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大赢家》:屌丝男精心筹划抢银行,竟逆袭上位,还抱得美人归

《大赢家》:屌丝男精心筹划抢银行,竟逆袭上位,还抱得美人归

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一旦融入群体,智商就降低了。群体在他看来,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不过他同时也认为群体的归属感对人充满着吸引力。如果把群体比作一座城,城外的人想攻进来,城里的人圈地自嗨,并不渴望出去。

近期上映的《大赢家》就讲述了一个独立的个人和群体抗争的故事,这是一部中国本土喜剧片,也是继徐峥的《囧妈》之后,第二部选择在网络平台免费公映的影片。

剧如其名,本片很好地诠释了一个“赢”字。

从美誉度上来看,《大赢家》上映两周,目前豆瓣评分6.8,相比《囧妈》的6.0分,它赢得轻松。

从内容上来看,大鹏饰演的职场生物链底层人物严谨通过银行的“抢劫演习”活动,最终实现了升职加薪,结束母胎solo生活,抱得美人归,银行小职员严谨更是人生赢家。

本片中,所有的故事集中在一个叫民沣银行的地方展开,这是一部典型的单场景影片,也就意味着冲突很集中,火力很猛。《大赢家》喜剧的外衣下,还裹着刑侦、悬疑、家庭伦理片的戏服,让人发笑,也让人沉思。

这部电影看似是男主角扮演的劫匪和人质、警察展开了一场对抗,其实也是男主的一场自我对抗,特立独行的他在坚持自我和融入群体之间挣扎。

我行我素,认真执拗就意味着被同事冷落,被领导批斗;融入群体,拥抱群体,则需要磨平自己的棱角,牺牲个性,归于平庸大流。

片中呈现出这样几组具象的对比,搞笑道具和严肃脸的对比,“认真”和“差不多”心态的对比,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强化烘托出孤立的个人和群体的对比冲突。

下面,我就将从这几组对比入手,为你一一解析。

01/表现形式上:荒诞搞笑的道具和严肃紧张脸的对比冲突

通常情况下,电影道具越逼真,存在感越低,和故事情节越契合越好。道具最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服化道精良是我们评价一部影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在当下的影视环境里,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剧组为了省钱,在道具费用上极尽克扣,结果很多辣眼睛的镜头就此产生。比如银光闪闪的保鲜膜瀑布,四处飞溅的枸杞假血,没有重量感的泡沫岩石,还有不管春夏秋冬都巍然不动的各色塑料树和花,等等……

劣质的道具经常让人神游戏外,使得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影片《大赢家》中道具也很抢眼,明黄的呲水机关枪,黑白分明的大胸牌,香蕉炸弹,还有一把童年你我都曾玩过的纸质小手枪。男主人公严谨一张严肃惊慌脸,每每却在紧要关头用这些道具把人质降服。

《大赢家》中的道具有这样几重作用:

  • 时刻提醒观众,这就是一场演习,玩玩而已。在这种心态支配下,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和影片中的人质站到了一起,也站到了男主严谨的对立面,并发出心灵的呐喊:玩儿,你至于这么认真吗?
  • 搞笑担当,片中的道具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呈现,丰富了喜剧元素。纵观当下的喜剧片,你可以发现道具带来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笑点。比如,《泰囧》中王宝强金黄蓬松的假发,让他痛哭流涕的仙人掌,以及黄渤颈部高耸的石膏绷带,等等。道具起到了活跃气氛,暖场的作用。
  • 让影片的冲突对比更强烈。男主角严谨在“打劫”这件事上,其严肃认真大家有目共睹,他的表情和态度分明就是一个疯狂的歹徒,一度让片中不服的同事不寒而栗。不过,镜头一转,他手里拿的却是一杆玩具枪,强烈的戏谑意味和对比冲突由此显现。

假作真时真亦假,观影的过程中人的情绪跟随镜头的转换一张一弛,时而肾上腺素飙升,时而捧腹大笑,像是坐了一场过山车,很酣畅。这是荒诞搞笑的道具给影片带来的律动节奏,提升了观影体验。

02/人物塑造上:“差不多派”和“认真派”的对比冲突

《大赢家》中就有两类人,一类是以主人公严谨为代表的“认真派”,一类是以他的银行同事为代表的“差不多派”。

“认真派”严谨事先独立学习、钻研,制定了多套方案,他把自己真正代入到了劫匪的角色中。

“差不多派”心怀各自的小九九,认为演习走走过场就好,差不多就行,早点下班才是人心所向。

基于不同的想法和目的,两类人发生了肢体和语言冲突,他们的冲突其实源于两类人对自己当下身份属性的认知差异。

“认真派”严谨呆在“劫匪模式”里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对同事恶言相向,他并不承认现实中自己的小职员身份。

而“差不多派”处于“职场模式”中,对职场生物链底端的严谨嗤之以鼻。他们也不认同自己的人质身份,对这个束缚自由的标签欲除之而后快。

“认真派”和“差不多派”各自看对方不顺眼,这场争端就是一个你想要降服我,我试图用气焰压倒你的行为。于是在一场警方持着真枪实弹,硝烟弥漫的演习战斗环境中,有了鸡毛蒜皮的真实纠葛。

《大赢家》里的这种对立的人物塑造有如下几重作用:

  • 一是映射现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工作和学习上消极怠慢,口头禅是“差不多就行”,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期望值很低,在各自的领域里似乎永远也没有办法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消极的状态却被看作是一种生活常态,这是一种病态现象,是精神“毒瘤”的萌发。
  • 二是制造冲突。银行内,严谨和他的同事因为对演习认知的不同而大动干戈。银行外,警察局长所属的“认真派”和银行行长所属的“差不多派”也轮番过招。“认真派”看到了演习的正面价值,“差不多派”眼中只有自己,那些利益纠葛、脸面情势不断地促使他们和认真的人较劲,也让影片在九十分钟内冲突不断。
  • 三是彰显主题。在影片中,“认真派”数量稀少,而“差不多派”比比皆是。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难道有错吗?个人该不该向群体低头?个人和群体又如何达成共识,实现最终的和解?这是影片留给我们的思索。

03/隐喻意义: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及其化解办法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男主角严谨一个人的孤勇,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刑警,有一致排外的银行同事,还有层层追责,以权压人的领导上级。他以一己之力,和群体展开对抗。

所有人都在看笑话,看一个小职员把这场本应该五分钟就搞定的演习放大到生死对立的程度。他看起来似乎输定了,不过结果却出人意料。

影片在经历了抢劫、挟持人质、交换人质、谈判、劝降等所有你能想象的桥段后,男主顺利地把演习时间拖到了晚间九点半,这意味着作为“劫匪”的他赢了。

他逃过了警察的追捕,赢得了同事态度的转变,还和暗恋的女孩一起藏进了密闭的天花板里,在那里把手言欢,他收获了爱情。

在这场个人和群体的对立冲突中,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守自己的初心,把认真的态度持续到底。他没有变,是群体变了。他没有磨平自己去融合群体,是群体融入了他。他就是人生最后的赢家。

《乌合之众》中说: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群体中的个人极易受刺激因素的影响,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

对日常生活中孤立的个体来说,被群体排挤,不能融入群体并不是一个不能打破的闭合圆环。群体的壁垒看似坚不可摧,其实不然。

孤立的个体缺的是一份坚守,以及一个消除隔阂,打破偏见的契机,而主人公严谨恰好利用这次演习牢牢地抓住了它,进而解救了自己。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①要明确自己的坚持方向及价值意义

就是要确定自己做的事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本片中的严谨来说,演习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能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保护公共财产。

②要坚守原则也要打破原则

坚持原则并不意味着要死守原则,原则应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之上,要结合当下的具体境遇来分析。像本片中的严谨,作为一个劫匪他坚持的原则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人质。但是具体到这场演习里,有同事即将错过终生大事,严谨以交换人质的形式放走了他,这就是打破原则。

③不放弃坚守

在人际交往中,孤立的个体想要获得群体认同,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大赢家》中,严谨曾被女同事掌刮,被领导威逼,每一次他都处在放弃的边缘,但他仍然靠着坚持支撑到了最后,终于实现了和群体的和解,同事接纳了他,领导也开始赏识他。

电影《大赢家》既是一场反抢劫演习,更像一场人生经历的预演,个人面对着庞大的群体,找不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努力地想要打破现状,生活却依然毫无起色。这时有的人可能真的会走上歧路,而有的人在绝境中仍然苦心孤诣地坚守。

片中的严谨用自己的认真扮演发出了警示,也用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坚守的意义。这是这部喜剧片的积极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