸发出极大的能量。

对于佛山企业家而言,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学习小米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提升自身优势和发展效率,增强开放合作,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在佛山制造业的江湖中,也许这样,才会有更多中国制造业的“鲶鱼”出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15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