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大鱼海棠》为何评价两极分化?理性分析《大鱼海棠》的得与失

《大鱼海棠》为何评价两极分化?理性分析《大鱼海棠》的得与失

有这样一部动画电影,有些人说它是国漫崛起的曙光,有些人说它是部标准的烂片。从上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在讨论国创的作品时,依然还是会有人将它拿出来当作评判好坏作品的参照,这部作品便是国漫大电影《大鱼海棠》。

这部酝酿了十二年之久的作品在上映前期可谓是万众瞩目,但上映之后,却引来了各种声音。

最终,《大鱼海棠》以5.65亿的票房落幕。对于一部制作成本三千多万的动漫电影来说,再结合之前《大圣归来》的票房来看,五亿多的票房可以说刚刚好过了及格线。

之后,《大鱼海棠》又获得了安纳西提名、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第五届“十大华语电影”、动漫金龙奖、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等等奖项。

单从票房成绩和获奖记录来看,《大鱼海棠》应该是一部合格的国漫,怎么也和“烂片”扯不上关系,但是豆瓣6.9分的评分,以及铺天盖地的骂声让《大鱼海棠》口碑直接下跌。

那么《大鱼海棠》为什么评价会如此两极分化?

其实再好的电影也避免不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争议对于动漫行业本身反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所以在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与客观。《大鱼海棠》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它并没有那么不堪,一起来看看它的“得与失”。

《大鱼海棠》之“得”

【1】《大鱼海棠》的制作质量可圈可点

在3D制作普及的今天,仿佛不是3D就称不上大片。《大鱼海棠》采用了2D加3D的方式进行制作。3D技术对于影片制作方来说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好的代入感,而另一方面对于制作方各方面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人力、物力、财力缺一不可。

而《大鱼海棠》走的并非是全3D的路线,在主要角色上使用了2D动画,场景和部分配角使用了3D制作,既保留了一些大场面,又在经费上得以控制。

每一帧都可以当作壁纸,每一帧都富含着细节。大到森林、大海、星空,小到幽径、小桥、灯火,单从画风上来看,实在是找不出什么槽点。

如果硬要从画风上挑出一问题的话,那就是,从画风上来看,的确可以看到一些宫崎骏作品的影子。

在原声音乐上来看,日本作曲家吉田洁为《大鱼海棠》制作了38首背景音乐,很多人可能对吉田洁不太熟悉,细田守的《穿越时空的少女》中的音乐也是由吉田洁制作。吉田洁的背景音乐为《大鱼海棠》增添了不少亮点。

【2】《大鱼海棠》对于中华传统元素的运用值得褒奖

《大鱼海棠》之所以会被一部分人称为国漫崛起的曙光,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鱼海棠》中几乎每个细节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

影片的核心引用了《庄子》中的最著名的首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基于《逍遥游》构建了《大鱼海棠》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生死轮回这样的东方哲学理念在作品中凸显得淋漓尽致。作品中也不乏一些民俗的元素,比如说成人礼上的一些仪式,都是基于中华文化上创作出来的。

包括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奇珍异兽也是引用《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一些描写。甚至还有《诗经》、《搜神记》等古书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神之围楼场景原型是福建的客家土楼。为了能够还原客家土楼的全貌,导演梁旋与张春曾经带着主创工作人员对土楼进行多次采风。

大到山川河流,小到陶笛、麻将、服饰上的细节等等,无一例外都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角色命名上,主角椿、鲲、湫、灵婆、鹿神、帝江等名字都有着值得深究的含义。比如说椿本身就是一种树木,而主角椿的能力便是掌管海棠花的生长。而像灵婆这样的设定,则引用了道家中主管生死轮回的设定。如果将每一个角色都单独拿出来进行剖析,可以发现非常多的独有的含义。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大鱼海棠》是值得褒奖的。

就像央美院长范迪安曾经如此谈论国漫发展:

中国动漫艺术在主题和风格上都要走出中国道路,要吸收外来经验,也要挖掘本土资源。在我们数千年的美术传统中,既有文人的艺术,更有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

【3】《大鱼海棠》的创新精神值得学习

对于《大鱼海棠》的剧情,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部分,有些人认为《大鱼海棠》不过是在消费情怀,引用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只是来作为作品的包装,带有一定的营销性。

但是个人认为《大鱼海棠》还是创新居多。

纵观其他国漫大电影,《大圣归来》是基于《西游记》改编,《白蛇缘起》是基于《白蛇传》改编,《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基于《封神演义》改编。国创似乎一直都在消费经典作品的情怀。比起其他国漫,《大鱼海棠》相对还是比较创新的。

起码在电影还未上映之前,《大鱼海棠》的故事梗概、角色名字等就已经让百万人嗷嗷待哺,这说明绝大部分人对于这部作品的剧情还是期待的。

而人们的期待往往来源于未知,而未知,来源于创新。

《大鱼海棠》之“失”

【1】备受吐槽的“三角恋”剧情,源于缺乏对大格局的把控力

有不少观众在看这部动漫电影的时候,都会将它当作一部爱情剧来看,但其实梁旋导演并不想要将爱情这一元素当作主题,他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人的追求和守护的东西。

主题立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但是很显然《大鱼海棠》对于主题的把控还很稚嫩,演着演着就跑偏了。

看似宏大的世界观,但是由于人物关系过于简单,导致了椿、鲲、湫的“三角恋”关系成为了最为突出的剧情。如果你将《大鱼海棠》当作一部爱情电影来看,你会发现整部动漫满满的都是槽点。

主角椿的人设很容易被吐槽成“渣女”,为了喜欢的人,可以抛弃家人,抛弃养育了自己的村子。为了喜欢的人,可以将湫当作备胎,心安理得地接受湫的帮助,而湫得到的不过是椿派发的“好人卡”。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椿从最初的叛逆,到最终舍弃自己化作海棠树,重演“女娲补天”桥段,拯救村子的时候,你又会觉得椿的人设也没有糟糕。

把《大鱼海棠》当作“椿的报恩”似乎更能让人接受。但毕竟电影最终的评判还是要由观众决定,有不少观众第一想到的就是玛丽苏爱情剧。甚至将《天气之子》这部纯粹的爱情电影拿来和《大鱼海棠》相比较。

《大鱼海棠》的世界观设定的确很庞大,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从活着的人,到死后的人……这样庞大的格局,连导演自己也无法驾驭,导致了影片落下了“假大空”的诟病。

【2】强行引经据典,却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前文提到《大鱼海棠》引用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这些传统元素中,可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少之又少。

比如说登场不够一分钟的祝融、嫘祖、赤松子、后土、鹿神等等,仅仅只是为了“滥竽充数”而引经据典。

这些角色多数都沦为了点缀的符号,包括主角之一的鲲。

在影片开始之初,《大鱼海棠》引用了《逍遥游》的经典故事,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剧情饱含期待,但到最后才发现,作为贯穿整部作品核心的《逍遥游》,真正的作用,竟然只是一个人名。这样的设定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大鱼海棠》对其的运用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层,这样的引用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肤浅。

就像《光明日报》对《大鱼海棠》如此评价:“《大鱼海棠》与“最优秀国产动画电影”失之交臂的原因,影片立意的“中国风”停留在美术审美的层面,剧情与人物都没有最完美地体现出东方哲学。”

从《大鱼海棠》的“得失”,看国漫的“大跃进”及平常心

之所以说是《大鱼海棠》的“得失”,是因为它也是中国动画行业的“得失”。

《大鱼海棠》饱受争议是个不争的事实。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每一部作品都有表达看法的权利,这些都是作品本身无法左右的。争议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些争议中,不思进取。

在这些争议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需要改进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需要摒弃什么,这些都是每一个动漫主创者乃至爱好者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说国漫崛起,它确实是在进步,但要说真正的崛起,国漫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漫不可能一跃赶超日漫欧美漫。“大跃进”的思维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对待国漫的发展,身为动漫爱好者的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更加理性、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一部国创作品。

《大鱼海棠》是有续集计划的,开放性的结局给了《大鱼海棠》进步的机会。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大鱼海棠》可以给予大众更多的惊喜。这不仅是对《大鱼海棠》的憧憬,也是对国漫美好未来的憧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