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字节跳动集卡VS百度集好运,细说那些藏在集福活动里的走心设计

字节跳动集卡VS百度集好运,细说那些藏在集福活动里的走心设计

自2016年支付宝推出集五福的活动以来,每逢春节,集福卡领红包几乎成了各个互联网大厂争夺春节流量和关注度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当然,我们大家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不为抢到多大的红包,只为给这个越来越清淡的春节增加一丝年味。

今年也不例外,支付宝、字节跳动、百度等公司相继推出各自的集福活动玩法。因字节跳动和百度的玩法在某些地方有些类似,所以拿这两家的集福活动来做一个对比,并以此来发现其中的优秀产品交互思维,希望能给产品工作者和爱好者带去一些启发和感悟。

1、整体设计界面的对比


左百度,右字节跳动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显然百度的集好运活动页面更具有年味,红红火火嘛,字节跳动的就相对显得更冷色系一点。

但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说,你们可以自己直观地感受下,字节跳动虽属冷色系,但其设计界面却更加的简洁,突出“增加抽卡数”等关键窗口,让用户一眼看下去就明白该怎么参加活动,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2、“抽卡难度系数”


左百度,右字节跳动

如上图所示,字节跳动想要参加平分3亿活动需要集齐“发、财、中、国、年”五张卡,而百度想要均分2亿,需要集齐10张好运卡。

对用户来说,很显然第一眼看上去,会直观的觉得集齐5张比集齐10张要容易得多。虽然实际可能没有那么难,或者百度有别的什么营销意图,但仅从难度系数上说,百度的活动更容易让用户因为使用成本的增加望而却步。

3、如何引导用户进入“集卡任务”界面


左百度,右字节跳动

在用户抽卡次数用完了之后,字节跳动会引导用户“立即增加抽卡数”,而百度则提供了两个入口,分别是“抽卡次数X0”和“领卡”。

虽然百度的两个引导入口都可以进入“集卡任务”界面,但对于某些“强迫症”的用户来说,会下意识的考虑:是点击“抽卡次数X0”好,还是点击“领卡”好,“抽卡次数X0”会不会只是显示当前剩余的次数,而无法进入“集卡任务”界面。这其实是在加重用户的选择成本和心理负担。

4、如何完成集卡任务


左百度,右字节跳动

从上面的图片来看,两者的任务基本大同小异,都是分享领取重复卡、下载应用等。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百度的每个任务后面的入口是“去完成”,字节跳动任务后面的入口是“去分享”、“去打开”、“去下载”等等。

发现了么?字节跳动的任务入口标识是根据用户任务完成的具体进度来设定的。比如西瓜视频APP,你手机上未下载就显示“去下载”,如果手机已下载就会自动变成“去打开”。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用户的完成进度变化而变化。

最重要的是,用户会根据任务完成的进度来选择优先完成哪项任务。比如,西瓜视频APP手机上还未下载,而皮皮虾APP已下载,如果是你,会不会优先选择完成皮皮虾的任务。而百度全部都是“去完成”,用户会需要思考先完成哪个任务比较好。而且不知道哪个APP有没有下载,“全程盲瞎”,很是影响用户体验。

5、分享给好友


左百度,右字节跳动

在把集福活动分享给好友时,字节跳动很用心,考虑到了好友现在可能就在身边的这个场景,设计了“面对面扫码“这个功能。

当然,百度在另一个活动里也加入了“一键扫码拉人”的功能,但是很可惜,字节跳动的设计更走心,在入口下写上“面对面”三个字,直接把用户可能的使用场景给描述了出来,用户一看就能明白,不得不赞一个。

哎呀,怎么说来说去都是字节跳动设计的更好啊!都说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看来在产品这块百度大哥还是要多多进修啊。算了,不说了,再说恐怕就要招黑了,哈哈~~~

更多产品对比等你来发现!!!

总结:产品设计,需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和心理负担,尽可能不让用户做选择,让用户

在使用产品时有个明确的方向从而自己掌握使用节奏以及全面考虑用户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

顺祝大家春节快乐~~~

产品小生活,专注解读那些植根于生活中的产品思维,助你发现更好的世界。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0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