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寄生虫》:真正的富养,是爱的滋养

《寄生虫》:真正的富养,是爱的滋养

电影《寄生虫》由资深导演奉俊昊执导,自2019年5月上映以来,豆瓣评分8.7,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9%,爆米花指数93%,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部电影不仅票房高,业内口碑也很好,先后斩获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等各大奖项。

影片完美地体现了导演奉俊昊的类型元素杂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寄生虫》既是一部犯罪片,又是一部喜剧,还是一部悬疑惊悚片,更是一部悲伤的人性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想从朴社长夫妇的子女教养方式入手,和读者朋友们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

一、姐弟俩物质丰盈,却情感贫瘠

据推测,朴社长属于依靠千禧年左右互联网革命崛起的一代人,虽不是财阀后裔,但也算得上是个富豪。

表面看来,朴社长夫妇给孩子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他们似乎还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仅给女儿多惠请了英语家教,还给儿子多颂请过多位美术老师。

物质满足毋庸置疑,可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姐弟二人,是否也实现了情感上的富足?我看未必。

01 女儿多惠

  • ① 为什么没吃上乌龙面?

还记得那碗乌龙面吗?为了给多颂庆祝生日,朴社长举家外出露营,不料遇上了暴雨,一家人扫兴而归。为了安抚儿子的情绪,返回的途中朴太太给保姆打电话,请她做一碗多颂最爱吃的炸酱乌龙面,而且反复强调要一到家就能吃上。

那碗面最后被谁吃了呢?

这里又有一个细节。任性的多颂不吃,朴太太一开始让保姆吃,可是听说面里放了韩牛,估计不舍得让佣人吃这么贵的食物,所以又喊朴先生吃。朴先生也不吃,朴太太就自己吃了个精光。

这时,多惠跑下楼来,质问妈妈为什么不叫她吃,朴太太却轻描淡写地回答:“不就是一碗面吗,这点小事没必要抓着不放。”

不知各位是否留意到,朴社长本人在电影中几乎没有和女儿发生过正面互动(只有一次看见女儿在沙发上玩手机,带着一丝苛责的语气让她赶紧上楼睡觉)。而朴太太作为妈妈,和女儿的互动也是屈指可数,更不用提亲密互动了。

所以,多惠争的并不是一碗面,而是父母有没有把她放在心上。

  • ② 为什么先后爱上两任家教?

说完乌龙面事件,再来看下面这个问题:

多惠为什么和前后两任家教,都发生了暧昧关系?

也许你会说,因为多惠读高中,正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青春期。情窦初开没错,可更深层的原因,是她内心情感的贫瘠。

多惠曾跟基宇说,“多颂只是装成艺术家的样子”,可以看出她有些嫉妒自己的弟弟。在去多颂的野营之前,她再三推脱;后来的生日派对上,她也只想和“哥哥”基宇呆在一起。

这个姑娘看上去乖巧文静,实则内心极度叛逆、缺爱。她是老大,又是女孩,在家里地位最低,最没有存在感。既然父母无法满足自己,就只好把情感寄托在帅气的家庭教师身上。

她需要的不过是一份关心,一份陪伴,至于来自赫敏还是基宇,并没有那么重要。

02 儿子多颂

女儿多惠受到漠视,那儿子多颂呢?

表面看来,多颂集父母宠爱于一身,任性地“像个国王”,随心所欲,把豪宅变成了游乐场。他真的就如愿以偿,得到了爱的滋养吗?我看倒也未必。

  • ① 为什么对基婷服服帖帖?

多颂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半夜起来偷吃冰箱的奶油蛋糕,却撞见了从地下室跑出来觅食的前保姆老公,他以为是遇到了鬼,从此就落下恐惧的心病。

或许多颂也尝试过向父母倾述,只是他们都把鬼影当做小孩子的胡扯。朴社长虽然宠溺儿子,却也不以为然地说,“住鬼宅可以发大财”。更讽刺地是,朴太太竟然把多颂画的地下室男人挂在墙上,逢人便夸这是儿子的自画像。

试想,这样调皮的一个“小霸王”,为什么第一次课上就被基婷管教得服服帖帖?或许是基婷用所谓的“艺术治疗”,读懂了他的心理阴影,并加以安抚和驯化;再或者,她只是做了一个真诚的倾听者,愿意相信小多颂嘴里的“鬼”是真的

  • ② 为什么生日那天要睡帐篷?

童子军出身的多颂,或许早就注意到了客厅灯光里的诡异信号,这和几年前的“鬼影”一样,都让他毛骨悚然、郁郁寡欢。

多颂渴望父母带他逃离鬼宅,所以暴雨那晚说什么都不愿回来,即使到了家,也是一个人躲在外面的帐篷里。破译密码后,他也选择了沉默,因为父母很可能会再次认为,这是他的胡说八道、异想天开。

如果朴社长夫妇真的关心儿子,为什么不愿意“蹲下来”和多颂对话,或是向专业人士及时寻求帮助?

在这个物质富足的家庭里,姐弟二人的内心都极度匮乏,如同一片贫瘠的沙漠。

姐姐渴望父母匀给她一些关爱,哪怕只是象征性地问一句“你要不要吃乌龙面”;

弟弟渴望内心的恐惧被倾听被安抚,渴望父母相信他的“胡说八道”,哪怕只有一次。

二、父母爱的滋养,远比物质珍贵

回到开篇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

答案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爱的滋养,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情感支持。

  • ① 忽视和情感上的冷漠也是一种“虐待”

你知道吗?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大数据调查(USDHHS,2004),发现超过80%的儿童虐待案例实施者,其实是孩子的父母,而和父亲相比,通常家庭里的主要施虐者是母亲。

在中国,对孩子的虐待,父母就占了84%。施虐人群中,父母所做的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其实,儿童虐待一共分为四种:身体虐待、忽视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

按照中国的统计,对孩子的身体虐待加在一起还不到虐待总数的25%,而且大多发生在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有8%的孩子受到了性虐待,而占比最多的两种虐待方式,其实是忽视和情感虐待,比例高达65%左右。这样的虐待方式比较隐蔽,但危害性却可和拳打脚踢相提并论。

那么,什么是“忽视虐待”?我来举个例子。

在我的班上,有个女孩父母离异,孩子跟着母亲。后来母亲再婚,又给她生了个小弟弟。这孩子从此性格偏执,敏感多疑,经常歇斯底里地和同学们干架,连班上的男生都要躲着她。(记得有一次我去拉架,不小心还挨了她一拳。)

女孩父母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或者学校的亲子活动,孩子的成绩在班里垫底也无人问津。这个真实案例,就是家长对子女赤裸裸的“忽视虐待”。

那什么又是“情感虐待”?我再举个例子。

有的家长来学校,喜欢当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面,对自家孩子恶语相加,还一脸嫌弃:“怎么就考这么点分数?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这是典型的“语言暴力”,也属于“情感虐待”。

可怕的是,情感虐待还有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

比如孩子虽然在生活上被照顾得很好,但当他情绪失控时,抚养者从不给予安慰,而是让他的负面情绪自生自灭。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随之而来的,是他不堪一击的低自尊和极差的自我效能感。

  • ② 爱孩子,就要给他更多情感上的关怀

上面的数据常常让有些家长觉得诧异,尤其是妈妈们:“我一天到晚几乎都是围着孩子转,生命的90%都给了他们,凭什么说我们是造成儿童被虐待的主要人群?”

爱孩子,就要给他们更多关怀,不要忽视他们内在的感受,不要拒收他们发来的每一个“情感信号”。

大量权威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受过身体、情感、忽视或者性虐待中的任何一种伤害,他们就有可能出现学习和语言方面的困难,长大之后也更容易违法犯罪。

所以,父母们,请停止对子女的“虐待”吧!爱孩子,就请别再忽视和冷漠他们!!

三、结语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父母亲爱的滋养。

希望多惠姐弟俩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不再重演;希望下一年USDHHS的调查数据中,父母对儿童的虐待占比大幅度下降;

也希望每位读过这篇文章的你,都能把知识传播出去——让爱洒满孩子的心田,让他们个个被真正富养!


参考资料:

《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行为和背后的真相》,作者郭锐博士,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

【欢迎关注@枫薷,90后英语教师,坐标北京,爱好读书和写作,终身成长践行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