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时时刻刻》:平行时空里,我们为各自而战

《时时刻刻》:平行时空里,我们为各自而战

一直以来对女性主义题材电影都会多加关注,也会对平行时空的烧脑设定抱有许多期待。近日有些剧荒,又翻出了很久之前看过,一直念念不忘的电影《时时刻刻》。


电影《时时刻刻》根据1999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凭借其结构与形式的巧妙获得了全球各大电影节各奖项的提名。并获得2002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和2003年金球奖最佳电影(剧情类)奖。


其女主角妮可·基德曼更是一举夺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柏林国际电影节银柏林熊最佳女演员等一系列大奖。


这部电影运用平行蒙太奇描述了不同时空里的三个女人的一天。生活在同时持续进行着,看似是三条平行线,实则却有剪不断且巧妙的联系。

平行时空的三个女人

/ 伍尔夫 /

出现在眼前的第一个镜头,是暗波汹涌的水面。水面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也给影片定下了一个较为沉重的基调。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伦敦郊区,正在完成自己的最后一部小说:《戴洛维夫人》。

因为长期在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不断游走,巨大的压力与束缚让伍尔夫无法平静下来。直勾勾的眼神和神经质的举动,都在表达“我要疯了”。

可是,束缚她的,恰恰是她的丈夫,深爱她的雷纳德。

雷纳德希望伍尔夫能够平安地过着他所期望的“正常”生活。为了避免她的精神病再次发作,雷纳德把她带到小镇上,为她开了一家出版社,并买来印刷机给她写作。雷纳德极尽自己所能,要给伍尔夫带来安宁和祥和。可这一切,都让注定要孤独地探寻人生真谛的伍尔夫,觉得无法承受。

伍尔夫羡慕姐姐,能够享受世俗的快乐。她也曾经尝试想要去融入这个世界。她问过姐姐为什么不邀请她去参加聚会,姐姐说因为她不会去。她说:“不,是因为你没有邀请我。”

她的家人已经习惯了她的“不正常”,她痛恨这种要“听医生话”的生活。她想要藏身于世俗世界,来掩盖她的“遗世独立”,所以,伍尔夫坚持要回到伦敦,即使那可能会让她的精神病复发。

雷纳德知道,纵使自己再爱她,也留不住她。那种孤独与虚无感是她与生俱来的,无人能拯救。她的内心一直有一种对于死亡的挣扎与向往。所以,她笔下的戴洛维夫人,也一直处在这样的状态中。


/ 克拉莉莎 /

第二个女人克拉莉莎,生活在90年代的纽约。

她是个平庸的女人。每个人都有要追寻的梦想,可她连梦想都没有。于是她悲伤,却无力愤怒。

克拉莉莎深爱着自己的好友理查,也许正是因为理查的艺术天分,让她的向往得到了寄托。

可是,理查因为身患重病,生活愈加无法自理,也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而克拉莉莎只是一心想把理查留在身边。

她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理查。她是自己的牢笼,也是别人的牢笼。

矛盾的克拉莉莎,一直过着戴洛维夫人式的生活。所以懂得她的理查一直叫她“戴洛维夫人”。


/ 劳拉·布朗 /

第三个女人劳拉·布朗,是生活在二战末期洛杉矶的一个家庭主妇。

她是《戴洛维夫人》的读者,也是这本书引领了她的生活走向。《戴洛维夫人》让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她不断地追问自己,有意义的生活究竟是什么。

日复一日的持家生活让她愈感无趣。她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境殷实,有爱她的丈夫,有可爱的儿子,她可以暂时用看似幸福的生活,来麻痹自己敏感的神经。但本性让她无法忍受琐碎。《戴洛维夫人》激活了她所有敏感的神经。

就在影片里的这一天,劳拉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并在出门前把一切都尽可能安排好。给丈夫做了生日蛋糕,把儿子送到了拉奇夫人那里。虽然做一个贤妻良母不是她的本性,但她仍在惯性中把最后一天做好。

离开孩子的锥心之痛是人之常情,但母爱不足以让她放弃自己想要走的路。她和伍尔夫一样,“个体”的追求大于一切,她不属于任何人,包括这个她爱的家庭。

交织的平行线

影片用精妙的剪辑将《戴洛维夫人》和劳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有一瞬间,我有一种劳拉就是伍尔夫的笔下人的错觉。

思考中的伍尔夫,思潮化作潮水,几乎将劳拉淹没。当伍尔夫说“我本想杀掉我的主人公,但我已经改变主意了”时,下一个镜头就是劳拉从酒店床上猛地坐起。

劳拉选择了活下去,但是要离开她原来的生活。她抛夫弃子的选择也许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她只是她自己,她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天性,即使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她将忍受良心上的谴责。

就像最后年老的她对克拉莉莎说的,“没有人会原谅我,只有死亡。我选择了我的生活”。

直到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克拉莉莎深爱的朋友理查就是劳拉的儿子,就是那个眼睁睁看着劳拉远去大声呼喊着妈妈,努力去追寻却无力追赶的孩子。

被母亲抛弃的经历,在理查德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这让他对这个世界失望,只想躲在阴影里。整整十年,只为照顾他的克拉莉莎活着。

但理查和他的母亲一样,天性使然,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的。他对克拉莉莎说:“戴洛维夫人,你必须放我走,也放了你自己。”然后在她面前从窗口一跃而下。

他解脱了,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克拉莉莎得到了解脱。

这时,我不禁想起之前伍尔夫在“放戴洛维夫人一条生路”时说的:

“我害怕,我可能不得不杀掉其他人。”

雷纳德问她:“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

她说:“为了对比,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雷纳德接着问:“那么谁会死?”

“诗人,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每一句都对应了克拉莉莎和理查,在这一刻他们都没走出《戴洛维夫人》的宿命。

心怀梦想的理查死了,克拉莉莎注定要回到自己的生活,并开始懂得珍惜。

克拉莉莎和伍尔夫与劳拉都不同,她有一颗与这个世界相融合的灵魂。

当劳拉在她面前说出那段长长的独白,她终于真正懂得了理查的选择,终于能从自己的牢笼中走出来,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生活就是一张网

我们不能去指责或指导别人的生活,只能去面对。而自己的人生,也必须坦然面对。

其实克拉莉莎意识不到,她希望自己和理查是一样的人,但其实不是。

她是能够满足于现实生活并感到幸福的。她爱她的女儿,爱她的生活,但曾经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平庸而不想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

这原本是三个可以完全平行的故事,甚至可以分为三个电影来讲述,但一定不会有交织在一起的巨大张力和表现力。

如此意识流的表现形式,更是在向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

北岛有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只有一个字:网。

而在《时时刻刻》里,这三条平行线交织而成的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样一些人的生活。

她们在不同的时空里,过着不同的生活。相同的是对生命本性的追求。

她们内心深处关于死亡的挣扎与抗争从来没有停息,时时刻刻在进行着,直到终结。

也许是生命的终结,也许是能够直面自己生活的那一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