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终结者》系列,标准的反科学电影

《终结者》系列,标准的反科学电影

《终结者》系列,本质上是标准的反科学影片

我发现一个特点,现在世面上看见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反科学题材,不是邪恶科学家毁灭人类,就是邪恶技术毁灭世界。好像除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其它题材可写可拍了。其导向性,就是让观众产生一种意识,即:科学技术即风险,发展越快越完蛋。

(《终结者》剧照)

在很多科幻迷心中,如果要评选电影史上最出色的一部科幻题材电影,《终结者》绝对是首选。扣人心弦的追杀、惊艳的特技效果,迄今为止都让人震撼无比。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部电影宣扬的是末世论,直接指出科技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毁灭。从本质上来讲,《终结者》系列极端夸大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属于标准的反科学影片。

《终结者》系列的情节很老套,说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天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拥有高度的人格智慧,所以人工智能向人类文明宣战,它操控核大国爆发战争,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

如果遏制核大战的爆发呢?电影给出的方案就是,派遣主角提前几十年去消灭发明“天网”的科学家。

这就是在暗示电影观众,科技发明非常危险,必然带给人类“黑暗命运”,与其冒险发展科技,不如提前把科技扼杀在萌芽阶段。甚至应该立法禁止相关领域的研究。相信只要看过这个系列的观众,都会有这个念头。于是,导演卡梅隆的目的就达到了。

(《终结者三》)

这个在全球都大名鼎鼎的导演卡梅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卡梅隆这个人一贯积极的提倡“回归自然”,反对一切工业化。他本人还兴冲冲的跑到巴西参加当地人的反水坝游行。包括他后来执导的《阿凡达》,其实也是一部反科学电影。反科学最终都要走到反人类。那里面有当年美国70年代搞迷幻运动的东西。包括乔布斯这样的美国青年人跑到发展中国家体验当地的宗教。《阿凡达》故事里边有一个设定,就是那棵树是所有灵魂集中的地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宗教观念。女科学家把它说出来以后,矿区老板就说,你们是不是嗑了药?这实际上就是再现当年美国的这种运动。年轻人为了神秘的宗教体验,去吃一些民间违禁化学品。

中国科幻界深受毒害

中国新时期电影市场是在2002年,由《英雄》开始启动。当年只有10亿票房,到去年增加了几十倍。所以,绝大多数电影从业者都在过去十几年开始入行。而他们所借鉴的,就是高概念模式,外加悲观的未来观。科幻作家郑军曾经去问一位科幻电影项目策划人,为什么你们在科幻片里设定未来,就只会写人类要毁灭?他对郑军说,他根本没看过相反的科幻片!所以,他就只会拍“毁灭”“末日”之类的东西。

这些具有反科学、宣扬悲观主义的科幻电影,同样影响到了国内科幻小说的创作。国内科幻小说作家中除了刘慈欣、江波等寥寥数人,几乎都具有神秘主义和反科学的倾向性。有些还非常明显。科幻界大佬王晋康写了一个《逃出母宇宙》三部曲,第二部《天父地母》中的情节有典型特征,说地球科学家发明了卵生人,为了避难设法带着几百个卵殖民外星,然后在外星球上繁衍后代,这些后代成为了外星人。由于当初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删除、抛弃了很多不实用的宗教、哲学知识,所以外星人的科技发展高歌猛进,一路进化为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于是,他们丧失了人性,用他们进化的很厉害科技,回过头入侵母星地球,把地球人几乎灭绝了。于是乎,在序言中,江晓原写道,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宗教的指引。似乎没有宗教的约束,科学技术就会四处作恶一般。

回到《终结者》系列电影,我们看不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令人绝望的核战争、无尽的追杀、血腥和恐怖。只要是看过《终结者》的人,基本上都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感,认为这个东西万万不能搞,还是“原始状态”好。其中的一些极端者,甚至认为应该摧毁一切科技和工业化。比如,田松教授就是一个例子。田松认为,工业化就是罪恶,是地球的癌症,人类应该回归到刀耕火种的“纯天然”生活中去。因为,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不会出现,而田松认为科学技术就是“原罪”。

(核爆)

像其他一些来自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在不断的渲染核恐怖,却看不到核武器有效地遏制战争的现实:如果把1945年核武器诞生之日作为分界点,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核武器的前半死于战争的人数比有核武器的后半要多得多;对比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以发现精准轰炸下的战争总伤亡人数要比地毯式轰炸少很多。

由于国外科幻界反科学思潮盛行,所以也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国内。国内的科幻事业起步较晚,《科幻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才创刊,当时编辑们不懂应该怎么样搞科幻,只懂一概向国外学习,国外是什么样,他们就学什么样,以为那才是科幻的正确路线,而这一时期正是反科学思想猖獗的时期。这也造成了《科幻世界》这一国内科幻界主流刊物上,永远有一种题材最多:毁灭。

这些反科学的科幻小说或者电影,它们有个冠冕堂皇的口号,叫做“反思科学”。但是在实质上,永远是反别人,不允许反自己。于是,“反思科学”就在实质上变为“反科学”。这个就是现在科幻界的真相。

(反科学题材泛滥)

懂得“量化”和“取舍”

其实,真正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工业化。

工业化确实会给世界带来一些负面,比如,排放污染等等。但是解决问题不能依靠一关了之。有理工科思维的人,都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量化”,一种是“取舍”。如果按照极端环保人士的话,既然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干脆把所有的工厂全部关闭。但是,懂得“量化”和“取舍”思维的人,就会进行精心的量化计算,知道如果关闭所有的工厂,会造成人类社会多少损失,而多大程度的污染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再依次来制定解决方案。而反科学的人,他们不会去量化和取舍,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关、关、关,统统关掉。

就如同《终结者》系列电影中所传递的思想:想要解决潜在的“危险”,就是以前消灭科学家,提前消灭潜在的技术。其实,这些所谓的“危险” ,不过是某些人的胡思乱想罢了。

对于《终结者》系列为代表的反科学科幻题材,我希望有专业人士站出来予以揭露。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后代的子孙会认为这个年代反科学才是科幻主流。

作者:怀疑探索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