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明星 > 专访黄晓明|又善良了一次

专访黄晓明|又善良了一次

和平主义者


几次沟通后,黄晓明的工作人员回复说采访时长可以延长些。晚上9点多,他刚刚结束新戏夜戏的拍摄,采访结束回到酒店还有别的工作要完成,为了给记者多留出一些时间,只能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这件事发生黄晓明身上并不稀奇。在认识他的人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很和气很客气,特别会照顾人。他确实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对于别人的请求,通常情况下都不善于拒绝。

在更早些的时候,他出演的作品和角色在观众看来已经丧失了可信度,外界公然称其为烂片,他本人也陷在表演的怪圈里。为什么要接这些戏?黄晓明到底发生了什么要选这些剧本?

行业里有消息传出,一部分原因是烂片没人接手,找到黄晓明时他无法拒绝邀约,抹不开面子就演了许多「人情作品」。

他不否认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但却觉得更多的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所谓的不将就的时候,我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有一些可能坚持一下就能够做好的事,我可能就觉得算了,人家也不容易,那就这样吧。」



就这样吧、算了吧,不一定是贬义词,但有时候却代表着息事宁人,不愿意挑起争端,像个和平主义者。很多时候黄晓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己。

「可如果我要求更高一点,其实明明还可以会更好的。」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也并没有真的去按下那个暂停键。他成了旁人消费自己的帮凶。


1977年,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普通小孩黄晓明出生。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长外孙。长于这个儒家文化昌盛的地方,他的成长过程也遵循了强烈的道德感,毫不夸张地说,他被赋予的是一整个族群的希冀。从小就被灌输要照顾家里的小字辈,要成为弟弟们的榜样,要有老大的担当,要变得强大。

一连串的要求之下,黄晓明身不由己,他必须成为完美无瑕的好人。最令人遗憾的是,他早已习惯成自然。

这基本上伴随且贯穿了他的处世处事的方式,包括入行后成为顶级艺人的轨迹。



跟徐峥一起吃饭,中途有事需要他去处理,当然这个事并不是十万火急,但他不愿意让别人失望,立刻就会去想解决的办法。但另一边在场其他人的感受他也会想办法顾及到,争取所有人都能够开开心心。


徐峥当时就说,「这就是黄晓明,永远都不变」。不变的意思是,黄晓明就是这么傻。

陈砺志在半年前跟黄晓明说过几句话,「晓明你真的不能老对所有人好,你对所有人好就是不好,你要记得,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一语道破真相。

做一个好人的代价是失去自我,长久做一个好人的代价则是越来越累,越来越难。人面、场面、情面,人生最难吃好的这三碗面之间,他要懂进退,知方寸,可想而知。

「我挺讨厌自己这样子的,我有时候特别恨自己」,黄晓明语气笃定,「这样特别不好,我真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坏人」与「好人」

在艺人这个行当里,黄晓明的情感色彩过于浓郁,不能有节制的输出,有时候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譬如《中餐厅》里大家看到并群嘲的那个他。

那档综艺里,20多天的素材量最终被挑选剪辑为12小时,节目呈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几乎大半出自黄晓明,或者和他有关。

杨紫手受伤之后他着急送她去医院,当时就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以及林大厨冰箱事件。毫无征兆遭到嘲讽的同时,他在节目里的话语体系以惊人的速度出圈。

事后,黄晓明在微博搞起了在线送冰箱的抽奖活动,参与人数超5万,评论区网友争相模仿他,手机滑好几下都是「别闹了,听我的,冰箱送我」此类留言。

再次问起这些,所有的细节他都记得很清晰,但最后也只是略显无奈的感慨,「杨紫手受伤,当时当刻我真是一个爸妈思维,其实也是出于好心,但是结果没想到就变成了被群嘲的话」。

「其实在做中餐厅的过程,我不知道我曾经有过比较严厉的时刻,但是我不觉得严厉是不对的」,黄晓明回忆,「一个团队里边总是要有人来承担责任,不管他的这个决定是错还是对的,总是他要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

情愿充当「坏人」的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


舆论依旧对他并不友善。他毫无反击之力,被逼到最罅隙时也只是双手捂住耳朵。几乎退无可退。



同样是带领团队,黄晓明不觉得对自己的工作室而言,他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我这个人太心软了,心软的人是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我太容易就算了,这事就算了」,很多时候,处于被动位置的那个人是他。但需要注意的是,司机和助理在他身边的时间已经很多年,高山低谷一直在其左右。

顺着这一点,可以溯源到他做公益和慈善的起源。「我一看那些人我就觉得他们太可怜了,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


从2004年算起,黄晓明投身这个事业已经16年时间了。在这个分支中,他提供帮助的方向有关爱空巢老人、奖励好人好事、支持大学生创业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慈善经常做的杂乱无章」。


16年间他和团队更多的是哪里需要帮助就往哪里使劲,并没有明显的形成事业体系。


如果仅从影响力和商业角度考虑,他知道自己在布局上的失误,「我知道就是做的太散了,所以很多人都记不住,就忘了。」


慈善部分的工作人员站在另一个角度经常劝他,「老板咱们只做一样,其他的你就忍心就算了」,黄晓明的态度很坚决,「不行,我就要做,我就是我,做一个不一样的我不行吗。」

面对这种事情,大家的劝说通常无果,「我看到的尽量去帮,别想那么多,有时候想多好累啊。」

但我们好奇的是,这么多年了,即便已经被攻击过很多次了,被需要还依旧是他的常态吗,黄晓明无奈,「其实我就是喜欢帮别人」。

你看,还是大家熟悉的口吻,还是大家熟悉的晓明哥。

最终他还是选择做一个好人,累吗?「做一个好人比做个坏人更累,真的好累好累」,但黄晓明没有别的选择了。


自证


毫无疑问,即便处在名利场顶尖位置,黄晓明也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如果仔细去回看他既往的经历,可以发现他遭受到的调侃和群嘲是持续且多种多样的,火力并不亚于当红顶流。如果要在这众多的嘲笑声中非要找到一个对他而言最致命的伤,那么应该是被别人提了无数遍的油腻。但关于这一点,他也鲜少自辩。

黄晓明在暗处使劲,试图悄然用戏说话。

他的「自证史」简直像是一部标准的励志电影,角色时而让大家眼前一亮,忽而一个不注意又跌进了口碑的深渊,走钢索一样时刻提着一口气。


「我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是一个跌倒了会知道开开心心爬起来再继续往前冲,大不了再跌倒一次再冲,这样子的人」。


大概是从2017年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往后状态基本持稳定态势。一直到《鬓边不是海棠红》迎来久违的小高峰。

程凤台让黄晓明感同身受,这里要注意的是感同身受,不是相似,不是有相似之处。他心疼戏里的他。他们都看过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应该很强大」。

剧中黄晓明有一段独白,戏词是「人活着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孤独,就是求而不得」,他替程凤台哭的难自已,观众给出的反馈是演员黄晓明回来了,清一色的好评。

他怎么看待这个说法?「我所有的反应都是真实的和真诚的,我是真的想成了自己。」


朋友们看完《鬓边不是海棠红》给他发来信息,「我发现二爷在笑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孤独的,是难过的」,好巧不巧,私下里也有人问过他「晓明哥为什么看你在笑的时候,总觉得你似乎不是那么的开心」。

或者说黄晓明跟程凤台的处境挺像的,大家都以为他是万能的。即便在最低谷的那段时间,也没人能更进一步理解他。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会觉得你什么都有了,你有什么好孤独的,什么好身不由己,求而不得的,你比别人很轻易的得到了很多东西」,他冷静的说。

黄晓明不否认自己得到的荣耀与光芒,但是「高处不胜寒」。这个高处是外界对他的期盼,并且最好他可以待得更长久一些。

自我意志再次被无限压缩,「要做出很多不得已的选择,但是你即便付出,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往往只能成为你命运中的人,还得在这个命运当中苦苦的挣扎。」

没有别的办法了,黄晓明必须学会自我消解。「心态不好你是无法在娱乐圈混下去的」,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把自己做成表情包发在社交平台上,开始主动学别人开起了自己的玩笑,他尝试“正确”的自拍方式。

入行20多年后,他才开始笨拙的学习如何做公众人物。


谢谢

2017年黄晓明刚满40岁,如果不惑之年的他开始重新开辟一条新航线,那再早些时候的那些角色是什么情况?没有边缘感,无法总结具体的戏路,也不能从中观察出表演路径。

「可能之前内心总是会有一些不甘心吧,老是想尝试一些自己没有演过的角色,但并不太合适」,他回忆。

事实上,黄晓明对自己的要求是,要给外界呈现一个不断寻求突破的演员的样子。《大汉天子》之后一直没有再演过皇帝,《新上海滩》之后也没有重复许文强这类角色,《风声》中演了一个日本军官。

但间或还有其他被批评的很严厉的角色。现在站在43岁的关头回看,黄晓明才意识到「人往往有时候是不了解自己的,抑或是一些所谓的固执和不服输会害了自己」。

他看似四平八稳的性格中时常会有这样倔强的因子跳出来,「我属于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这给他既定的生活或者制造一些惊喜,或者是麻烦。

成败的几率五五开,算是他的一种反抗与叛逆。总归还有一半的可能。

日本军官武田就是成功的那一半。黄晓明还记得拍《风声》的那一年,不管换什么衣服,他的口袋里永远带着一个小本,上面写着所有的日文台词。他把日文都翻译成中文,わたしは(日语我是的意思)后面标注了音标,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生背了3个月。


「大家看到的好的、不好的,都是我努力过后的,只是有些努力成功了,但有些努力失败了」,他很平和,「这就是人生常态」。



2017年往后《琅琊榜2》《无问西东》《烈火英雄》这些让黄晓明回温的作品来了,所以为什么转变发生在这个时候?

他不觉得这和演戏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联,无奈叹口气,「往往就是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其实这怪我自己了」。

那一年他40岁,刚刚有了一个孩子,也已经听过太多的真话假话玩笑话,「人年纪越大越懂得选择的重要性,对的方向远远比埋头努力要好很多」,「说白了,现在就比以前聪明和成熟了,知道哪些是绝不能碰的,哪些是可以碰的」。他是普通又平凡的黄晓明。

是的,最最「成功」的那几年,周围的声音都以正面的确定为主要导向,名利场里熙来攘往,人声鼎沸,这曾经间接影响了他——会出现判断失真的情况,这无可指摘。看过世界后,他自然能够洞见这一切。


只陈述事实,不加带有情感色彩的评论,黄晓明又善良了一次。

已经很晚了,必须要结束这个本该20分钟前就结束的采访了。

所有收到支持与嘲讽他都会好好保管,「无论如何,谢谢大家」黄晓明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