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索拉里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讨的却是灵魂的归宿与生命的意义

《索拉里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讨的却是灵魂的归宿与生命的意义

1966年,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第二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拍摄完成不久后,他便考虑改编波兰作家斯特尼斯劳·莱姆的经典科幻小说《索拉里斯》,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卢布廖夫》被界定为“教条主义”,塔可夫斯基此后所有的拍摄计划随之泡汤。而当五年之后,《卢布廖夫》获得解禁上映后,塔可夫斯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将《索拉里斯》(又名《飞向太空》)的拍摄尽快付诸于行动。

莱姆是一位天才型作家,他曾广受赞誉,甚至被公认为“如果科幻界作家要入选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便应给莱姆”,小说《索拉里斯》具有良好的哲学思辨基础,但受到长期思想压抑的塔科夫斯基绝不会循规蹈矩地改编,电影中所有的元素都是他对于整个世界的思考,《索拉里斯》也成为塔可夫斯基七部作品中唯一一部被冠以“科幻电影”的作品。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早已经上映,其中围绕着冷战阴影的隐喻不言而喻。从艺术角度来说,塔可夫斯基并不想参与纷争,他更想表达对艺术的创新与人性的反思,在《雕刻时光》中他如此描述“艺术中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呼应了人类心灵的种种需求,而其功能则是在探索我们这一时代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当时,人性之恶和苦痛的折磨便是塔可夫斯基迫切想要表达的主题。

不同于《2001太空漫游》对于人类存在与科技发展的反思,《索拉里斯》通过探索一个独立于地球之外的“索拉里斯星球”,旨在揭露人性中日渐膨胀的欲望和不可遏制的嫉妒,从意义上来说,本片比《2001太空漫游》更具有深度,但鉴于塔可夫斯基从来特立独行的特点,他将自身的经历与苏联的整体环境都融入到了影片之中,从效果来看,《2001太空漫游》更加纯粹,而《索拉里斯》则通过种种隐喻在表达塔可夫斯基对自身遭遇的强烈不满。

不可否认的是,在科幻电影中,《2001太空漫游》和《索拉里斯》都为两位大师导演登峰造极的作品,其对于人类起源、发展和经历的思考即使如今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今天,我想从本片对于人性的理解为切入点,从苦难的意义、人性的煎熬、生命的救赎和时间的珍贵四个维度来谈下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这四个方面看似彼此独立,却又紧密相连,借此让观众更深入地体会到塔可夫斯基思想的变化根基,思考生命的意义。

01、对苦难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信仰的偏执相融合,探索人类灵魂的最终归宿

塔可夫斯基对于苦难有超越常人的理解,一方面来源于东正教的影响,在《圣经》中有记载“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由此可知,苦难的经历与生命的内涵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在他从业之后,他的电影观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索拉里斯》的完成本身其实就是他在消解苦难的过程。无论他想拍摄历史题材影片还是现实题材影片,都可能因为立场的原因背负骂名,所幸将主题扩展到宏观的宇宙,借此抒发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这其中便具有强烈的苦难意识。

影片前二十多分钟以宇航员伯顿对索拉里斯星的调查经历展开,他在宇航站出现了严重的幻觉,遭到了上级委员会领导们的一致嘲笑,录制的视频资料一片空白,无法印证他对于虚幻形象的说词,由此揭开了克里斯•凯尔文前往索拉里斯星的目的:调查真相。但此处的过度效果有些牵强,伯顿梦想出的人物在现实中找到了原型,但与众人的理智相比,伯顿显然是疯癫的,信誓旦旦的描述与随后印证的情况都表明,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不禁让观众反思:真理到底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还是少数人手中?在浩瀚的宇宙,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真的不会发生偏差吗?

其实,这正是塔可夫斯基现实苦难的一种缩影,为拍摄《索拉里斯》,他曾无数次送审电影艺术委员会,受到无数次横眉冷对和冷嘲热讽,影片开篇便以众人嘲笑来映射真理的存在,不仅仅是伯顿的苦难标志,更是现实生活历经千难万苦的典型代表,启发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

当局声称的生化磁流对人类意识产生的作用幻化出的人形,在影片中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克里斯死去10年“复活”的妻子其实是由中微子构成,根源便是人类自身产生的思维,由此本体存在,幻化出的形象就不会消失,丧妻之痛的克里斯在幻想面前始终保持着理智,他一遍遍地排斥、驱赶哈利,但最终却无可奈何,哈利的不生不灭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的执迷与信仰的坚定,反观对索拉里斯星的探索,本身便是对人类灵魂归宿的深层探索,而一死两“疯”的结果也预示着苦难的来临。苦难始终折磨着人类,其根源便是现实的折射,更深层次反映出人性的凉薄和心灵的煎熬。

02、对心灵的煎熬:人类需要的不是镜子,而是人类本身,地球与索拉里斯构成鲜明的对比

影片表面上是在探索宇宙的真理,但塔可夫斯基更想展现人类最为宝贵的情感,不仅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还有对爱与希望的呼唤。在《雕刻时光》中,他曾有段关于艺术终极目的描述,更像是对本片初衷的阐述:

“艺术家自己,以及周遭的人,阐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向人们解释人类之所以出现于这个星球的理由”。

身为幻想的哈利具有人类的思维,对于人性的自私与贪婪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是人,各不相同,所以吵架”,纷争的产生有时并不单纯因为意见不合,而是因为人性导致的仇恨与嫉妒。

相比于贪婪自私的人类,哈利的形象显得温情与真挚,她慢慢开始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包容与博爱,如何自我牺牲换取生命。显然,这正是塔可夫斯基对于冷漠、自私人性的隐性批判。

太空站工作人员说“人需要人,人也需要镜子”,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环境中才会更好地观察同伴,反省自身,环境具有强大的塑造能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寻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在经历过苦难之后才会深究痛苦和幸福的根源何在。空间站作为远离地球的放逐之所,发生的一切都对地球毫无影响,而克里斯也在放逐之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说明精神的指引远比对物质的追寻更为重要。

影片开场便是克里斯在雾气氤氲的地球接受雨水的洗礼,冲洗掉的便是自身的执念,他把手放在水中,渴望得到净化,地球美好的环境与索拉里斯星构成鲜明对比,其目的便是为了突出对比。让观众欣赏到地球之美的同时,也希望克里斯到达索拉里斯星之后能够想到地球,或者说,就是能够感觉到乡愁这种有益于身心的痛苦。

克里斯在自我封闭的痛苦中苦苦思考生命的意义,体现出了对孤独的放逐和对救赎的渴望,只有意识到痛苦的根源,才能更好地拥抱幸福,获得新生。

03、对孤独的放逐:克里斯对思想之海的告解象征着牺牲和救赎,此为苦难的另一层表象

孤独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始终存在的一个元素,产生的根源便是缺乏人际之间的有效交流,人类在人群中总能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而只有在孤独时,才会更好地思考幸福的含义。

当克里斯登录空间站时,出现的场景正是孤独的真实写照:破损的仪器、荒废的船舱、濒于崩溃的科学家,克里斯从一开始的震惊转而愤怒再到之后的绝望,体现出现代都市人迷茫困惑的孤独内心,他同样渴望亡灵妻子的陪伴,尽管他知道这是虚无缥缈的,但却依然心驰神往。

在索拉里斯星球上有一片思想之海,这里可能存在着超越人类认知的东西,但这究竟是何种物质,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能留待克里斯自行探寻,与其说他在寻找新的物质,不如说他在探究自己的内心。

可以说,本片并不想探讨科学的信仰问题,而是借助科学家关于生死存亡问题的故事,探讨每个人对孤独的理解,不管是影片中的“思想之海”还是《潜行者》中的“区”,指向的都是人类对于独孤的守望,克里斯希冀通过对思想之海的告解获得对孤独的放逐,但结果却是陷入更大虚无,更加剧了他对于苦难的理解。

从熟悉的家园到陌生的空间站,环境和色彩的改变反射出人类对贪婪的好奇心,究竟什么物质形态才能产生如此幻妙的感受吸引着观众继续探究,塔可夫斯基用广角镜头呈现宽广博大的海洋,它的颜色从蓝色变为黄色,物质形态从液态的水转为气态的云,状态时而欢动时而宁静,似乎冥冥之中有一个万物的主宰正在掌控着这片区域,但深究其原因,这些螺旋状的神秘物质更像是对于自我内心的回归,人类究竟为何而活?怎么能从孤独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其实都是对苦难根源的深层剖析。

索拉里斯星空旷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疑虑,与其说这里是无人的宇宙,不如说是由科学家内心构建起的世界,根据每个人内心的变化幻化成不同的形态。当哈利出现时,克里斯内心对孤独的排遣和良知的驱使使其成为宗教中寻找圣杯的圣徒,从内心小世界到未知大宇宙,这份孤独的绝望令人唏嘘,当影片结尾,克里斯跪向父亲,镜头拉远,他回到的家乡成为思想之海中的一个驻点,究竟他是否回到了家乡,还是一切都是因为孤独带来的幻想?他到底是否获得了救赎,这些含义都与塔可夫斯基对时间的珍视密切相关。

04、对时间的珍视:体悟时间带来的永恒美好,回顾历史的同时需要展望未来

电影首先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时间的流逝体现出的是观众对于客体的主观感受,时间可以改变影片的速率,表现出精神化、抽象化、感性化等特点,正因为观众无法在生命之中体会到电影中流逝的时间,才驱使他们走入电影院,通过演员们的时间流逝来体会出生命的意义。

影片中缓慢的时间变化体现出塔可夫斯基对于时间的珍视,他钟情于镜头中每一帧时间的流过,通过画面人物的感受来记录时间的感觉,空间站中恐怖的氛围无时无刻彰显出时间的静止性,成为不断拷问人类内心的鼓点,尽管科学家被绝望所包围,但在痛苦之中却奇迹般地产生了痛苦的爱,这阵熊熊烈焰温暖着这个时代和所处其中的人,其中功不可没的便是时间带来的反思和体悟。

传统意义上,道德良知是避免人类精神堕落和肉体消亡的唯一手段,这种普世价值只能通过时间的往复体现出救赎的含义,克里斯对于思想之海的告解在时间的推演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告别了虚妄,恢复了良知,接受了命运,提振了精神,历史总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只有向前看,珍视时间的宝贵价值,才能在积极向上的入世精神中迎来新生。

塔可夫斯基认为每个生活在当时的人们都处于一个两难选择之中,科技迅猛发展导致物质货品永无止境的扩充增产,人们心灵之路却日渐封闭,整个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救赎,而是一群人的朝圣,时间会让人们意识到犯下的错误和选择的正确,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而非不断地在回忆的漩涡中沉沦。

科学家在空间站一死两疯,甚至克里斯精神都出现了症状,但当他意识到时间的救赎价值时,哈利消失了,所有的困惑迎刃而解,此刻的克里斯再次陷入矛盾,他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可生活中的苦难再次出现,时间循环的悖论无法改变,迎接他的仍将是内心的煎熬和对孤独的放逐。

人类有限的生命如何承担起无限时间的不断流逝,时间的蹉跎与死亡的悲剧交相呼应,时间提供了人类存在的城堡,既成就了人类,也囚禁了人类。生命只是在限定时间内的短暂停留,索拉里斯星的物质形态正说明了时间的永恒性,唯一变化的则是人类的心态。那里真的存在生命元素吗?除了人类与类人类形态,是否还有其他形态?只有时间能给予我们答案。

《索拉里斯》中的克里斯通过时间回望记忆的美好,思考现实的意义,这正是塔可夫斯基想要展现的人类苦难的缩影,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造成的沟通障碍,每个人都会孤独地面对人生,信仰的迷失和孤独的放逐让回归的含义愈发重要,世人不仅要通过时间的缝隙实现自我救赎,更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世界的大同,这种宏大的历史观寄予在一部科幻电影之中,也只有塔可夫斯基具有这样的能力将其呈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