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2020年,这是一场流量突围战

2020年,这是一场流量突围战

今年的双11,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国的消费能力,如果把各大电商平台成交总额加起来想必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在这样的大数据背后,也不得不承认,电商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模式。

没有哪个行业像电商这样聚集着如此多的热血创业者,风口一波接着一波。都说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风口过后,一切遇冷,飞得越高摔得就越惨。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11.3亿,截止8月,月活用户增长率跌至1.7%。2020年,互联网流量红利大幕即将落下。

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在下降的趋势中仍然维持在12.9%的增长。“狼多肉少”的存量竞争序幕缓缓拉开。

其实,流量红利本是一种可遇可求但不可依赖的外部机会。在外部机会消失后,企业担心的不该是机会何时再来,而是除了外部机会,能主动做些什么。过去,在互联网流量红利一波潮涌的20年里,大家抢占流量红利的利润洼地,自然比深耕营销管理和品牌资产赚得快。

所以,在互联网思维下,频频爆发流量平台的圈地运动。毕竟天上掉馅饼的年代,谁还顾得上春种秋收。这时营销的逻辑都变成了“营业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营销就是三件事,流量:向BAT、KOL买流量;转化率:用各种链路模型计算转化效果;客单价:只要有流量,这都不叫事儿。

在互联网早年,我们确实看到不少新品牌借助互联网风生水起,为什么这些年传统大品牌又重回视野了呢?

传统大品牌在原有的资源和商业模式上往往积累了存量优势,他们有更高的增长指标,很难在电商和新媒体早期投入大量资源。他们也存在营销和组织惯性,不会像新品牌战略转向那么灵活,这为新品牌创造了时间窗口机会。

但是,互联网流量红利仅仅是用户注意力的放大器,流量方法论也缺乏竞争壁垒。当传统大品牌成功入局,品牌资产的力量就会借助互联网成倍放大。互联网流量红利能让新品牌起飞,却不能让新品牌长出翅膀。

未来的流量之战,会越来越依靠企业的基本盘,即回归价值营销,让品牌自带流量。未来的流量思维,应该区分哪些是核心的品牌流量,哪些是借助的外围流量。

品牌流量不同于私域流量,品牌流重在品牌而非流量,用品牌资产的逻辑打造自有流量。品牌流量是由品牌影响力联结成的顾客资产,可独立于互联网平台和KOL存在,可跨平台利用,不受互联网平台的政策影响。

外围流量是向互联网平台和KOL购买或借势引导的用户注意力,依靠互联网平台和KOL存在,难以跨平台利用,受到互联网平台的政策影响。

这更像是一场关于流量的突围战。流量是最后成功的一种结果,但企业需要构建自带流量的流量池,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让品牌自带流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24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