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老掉牙的招式,让滴滴旗下青桔单车7个月毛利转正,订单翻倍

老掉牙的招式,让滴滴旗下青桔单车7个月毛利转正,订单翻倍


2018年1月,滴滴旗下的共享单车青桔上线。此时,共享单车行业哀鸿遍野:曾经估值百亿的ofo深陷押金风波,过千万人在排队等待退还押金;摩拜卖身美团,寻求资本支持,在9个月内巨亏45.5亿元资金。如果翻开2018年的网上旧帖,大多也不看好青桔的未来。然而结果出乎意料,青桔在2019年春节后毛利转正,又在4个月后,订单规模实现翻倍。2020年,青桔用了两年时间,跃居行业第二。

是什么让青桔在短时间内毛利转正,规模翻倍呢?

1、避开弯路。青桔上线时,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已接近终局,各家疲态尽显,也暴露出行业现实——以往互联网行业靠烧钱赢规模的打法在共享单车行业走不通。因为,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租赁生意,而不是互联网生意,不能用互联网的轻资产模式来思考。因此包括青桔在内,哈啰、美团等新入局者都放弃了激烈的价格战和补贴。

2、成本控制。既然是重资产生意,成本控制就得老调重弹。共享单车成本具体表现为车辆的丢失率和损坏率。2018年,青桔花了很长时间在车辆设计和各个零部件的研发上,除了智能锁外,从链条、轮胎、刹车,甚至到脚蹬、车座的每个零件会拆解下来仔细研究组合。花的功夫没有白费,经过努力,青桔花费同样的成本,却能降低车辆的损坏率和维修成本。根据青桔内部的计算模型,一辆青桔正常的使用年限能达到3到4年。

在延长使用时间的同时也要降低车辆的丢失率。解决丢失的重要一步是硬件扛丢,比如智能锁能够精准定位,传回的数据能判断出车辆是否处于正常运营状态。

3、运营能力。共享单车的核心价值还是提供相对便宜的出行,若价格高过地铁、打车,那其价值会大打折扣。提高车辆使用频次和时长,同时丰富服务品类来增加收入,这是硬件的好骑程度、品牌效应、针对性运营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在不同的城市根据当地用户需求针对性的提供单车或电单车服务,以及与滴滴网约车等业务绑定,针对不同人群彼此产品间的互补等。在运营上,滴滴有运营数千万辆网约车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青桔快速提高单车的运营效率。依靠滴滴的平台优势,青桔有着更加智能的共享单车管理体系,能够持续优化车辆的投放点位和调度策略。通过对城市网格式的划分,系统同时预测和监控道路饱和量与投车量,快速响应需求进行车辆调度、找寻或召回,让车辆出现在用户使用效率更高的区域,减少运营中的无效人工调度干预,降低能源消耗。相比较硬件的一劳永逸,共享单车竞争真正的难题在于对人的管理。共享单车需要庞大且精细的线下运维能力,这需要对车辆整个管理环节进行细致的拆分,包括如何划分易丢区域、如何确定车辆是否丢失、如何寻找、如何维修、如何充换电等等。再由城市经理管理几万个运维人员。但是得益于滴滴专车司机的管理体系,对人的管理反而不算问题。

4、没有短板。单车业务概括起来比拼的是五种能力:硬件能力、运营能力、政府协同、品牌能力以及资本能力。硬件能力、运营能力已经阐述过,其他三项能力,由于滴滴此前长达七八年的在线下运营、政府协同、资金等方面的沟通和积累,这几种能力滴滴都会领先对手半个身位。

青桔能够快速发展起来,没有什么一招制胜的秘籍,靠的是还是科学定位、成本控制以及发扬自身优势这些传统的招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7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