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浅析:桑弧《哀乐中年》"生命主题意义"

浅析:桑弧《哀乐中年》"生命主题意义"

香斓雅韵2019/独家首发

爱因斯坦:"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佚 名:"生命惟因其短,故应把它化入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中以获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线段内尽可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人类最根本的危机是心灵危机,如果心灵是一片荒漠,那么,再理想的草木也难以发芽生长,把人类领出心灵的荒漠,是要实现人生最高境界者的职责和使命。

一部超出时代思想内涵表达内容的电影《哀乐中年》,1949年上映黑白片,由桑弧编剧、执导的剧情电影,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等出演。该片由文华影片公司摄影,主演是被誉为话剧皇帝石挥。既是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启发意义。"天意莲有草,人间爱晚晴"。该片讲述了人到中年的鳏夫陈绍常与挚友的女儿刘敏华相亲相爱,遭到家人反对,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生命本真意义"

整部影片其艺术品位和思想质量跟当下的电影相差无几。更令人吃惊的是,影片所表露的思想观念更是直戳人心,威慑灵魂深处。 70年前的人所拥有的生活观念和70年后的人们所怀揣的生命理念毫无变化。从电影中反思夲我、自我、超我的生命价值,最终诠释"生命主题意义"色彩。

桑弧:一位风格炯异"燃烧生命超我意义"的风情大师。

意大利:"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桑弧:(1916年12月22日—2004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

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为名创作了电影剧本处女作《灵与肉》。1947年《太太万岁》、1949年《哀乐中年》、1990年《曹操与杨修》。获第8届 卡罗维伐利电影节音乐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8 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祝福》、1984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邮缘》、1990年,执导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等等。

2004年9月1日,桑弧因病逝世,享年88岁。

桑导一生多产丰盛脍炙人口的作品繁多,眼花缭乱,其中最富盛名的以情感诠释家庭老少2代人纠结,人生价值观相矛盾为主题曲《哀乐中年》。它不仅揭示人性反传统认知需要得到解放,更是以超现实主义手法人生一课。

影片卓有成效的呼吁尊重"生命本真意义",尊重它人选择,尊重价值观去向。"这样人性化的深刻剖析,更让人触摸心灵,思考情感家庭本真意义。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优秀影片;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

桑导酝酿点晴之笔,就是通过影片主人公陈绍常中年困扰之秋的选择。选择正是《哀乐中年》人生所面临的多种抉择。

中年人是家庭顶梁之柱,更是一家老小衣食父母。更是事业的创建者,也是孩子们的教育者。中年哀乐畅想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感枷锁,更是诠释一次人性化心灵升华。

陈绍常辞职感言:"诸位同仁,小朋友。我!我说起来,也许你们不相信,我们只有12个学生,12个学生;可是今天我看见这么许多的同学在我的面前,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今天你们这样热烈的欢送我,还送给我这样一件珍贵的礼物,我没有法子可以报答,不过我已经得到校友会的同意,我相信我给你们找到了一位最好的新校长。"

教育工作者是孩子们的未来,孩子们需要接受正规教育,他们是国家未来谛造者。

人只有遵循内心想法,活着才是生命之光,桑导有意加深生命意义为主题。

桑导给陈绍常"情感嫁衣"冲破世俗观念的驾驭者,诠释的是尊从内心声音追寻"本我"生活,还原生活"生命主题意义"。

刘敏华"情感嫁衣"是新兴女性代表,她拥有独立人格,遵循自我、自强、自立、自信的新女性,她引领社会进步,争取独立女性思想解放,开端了领悟生命特征体验。

陈建中的"情感嫁衣"代表迂腐守旧的官僚主义色彩,贪图享乐;一旦麻雀变凤凰,就会让自己从内到外充满一股铜臭气,对人性有力批判鞭策浮华和堕落思想。

桑导对待几位主人公设定的场景煞费苦心,以细腻笔墨浓重色彩淡淡的浓郁之间,忧然怀揣一抹情,反而增加了影片的说服力。俩位恋人之间年龄悬殊大,从而暴露了人性丑陋面。从这一点可认为20世纪中国电影最超前家庭宅剧,让我们领略大导演超前的艺术生命力。

——张爱玲曾作为编剧和桑弧合作,拍了不少的好片《不了情》、《太太万岁》。而《哀乐中年》这部片子据说还有笔墨官司,张说她编剧的,桑弧不承认这点,两人还有一些私人瓜葛,权当八卦吧。不过看风格,确实两人都喜欢营造那种超现实题材故事,也算风格气味相投了。

影片中无论是石挥、朱嘉琛、韩非都亲力亲为,对人物内心把控掷地有声深入人心。诠释人物内心路历程和两代人的"情感嫁衣",腐迂与文明之间小人物精神世界追求情感方式。

影片中桑弧导演大胆的向我们揭示了,追寻内心真正声音诠释"生命超我意义",需要从自我做起而不是探讨融化爬高来增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需要从亲力亲为打造,且认真地读懂自己该怎样活得意义,生命本真才是我们最终的选择与归宿。

这部影片用大胆的人性色彩心理剖析,缓解人们家庭生活压力,中国至现代文明的过渡期,人们觉醒追求自由生活恋爱家庭向往。他更是一位风格炯异"燃烧生命超我意义"的风情大师。米歇潘:"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陈绍常(石挥):一位乐于追寻"生命本真意义"的中年奏鸣者。

伯克:"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石挥:(1915-03-02一1957-11-11)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原名石毓涛天津市人。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演剧社等,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3年以后石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含冤逝世。

石挥主演的小学校长陈绍常丧偶6年,也没有想到再续弦,因为他心里纠结,大姐好心给他张罗照顾孩子,他每月薪水,也给大姐撇一半家用。

他害怕自己孩子象敏华后母一样受委屈,所以他坚持自己带养孩子,也离不开大姐帮忙拉扯……

  • 为孩子守护,倾注一位都市知识分子的厚爱。
  • 与刘敏华相知相己的碰撞与心灵的复苏
  • 与儿子陈建中迂腐陈旧伦理力挣。
  • 守望爱情遵循自我内心,获得"生命本真意义"。

从敏华身上,他发现自己对待感情的软弱,并且在明媚朝阳刘敏华面前,他又自卑顾虑和彷徨,而敏华一直报以灿烂的投怀报李,感激他自小的扶持教诲;成年后的她要把这十多年前的夙愿积极实现。

许绍常在伦理线上挣乱着,辈份、人言可畏阻挡了他前进脚步。他慌恐着……不敢认可这段情,这段婚姻,来来回回期盼中,他终究能够正视自己内心;当同事托他保媒时,他才认识到了自己,心中早已放不下刘敏华身影。这就是他最后自我转变与内心挣扎所诠释的真正守望,从而达到了"生命主題意义"的追寻者,获取了幸福甘甜。

手表用久了,舍不得换新的,守旧是一个人的倦恋,对"本真生命意义"的渴望。

儿子建中攀龙富贵,心理各个方面以不至于原生家庭无知失衡并不保持平衡,父子之间产生了较深隔阂。

让中年父亲不再赴任小学校长,让父京怀揣梦想10多年的心血放弃,曾有12个学生,一直发展壮大,到如今的300多个学生,好几个教职员工,这是一位积极勤功俭学育人的好先生。

儿子用自己霸道行为阻断了父亲心理需求,让他回家享福,而这种福他的父亲能受得了吗?徐绍常陷入了沉思,他想试试自己的心情能否接受这一生活的改变。

(养养花,养养鱼,拔拔草,玩玩邮票,旅旅游)……放在别人眼里其乐无穷,在陈绍常看来简直是活受罪。在享受中百无聊赖精神空虚,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作为父亲总是在迁就和放让自己孩子,却也无可奈何适应儿子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富与贫之间是以物质衡量的地位标准的势力行为,促使陈先生对这一切漠然。

因为知识分子对于庸俗东西是清高的,虽然已知或看不惯,但也无法去浮力。他懵懂了,50岁退休离职,一天吃吃喝喝、玩玩耍耍?作为儿子来说孝敬父亲,就是躺再家里轻松享福,不让干什么,不让费脑子,不去工作,这就是让父亲快乐生活的好!

"缺少理解认同共性,很难使一个人长期保持快乐。"

刘敏华:「其实你真应该出去做点事情,像你这样的年龄,学问有了,经验也够了。这是人生最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是不好好的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陈绍常:他们以为我已经老了……

我老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可宝贵的是中年;

照你这么说,我还是中年,不是老年了,

你得有狠心丢掉旧的,才能去创造新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我这样残酷呢?为什么我要结婚就好像犯罪。大概这个世界是他们年轻人世界了;

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我觉得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人了」。


陈绍堂听后敏华的指点,恍然醒悟应该重新回归原来的生活本质,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好像满身的血液又复活了。"能够遵循内心声音"生命本真意义"活法,才是人生境界最高活法。"

「现在才觉的自己年轻起来了,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在我的面前不管是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我觉得他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有人说,"女人结婚了,就会放弃工作,"其实感情是穿越明镜的魔咒,一旦把它踩在脚下,那么你的心情与感情牵挂还是牵挂,那么悸动的心情就会随之迸裂。

至于主演,话剧皇帝石挥,把一个中年男人儒雅气质演译出来了,活脱脱就是一个柔中带刚的陈绍常。他是真正一位乐于追寻"生命本真意义"的中年奏鸣者。罗曼.罗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刘敏华(朱嘉琛):一位乐于追寻"生命自我意义"的新女性。

伏契克:"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朱嘉琛是著名的电影演员,参演过的影片有《哀乐中年》和《大团圆》。她的文静婉约气质,令人着迷。

据闻是黄宗江的前妻。满身散发出书卷气息,同时夹杂着清新柔和的风味,令人顿生爱慕之情。桑弧导演眼光独到,喜欢朱嘉琛的温婉娴熟气质,女主角的当任不让《哀乐中年》透析。解放后,朱嘉琛这位美人儿便追随黄宗江参军,后来两人便离婚了,昙花一现的朱嘉琛,此后逐渐被世人所忘记。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不同,所以理解。

理解多了,抱怨少了,伤害少了,爱也就浓了。

懂得理解别人的人,其实内心装着一个温暖的春天。

刘敏华的母亲离世早,刘敏华和父亲一起去扫墓,却闻听了父亲和陈老师对话:"往日还可以,自从后母生下了一个孩子,对敏华就不同了。"

这句话只有明白的人更能亲临深切感受,明知自小缺爱,非常懂事乖巧,陈老师在他家里吃饭的时候,爸爸连忙招呼敏华吃饭……

后母:「让她一个人吃好了,天生的贱丫头臭脾气,当着客人就吃不了饭了。

拿……"陈老师夾了一个鸡蛋,准备给敏华,胆怯望着后母……

吃就吃,不吃就不吃,老瞧着我干嘛?你瞧她神气,就像我从来不许他吃饭似的:

拿呀!

小弟又哭了……

敏华连忙放下碗筷,哄小弟弟」……

后妈常常打敏华,敏华只能应从……

父母的态度直接挫伤了敏华的幼小心灵,也让陈绍常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陈老师准备续弦却迟迟不敢动心,他也不愿再添烦劳。为了自己的3个孩子,他决定一人承担抚养,又当爹又当娘的责任,而这时的敏华,也只有10多岁,随后她和家人去武汉慢慢的音讯全无。

一晃10来年就过去了,此时刘敏华以变成一位窈窕淑女了,文雅知书达理。因为在墓地里祭奠母亲,却在这里又碰到了儿时最崇拜的老师,两人一拍即合聊上了。一别多年,因为后母逼婚,敏华想求陈老师给他按排一份工作,于是敏华在学校里安马扎营下来,认真而又负责的积极工作着。

同时也成为了陈老师的好伙伴,好同事,两人聊聊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劲头,没有任何芥蒂,爱的火种慢慢向两人燃烧靠近。

一日,陈绍常用竹板敲打体罚孩子的旧式教育,敏华建议酌情处理孩子们的迟到早退,反感竹片子打手心。

心理学家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 刘敏华原生家庭的阴影,并没有影响她的成长,她顽强、自立、自信,也诠释"生命自我意义"的爱。
  • 敏华自小缺爱,比同龄人更需要一份关爱,她从陈绍常老师身上似乎得到那份迟来的晚春。
  • 她严于律己始终坚持一位独立女性人格尊严对待情感,她大胆地尊从自己内心,破除迷信跨越年龄鸿沟勇敢去获取幸福。

爱情无关乎年龄差距,有时爱一个人是没有原因的,只有拥有深刻感受的人才会动情。能够尊从内心大胆的去追寻自己喜乐爱好,这也是人性最高的食粮,也代表着当时大多数女性崇尚自由爱情"生命自我意义"的希望。

"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会多一层美好。"她是一位乐于追寻"生命自我意义"价值的新女性。塞涅卡:"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陈建中(韩非):一位乐此享受"生命守旧意义"观礼者。

泰戈尔:"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韩非:(1919-03-17一1985-01-04)本名韩幼止,生于北京,1932年随父迁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会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剧团,在舞台剧《家》中饰演觉慧而知名。

1941年步入影坛,主演影片《夜深沉》。1952年韩非回到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乔老爷上轿》、《女理发师》、《锦上添花》、《魔术师奇遇》5部喜剧影片,而被人们赞誉为“喜剧大师”。

韩非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风湿长年影响着他心脏的健康。1985年1月4日韩非因心脏病在上海病逝,享年66岁。

韩非饰演的陈建中自小还是蛮用功的,因为出头之日只能是靠学习出众才行,所以说他在学习用功上,还是让人很放心的。当然也来自于陈绍常对于两子一女的颇具深意教育。

陈建中坚韧不拔的努力最终达到自己理想之地银行做了一名职员,第1次领薪水,他心花怒放,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人在社会中生存,反而是第1次领薪水,是在心中暗暗窃喜之中,何不相信此中对自己还没有完全认同一个过渡,一旦形成第2次、3次的连贯性,那么对于赚钱欲望递次增加,甚至对金钱有了一定的欲望贪婪。

给父亲第一月工资,可陈只取了一张,可见做父母的大公无私心系孩子一片心。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有一种声音说的挺有道理的,说是穷惯了的人,一旦迈入富裕者行列,趾高气扬,甚至比富有者更慕浮华荣耀。暂且不说他的财富多富有,影片中,陈建中就是代表这一类小人物的悲哀。

他的精神与思想充满了铜臭气,那种追寻望我爬高能力及在富人眼中癞蛤蟆小人物得志思想,成为父子俩的绊脚石,他不断疏远了亲情间的父子关系,更是这枚隐形的炸弹带给双方精神和心理伤害。

父子俩在追求物质欲的享受上截然不同,父亲崇拜靠自己,以社会责任心,去进行工作生活得到社会赞扬和认可;儿子却不断的进化荣华富贵的攀比生活,面子是己方首要,并且从精神心理上隐隐约约迷醉崇拜自我陶醉物质领域的守望者。俩人的矛盾也在不断的瓦解分化,如若不然就不是同船渡。这也对当时社会一些小人物妄想上层社会所递留的讽刺意义。

  • 陈建中穷孩子的苦命挣扎给他带来了好机遇,由于工作良好,学习成绩优秀,被分配就业很好的岗位,这是他进入上流社会的基石。
  • 他始终认为自己很富有了,好像拥有全世界最富裕的人生,嫌弃老爸的乡土气息,年龄增长,并且给父亲早早的准备了归宿,这就是他认为孝敬老人的好心。
  • 脱离本真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终究会自己再年老彻悟,因为人最终追寻的不是利益富有,而是自然平淡的心境。所以他是一位乐此享受"生命守旧意义"观礼者。

嫌弃父亲在路边理发,教书匠促使他在岳父家里丢面子,这让父亲很伤心。

住上了小洋楼,把父亲的职业弄丢,认为50岁的父亲应该颐养天年呆再家,免得给他坐公交电车,给他丢人现眼,自认为自己是副经理了,一手遮天了,不需要再让父亲受苦了,明摆着是不给父亲的自由空间。

儿子:"爸爸,我有一件事情想跟你谈谈啊!我们大家都不愿意,你再到学校里头去了,那儿离这又远,来来去去的太不方便。

我也可以坐电车的……

就是啊!现在电车又挤又乱,刚才我看你在那等车心里非常不安,你想要是给亲戚朋友们看见,一定还要怪我们做小辈的不好。

只要我不怪你们就是了呀!

你也应该替我想想,我现在是安平银行的副经理,在社会上也有相当的地位;

怎么我丢你的脸啊!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应该在家里享享福,你已经到了做老太爷的地位;

老太爷,老太爷,谁都管我叫老太爷,可是我并不老啊!我身体这么结实精神又这么好!

唉!你弄错了,你得认清楚一个人老不老,并不是拿他的身体精神来做标准的,而是拿他的身份地位来决定的,比如人家觉得你现在是老太爷了,你就得按着老太爷的路子走,不然人家看了就不顺眼。

哎,我也许是老了。可是我还不知道老太爷是怎么个做法,那还不容易,你可以慢慢的学……"

儿子的病发和心理膨胀在随着地位演变,在不断攀比荣华富贵企图面子工程,终就烟灭空虚浮华烟云散落。

他丢弃了做人最基本亲情生存方式,在卑微和自卑之间,以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父子间关系,这是一位穷小子飞上枝头变凤凰所赋能代表的气节。

然而他的一切都是虚荣的,一旦高高在上的那顶帽子垂落,那么他的一切心灵与精神比贫穷还会来得更快,那就是他征对"生命守旧意义"的观礼者。人生价值观至始至终认可的末路。他无法了解看清自己的路,自己的真正身份,他想改变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但是他的精神和思想永远达不到那个层面,他是上流社会排挤的小人物,在下层人员不待见的那一类人,可以说是边缘人。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对他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路上,我们给过别人赞誉,给过别人奖赏,为什么,不能给别人一点掌声呢?

儿子陈建中的扮演者韩辉也更是贴近主人公内心声音,以增长他讲排场,好面子,好高骛远的生存方式,给人留下的诙谐幽默的效果。

中国5000年的文化熏陶,从古到今以"孝"为先,却诠释了多种文化元素,我们孝敬父母同时,我们也有老的一天,子女会同样以某种方式来孝敬我们,更替一代接一代传统文化观念。如今现代家庭中,充满老少3代,甚至4代同堂其乐融融比比皆世。

孝敬父母,尊从父母内心需求,常回家看看,陪着他们所需要的精神思想,多了解他们,关心老人,是我们这一辈年轻一代长期接力的传统文化传承。

愿家家户户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愿祖国大陆蓬荜生辉,家家乐融融而不是建立一位乐此享受"生命守旧意义"观礼的追随者。小塞涅卡:"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浅析:桑弧《哀乐中年》"生命主题意义"

孟德斯鸠:"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孰能可贵,我们一生终究拥有一次,几十年风吹草动,我们依然充满斗志欢喜一生,这一切生活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命主题意义"。

任何年代人类都是以追求快乐人生意义为向导的。从幼年开始,父母给我们带来了根深蒂固的纯真厚爱,丫丫学语到踏步,一路路跌跌撞撞,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我们晃晃悠悠一生就这样过了。

回想起你的正当年华,中年你又何曾理解"生命主题意义是什么"?活着要怎样诠释活的更有意义生命的价值取向更有价值,我们对人生意义又有多么的重要。

影片中《哀乐中年》虽说是世纪的影片,然而很受启发的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会应对自己活着的"生命主题意义"。

桑弧导演的思想前瞻性,把超然现实主义为设想,寄望于未来人们在情感家庭上,能够追寻本我、自我、超我主题意义。无论是今后恋爱、还是婚姻形成处理模式,都有很深启发性建仪。通过《哀乐中年》诠释的是见天见地,天人合一共同体。

陈绍常《哀乐中年》应对抉择,在好的时间里,他终究抓住了那一根生命的稻草,从而是自己内心升华,追寻了自己的身影获得人生幸福。

陈建中:「为什么10年前不结婚?

那个时候你们都还小呢!我是为了你们才不结婚的,那么10年前我不结婚,反正是我错了嘛!

没什么多说的话,那么我提出三件事情,请你考虑:第一结婚那一天我们全体不参加,到时候你可别怪我们没有礼貌;

第二你结了婚,得自己找房子,我们这还不能让刘敏华进门,我们为了这个后娘;第三我岳父是学校的董事长,我代表我岳父,以董事长的名义解除刘明华校长的职务」。

子女们不能了解父亲心中需求,进而对父亲老少恋阻绕,保守形为派在当时社会环境为主流,就拿比拼现行来说,也很难妞转人们的认可。

子女"孝"为先,往往曲解了老人一片心意,进而在对他们的物质生活过甚,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

电影在温情脉脉、平淡朴实的叙述过程中,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却做了主导,这种力量来自于传统世俗观念,也来自于一种集体势力。《哀乐中年》不容忽视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风格上的轻喜剧色彩。喜剧天生的娱乐性更符合个性张扬和人性的解放,所以该片的出现是一个更“开放”也更“现代”的标志。

刘敏华大胆不管不顾,让自己承载新女性思想。中国几千年封建迂腐对女性的压迫,女性应该警醒,从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应该更有多方面的选择生活机会,这也是桑导最终的主题。

陈建中的欲速则不达,他让自己的心灵质地飞越,改变是经济地位,丢掉的是一份亲情承担。以追寻物质享受为小资产者代表,他像《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张忠良一样贪婪爱慕殊荣,从而诠释人物内心空洞与浮华之间守望者。

其实:物质的丰富会带来思想更深的空洞,在这一点上富有者上,并不代表你享受了而拥有了全部人生幸福,幸福的意义物质即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生相克的。只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与精神物质相匹配来驾驭的人生观的接轨。

影片最大揭示近亲堂而皇之跃然于目:女儿建英和表哥结婚,小儿子与大嫂妹子成亲,体现了亲上加亲;这种违背伦理道德封建余毒深入骨髓透骨寒心。在今天看来这一切都是维护家庭财产不外流的封建桎梏。对于优生哲学来讲,这是妨碍下一代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必然原因。

陈绍常:「从前,我办了一个小学校,刚开办的时候学生非常少,说起来也许你们不相信,你们猜我第1年有多少学生,只有12个学生,可是现在那个学校差不多有1000个学生。那么今天我们学校里开学,虽然的同学也很少,唉!对了,让我数数看123…… 12,巧极极了,再过几年的我们这学校一定会办的更发达」。

引导和受教育励志图腾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兴哀主体,孩子们更需我建立正确人生观明白其重要性。如今我们有一些90后或者更年轻的一群,因为自小家庭的富裕,父母疏于精神心理管教,从而演变成爱慕浮华与虚荣,既是出国留学,也在攻击自己的母国,从而认可自己了不起,拥有了高学历而来驾驭一切,认为所拥有学历就是你获取人生成功之源??

不,这不是人生的意义真正体现,人生的本真意义是自然和土地相结合的,它爱祖国母亲,更爱自己的家人,会与祖国同胞一道爱护自己的羽毛,共同进步与发展人类和平共存增砖添瓦。

"每一场对弈,都是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保持头脑清醒。"

当你拥有了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深刻理解,你就会航向大步上前,你的人生是圆满的。这就是《哀乐中年》"生命主题意义"的色彩。库尔茨:"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结尾:

诺贝尔:"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哀乐中年》"生命主题意义",谁可以相依?

它来自生命本我、自我、超我的自然法则,互相依赖、息息相通的个人价值观取向,建立和谐同融共生的诗篇。

“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求。”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追求完善的境界。”

现在我们年轻人该做什么?

该认识"生命主题意义"的真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