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两段感情、三种命运,《美人皮》故事背后的深刻人性命题

两段感情、三种命运,《美人皮》故事背后的深刻人性命题


最近上映的网络大电影《美人皮》改编自《聊斋志异·连城》。聊斋的故事结构不复杂,这篇也不例外。

猫妖被道士追杀受重伤,在野外被书生所救,爱上了这个正直的书生。但书生却与大小姐连城两情相悦,互相引为知己。猫妖认为书生一定是因为大小姐倾国倾城的容貌才如此死心塌地,于是设计让自己和大小姐交换了皮囊,谁知书生爱的是大小姐皮囊之下的灵魂,最终还是认出了猫妖皮囊下的大小姐,真心不改。

聊斋里的故事,向来讲的是鬼故事,说的却是人心。

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美人皮》这部电影,简单的故事背后,却藏着怎样动人的情感线和惹人深思的人性。


01.两段感情

  • ①猫妖对书生的全心全意,悲惨一生的唯一救赎

猫妖宾娘身为妖族,从小就被道士追杀,母亲和哥哥更是早已死在道士的剑下。她孤身在这世间挣扎求存,见过无数好色之徒的丑恶嘴脸,其中更有不少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她眼里,人类早全是伪善的,但这时她却遇见了真诚正直的乔生。

猫身时,她被路过的书生救下,才没有变成孤魂野鬼;人身时,面对荒庙里的小混混,是书生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保护了她。

书生担心宾娘小女子孤身一人赶路危险,执意要带她一起上路好照应她。在客栈,书生提出:“只开一间房”,宾娘本来杀意已起,却又听到书生是因为盘缠不够只能开一间房,打算让宾娘住房间而自己睡大堂,于是宾娘眼神又柔软了下来,嘴角勾起温柔的微笑。

宾娘又一次试探诱惑书生,发现他真的是像表现出来的那么正人君子,于是彻底放下戒心,被他正直高尚的人格深深吸引。

宾娘从小缺少爱和关怀,自然会缺乏安全感、性格多疑。但这样的人却很容易爱上对自己好的人。自己长期苦苦硬撑,突然遇见温柔,所有的防线便会瞬间溃败,再也撑不住伪装的坚强。那感觉就像“世间险恶,而他是唯一那束光”

当然这样的心态也容易“将善意误解成爱”。

乔生对宾娘的照顾,很可能只是出于自身的善良和较高的道德准则。但这一点点善意,对一直泡在世间险恶中的宾娘来说,意味的太多、太重,以至于让她紧紧地抓住这一丝善意,当作黑暗一生中唯一的“救命稻草”,毫无保留地动了心。


  • ②书生和大小姐互为知己,两情相悦的精神之爱

乔俊昱是个有才却潦倒的书生,一直怀才不遇,却偶然发现大小姐连城的手绢上绣着自己的诗画,栩栩如生、颇有趣味。

“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古代诸多贤人豪杰,向来把知遇之恩看得比什么都重,更何况是来自嫣然一笑的佳人的相知,自然更是死心塌地。

大小姐连城美貌倾城,无数人追捧她的容颜,唯独乔生是欣赏她与自己志趣相投、能读懂自己笔下诗句中的意境。闹市中在连城遭到骚扰时挺身相救、连城病重时毫不犹豫地生生剐下胸前一钱肉给连城做药引……有才气的他、正直的他、痴情的他,都让连城愈发明确自己对乔生的爱意。

皮相之美脆弱易逝,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包括王公子在内的世人,对连城的追逐,都是建立在皮相上的爱情,显得廉价而不稳定。乔生对连城内心的欣赏,才给足了连城安全感。


乔生对连城,是“世人皆爱你美丽的皮囊,唯独我读懂了你独特的灵魂”;连城对乔生,则是“世人看不见你的才华,但我读你、懂你、欣赏你的才气。”


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可见性原则”。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感觉到自己“被看见”,那我们就极有可能爱上对方。如果对方欣赏自己的点,正好与自己“自傲”之处不谋而合,我们就会感觉灵魂被“看见”了,认定对方就是与自己深度契合的此生知己。

乔生和连城,就正是这种两颗心灵彼此相遇相知、无关外表和家境的知己之爱。

书生透过连城倾城的容貌,看见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灵魂;连城透过书生潦倒的家境,看见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凡的才气。两颗心,只有先透过外表彼此看见,才能有机会彼此走进、彼此拥抱。


02.三种命运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形人物往往标签化、类型化,具有鲜明的道德倾向和善恶观念,比如本片中的书生乔俊昱和纨绔子弟王化成。而圆形人物的形象便更加多面立体,要么亦正亦邪、从不同的角度看去有着矛盾复杂却又真实的人格特性;要么随着情节推进、故事发展,人物也随之变化、成长。前者又被称为“复杂型人物”,比如猫妖宾娘;后者也可称为“成长型人物”,比如道士顾仕杰。

美人皮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居然也占尽了这些人物类型,随之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带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


  • ①扁形人物:书生——读圣贤书,行圣贤事

野外救猫,此为善良;荒庙里不顾自身安危英雄救美,此为正义;面对猫妖的诱惑他坚守底线、坐怀不乱,此为正直;为了给前任县令扶灵散尽家财,此为重情重义;为了救大小姐他自愿割下胸前肉,此为痴情


书生这个角色,是极度的“善”,身上充满了无数正面特质,却找不出一丝缺陷。甚至有人会觉得书生太过迂腐守旧,完美得不太现实,但这不正是古代读书人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精神本色吗?没有反面的人物也许不够真实接地气,但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却是用来表现创作者对于美好人性的赞颂和推崇。书生这个“完美的圣贤读书人”,也正是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蒲松龄,对人性之善最美好的向往。


  • ②复杂型人物:猫妖——冷血杀戮,却又痴情

猫妖宾娘本可以吸收日月精华修炼,但却杀人无数、吸收精壮男子的精血只为修炼成仙,但她杀的又皆非无辜之人,在心爱之人乔生遇到危险时也多次出手相救。

为了获得连城的皮囊,宾娘哄骗连城配合自己的计划固然体现了妖狡猾的一面,可是“一切皆由情起”,她痴情的样子似乎又和普通人类女子并无区别,最后更是献出自己修炼多年的内丹只为拯救乔生的生命……

宾娘的身上,善恶立场实在是难以界定。

妖,在所有故事里似乎都应该是“恶”的化身,但这部剧里的宾娘却又间或闪烁着几星人性的光辉,让人无法简单地下定义判定善恶。

宾娘这样的复杂型角色,展露的正是最真实最复杂的人性,反映了最普遍的现实——人性的底色便是善恶交织,驱动我们一切行为和选择的,不过是内心的欲望。在这人生的各种抉择中,如何不被欲望控制、如何忠于内心的良善,正是我们应该从这部影片中获得启示去思考的命题。


  • ③成长型人物:道士——斩妖除魔,恻隐犹豫

道士顾仕杰对猫妖穷追不舍,似乎把捉杀猫妖作为此生唯一的任务。他如此执着,除了降妖除魔的职业使命外,其实也是出于一己私欲。

多年前,道士的妹妹爱上了猫妖的哥哥,然而道士认为人妖殊途,一定要拆散有情人,并且要降伏猫妖的哥哥。道士的妹妹两难之下,只能拉着自己的爱人双双殉情,从此这也成了道士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道士心中会有悔恨和愧疚吗?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终归是把一切转化成了对宾娘一家的杀意和仇恨。

本以为他作为“不懂爱的法海”,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配角,没想到临近结局时的转变却让他这个人物一下子饱满立体了起来。

明明一直追杀宾娘,看了她对书生如此痴情,道士竟也有所动摇:“你随我回去修炼,不久便可脱胎成人,到时候自有深情的男子来爱你”。不禁也让人浮想联翩:他口中的“深情的男子”是不是指自己?猫妖最后决心为了救乔生献出千年丹元时,他也是下意识地阻止:“你知不知道这样你修为全废?”

这就是“成长型人物”的人格及道德观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的过程——原本冷冰冰的道士,最后居然也变得有了些人情味;原本为了一己私欲对宾娘一家赶尽杀绝,最终也终于被他人真挚的情感打动,唤醒了心中的恻隐之心,做出了更为良善的选择。

如果说书生纯粹的“善”是理想,猫妖的“善恶交织”是现实,那么像道士这样,从善恶的混沌现实中,一步步地更加趋近于理想的善,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成长。


03.人性命题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故事,向来离不开“纯真爱情、美丑对照、勇敢斗争”三大主题,《聊斋志异·连城》和由它改编而来的《美人皮》也不例外。


  • ①精神之爱胜过皮相之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当你老了》

宾娘一直以为乔生爱上的是连城的容貌,处心积虑得到了连城的皮囊想骗书生与自己私奔。谁知书生却凭借绣着诗画的手帕,认出了此时猫妖皮囊下的真连城,对连城的情意并不因她皮囊的改变而变化。


再好的皮相,也有年老色衰的时候;再鼎盛的家世,也有着家道中落的可能。皮相和钱财易逝,唯有精神永恒。世间最真挚的爱情,情爱皆有心起,与容貌身世皆无关系。情一往而深,令“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正如同乔生对连城的真情告白:“无论青丝白发,都取代不了情意相投的心志。”

宾娘对乔生连城两人感情的误读,其实也是很多当代人对爱情的误解。从什么时候起,“爱”这个美好的字眼被附加上了那么多的外在条件,变得不再纯粹?

正如同亦舒所说:“ 人成长之后,爱一个人,不再爱他的五官皮相,而是爱他无形无相的气质。”连城、乔生和宾娘的故事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跨越皮相的美丑,去读懂、爱上另一个灵魂。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越来越少见的如今,对于关系越来越“速食”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真挚的情感无疑是一种启示与引领


  • ②比妖魔鬼怪更可怕的,是人心

蒲松龄的大部分故事中都会有这么一个反面角色,他身上体现了人性没有底线的邪恶一面,《美人皮》中,这个角色就是纨绔公子王化成。

他的出场就让人感觉不适。言语轻佻,在公共场合调戏连城和宾娘,还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威胁正义群众。面对连城的拒绝,他就让父亲强行与连城家里定亲;而当连城病重,他完全舍不得用胸前肉去救她,更是放话:“快死之人,不救也罢”,不管她的死活。

如此风流成性、无情无义之人,再对比猫妖宾娘为了心爱之人不顾一切的付出,不禁让人感慨:有时候人可能比妖更可怕、更无情。

“美丑对照”这一母题在《美人皮》中的体现,一是妖丑陋吓人的外表与人美貌端正的容颜的对比,二是惩恶扬善的行为准则、有着人性闪光的美好心灵与人毫无底线、不知廉耻的丑恶一面的对比。两相美丑对比之下,进一步揭示了主题:我们不能以外表评判定善恶。社会中,那些外表堂堂,内心却毫无下限的人应该得到我们的警惕和抨击。


  • ③敢与恶势力斗争、感化众生的,也是人心

蒲松龄活在明末清初,在聊斋故事中常用极恶的人性来影射抨击统治阶级的丑恶黑暗。有黑暗的统治阶级,与之对应的,也有敢于反抗的斗争者。在《美人皮》的故事中,若说王化成是那个被竖起来打的靶子,那么乔生就是那个敢于抗争的理想典型。

王化成仗着自己父亲是县令,在公共场合胡作非为;乔生无权无势,却不畏强权,要与他对簿公堂,这是乔生与不公现实的斗争。世间浑浊,世人瞧不上没有功名、清贫潦倒的书生,但书生仍保持本心,不改创作诗文的热情,同时不为美色所惑洁身自好,这是他与自身欲望的斗争。


与外界的黑暗斗争需要勇气,与自身内心的阴暗想法斗争更需要勇气。乔生战胜这两重挑战,形成了近乎理想化、正直崇高的人格。本来杀孽深重的猫妖,也被乔生身上闪光的人性感化,多了些柔情,少了些杀气,甚至决心为了乔生不再杀生。

从一个卖画为生的潦倒书生,到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乔生的命运最终通过抗争得到了改变。这样的结局也体现了聊斋故事背后,对斗争者这种理想化人格的向往和“善有善报”的朴素价值观。


写在最后

郭沫若曾评《聊斋》“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故事中的人和妖,都有着极高的理想性,其中透露的是蒲松龄对人性的的思考。 人都爱读故事,这无可厚非。但如果读罢聊斋故事,脑海里只留下了书生和女妖之间香艳故事的刺激、鬼怪志异的猎奇,那你可能真的没有读懂《聊斋》。

《美人皮》这部电影也是一样,饰演大小姐连城的张馨予确实美貌动人,猫妖宾娘诱惑青年男子作为猎物的几个场景确实惹人浮想联翩,闺蜜俩为了抢男人易容心机的故事也确实够夺人眼球……但希望此文,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剧情以外的思考,思考《聊斋》系列鬼故事的背后,蕴含着的深刻人性命题。


希望世上能有更多透过皮相、直抵心灵的真挚爱情。

希望世上能有更多在欲望中挣扎,最终却选择了良善的人心。




停止思考,世界便失去了色彩。本文由@舟饭原创,关注我,带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人间,读书观影,寻找更好的自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