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周筠、耿桦有无原型?毕必成是如何编剧《庐山恋》的?

周筠、耿桦有无原型?毕必成是如何编剧《庐山恋》的?

许多人都知道《庐山恋》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的一部具有划时代、开创性的风光抒情故事片,该片上映之后观众如云,好评如潮,获奖无数。影片男女主演张瑜和郭凯敏立即成为全民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影片于1981年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女主角周筠的扮演者张瑜为此连获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此后该片一直在庐山电影院放映,创造了一部电影放映时间最长的世界吉尼斯纪录,2018年影片又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爱情电影之一。

对于一部成功的影片,光环最后大都聚焦在导演和演员头上。不错,电影是综合艺术,是导演艺术,但其实,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编剧对生活的熟悉和把握,并最后执笔编成剧本,影片就是无本之木,导演就是无米之炊,演员更是无所适从。那么是怎样的机缘让电影《庐山恋》的编剧毕必成有了灵感和冲动?他又是如何创作出这样一部轰动全国、影响深广的电影佳作的呢?

毕必成肖像

毕必成原籍江西省彭泽县,生于1941年3月15日,曾就读于南昌市第二中学,1962年在母校任语文教员,此间他写了不少散文和小说,均发表在报刊上,还创作了不少小戏,引起人们的注意,于是1972年7月被调到九江市话剧团任专业编剧。1979年初夏,毕必成在广州为珠影编写电影剧本《路》。有一天晚上,毕必成到珠影厂厂长家串门,三句话不离本行,厂长告诉他,前不久香港电影界朋友来厂里,曾说到国产影片风格样式太单调,为什么不能以国内众多的风景名胜为背景拍一些风光故事片,也好增加一个新品种呢?说着,厂长笑望着毕必成说:你就在九江工作,对庐山应该比较熟悉,你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毕必成当即心就一动。电影贵在创新,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这种新的风格样式呢?“初生牛犊不怕虎”,毕必成当即答应厂长试试看。

在回招待所的路上,毕必成就开始构思思考了。四周一片宁谧,然而毕必成心里却很不平静,熟悉的庐山风光和许多美丽的典故传说一下子全在脑海里闪现出来,毕必成觉得心间有什么在拱动,热烘烘的难以自制。哦,他明白这是一种创作欲望在萌发。

《庐山恋》剧照

但中心事件写什么呢?闪光的珍珠总需要一根红线穿起来呀!总不能写一个拉洋片式的风景加解说的不伦不类的东西吧?但毕必成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一连几天都陷入茫然的苦恼中。

就在这时,毕必成工作单位九江话剧团的一位导演来看他。此时该导演全家路过广州,拟经香港去美国探亲。这位导演的岳父是前国民党中将,1949年大陆解放时没跟蒋介石去台湾,而是跑到美国定居了。在1976年之前,这位导演因有这么个“海外关系”,吃了不少苦头。如今党中央号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四化”建设,他们一家高高兴兴地去美国探亲了。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这件事触动了毕必成,仿佛一道星光闪现在他烟雾缭绕的脑子里。

《庐山恋》剧照

不久报上刊载了国民党一位高级官员回大陆定居备受欢迎的消息。毕必成震动了,他脑子里的那点星光也愈发明亮,他终于醒悟到,这个剧本不但要写出庐山的风光美,主人公热爱祖国、忠于爱情的情操美,更要写出1976年以后祖国崭新的政治风貌美,抒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

《庐山恋》剧照

很快毕必成就构思了影片人物、情节的大致轮廓。毕必成自信地认为,他有三个优势可以写好这个剧本。一是对庐山熟悉,每年不知要陪多少客人上山旅游充当“业余导游”,对庐山的风景名胜如数家珍。二是1950年代读中学时,同学当中有许多归侨,他(她)们回国时兴奋的音容笑貌和由于极左政策的打击,以后不得不离开祖国时的哀伤、痛苦的神情还清晰地烙印在心中。所以对女人公周筠这类初次回国,对祖国的一切充满新奇,倾注着眷眷深情的华侨姑娘是不陌生的。三是毕必成曾在南昌二中当过几年教师,教过一个重点班,全班五十四个学生全是省党政军首脑的子女。因此对耿桦这样的干部子弟及他的父母,也是熟悉的。

《庐山恋》剧照

唯一陌生的是周筠父母。正好,此时广东省在开侨务工作会,毕必成特地赶去了解采访。有一位旅居非洲的老华侨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情景,竞多次提出要把自己的全部巨额遗产捐献给祖国,唯一的条件就是死后骨灰盒要安葬在祖国的土地上!这使毕必成异常强烈地感到这些海外华侨“树高万丈,叶落归根”的恋土之情。

《庐山恋》剧照

然而一旦要把构思化为具体的情节时,毕必成又陷入新的苦恼中。因为按矛盾的启、承、转、合去写这个剧本,主人公的感情必然被复杂的矛盾斗争所掩盖,难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庐山的美景也难以揉合其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毕必成为此苦思冥想了几天却不得其解。他开始灰心泄气了,在广州期间竟然一字也没写出来。

《庐山恋》剧照

一个月之后,上海的《电影新作》要发表《路》,打电话让毕必成来上海修改剧本定稿。就这样毕必成住在上影招待所改稿。由此赶上了文化部组织的内部参考片观摩学习机会。通过观摩,毕必成才发现国外有一种非戏剧化影片,如《魂断蓝桥》之类,全片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主人公的感情线作贯穿,即使有一些矛盾也都是局部的,或者作为背景,只是为了主人公更大的跌宕而设置的。影片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但情景交融,娓娓动人,照样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毕必成豁然开朗,这不正是《庐山恋》所需要的表现形式吗?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旦找到了突破口,毕必成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很快就写出了《庐山恋》的初稿。

毕必成很幸运,《庐山恋》初稿完成的第二天,上海电影制片厂老导演黄祖模正好来招待所看望其他编剧,毕必成鼓足勇气,将剧本交给黄导,请黄导过目提意见。黄祖模此时正在到处寻觅有新意的电影剧本,为重执导筒做准备。一看剧本,即被《庐山恋》剧本所描绘的动人情节和诗情画意吸引,随即便果断向厂里推荐了该剧本,并请缨执导《庐山恋》。《庐山恋》就这样诞生了。

《庐山恋》工作照

毕必成后来总结说,《庐山恋》的诞生的确有一点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积累之上的。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在一些偶然事件的启发下产生灵感,迸发出创作的火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