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以《道士下山》为例,浅析陈凯歌电影中对哲学元素的运用

以《道士下山》为例,浅析陈凯歌电影中对哲学元素的运用

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商业片泛滥的电影市场,陈凯歌是为数不多的将人文情怀贯穿于作品中的导演。从成名作《黄土地》以后,纵观其电影作品《无极》、《妖猫传》,到今天要谈的《道士下山》,无一不饱含了陈凯歌对于人、生命、尊严的探讨和思考。而在这些电影中,哲学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符号,这也成为陈凯歌作品的一个隐性标签。然而哲学元素的运用又过分扩大了导演的主观意识,影响了影片的故事性、观赏性。

《道士下山》中崔道宁妻子玉珍的扮演者林志玲

01

《道士下山》以小道士“何安下”下山之后“所见所闻”为主线,为观众讲述了六个故事,像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散文,实则“形散而神不散”。

影片主人公叫何安下,他原本是父母遗弃在道观门口的可怜婴孩,被老道士捡起却不知安放在何处。老道士嘴里不停叨念着“何安下、何安下”, 由此得名。民国时期兵荒马乱,道观里不养闲人,于是何安下被迫下山,自讨生计。

何安下下山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医馆老板崔道宁。因为一包荷叶鸡两个人萍水相逢,何安下拜在他的门下作了入室弟子。崔道宁有个玩物丧志的弟弟叫道融,与嫂子私下有染,设计害死了哥哥。何安下不忍师父先遭背叛、后被害命,义愤填膺之下将叔嫂二人沉塘溺死。失去师父的何安下独自守在医馆,遇到了习武之人赵心川,这个不谙世事的徒弟来给师父买药酒。何安下出门跟踪,又目睹了他和师父彭乾吾比武,最后被师父偷袭杀死。赵心川死后,彭乾吾的儿子彭七子来医馆滋事,与何安下不打不相识。两个人一道吃了一方野味,双双中毒,面目狰狞。利欲熏心之下,二人来到一个道观偷了功德箱里的钱。道观里的道士周西宇制止二人之后,又替他们解了毒。谁知周西宇竟然是彭乾吾的师弟,当年师出同门的两个人,只有周西宇得到师父的真传“猿击术”,这令身为师兄的彭乾吾介怀多年。于是彭乾吾在得知周西宇行踪后便来寻仇,打斗之中周西宇被彭七子出手杀死。临死前周西宇命何安下去找挚友查老板。查老板与何安下联手为周西宇报了仇,彭乾吾死有余辜。而最终何安下与查老板一起回到山中道观修炼“猿击术”。

陈凯歌在一部电影时长里为观众讲述了六个故事。故事庞杂,人物众多。但却因为何安下这一灵魂人物贯穿始终而联系紧密。故事是表,哲学是里。陈凯歌将叔嫂通奸、同门相残、利令智昏的故事杂糅在一起,无外乎想向观众传递一些深刻的哲学道理。


《道士下山》中周西宇的扮演者郭富城

02

一门之隔,两个世界。从主人公下山历世到上山归隐,《道士下山》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纵观整部电影,贯穿其中的哲学思想涵盖了佛教思想、老庄之学。

何安下下山之时,师父曾告诫他: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师父为何安下推开了一道门,这是他寻道的开始。短短几分钟的剧情却为“下山历世”埋下了伏笔,定下了基调。

一、下山即入世,上山即出世。

佛语曰:“出世”就是抛开凡尘间的杂事、欲望,万事随缘,与周围的人和事既相连又无关,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入世”就是在红尘中翻云覆雨,为名为利,有七情六欲之扰,无六根清净之福。何安下下山之后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崔道宁,他不自觉地卷入了一场兄弟纷争、叔嫂乱伦的俗事之中。他乱了道心,在师父被害以后,他动了凡尘之念。名义上是为了师父报仇雪恨,杀了他的亲弟弟和妻子,而实际上他也害了卿卿性命。此后何安下又历经了彭乾吾与赵心川、彭乾吾与周西宇之间的恩怨纠葛,真真正正在红尘里走了一遭。此为“入世”。此时的他,六根不净,甚至还生出了想与师娘睡觉的邪念。而尘埃落定后他与查老板一起归隐道观,从此不问世事,是为“出世”。


《道士下山》崔道宁、崔道融两兄弟发型对比

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思想的核心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循环往复,是宇宙万物之本源。道家思想是具有辩证思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对立且融合。譬如阴阳、善恶、美丑。在《道士下山》中我们能窥见最多的就是道家思想。

整部电影从服装发型到武功招数,从台词到情节都体现了道家元素。崔道宁和崔道融两兄弟的发型设计也蕴含深意。哥哥对弟弟百般包容宠爱,他的发型便是谦和内敛。而弟弟则贪得无厌、予取予求,他的发型乖张而具攻击性。二者在视觉上形成了矛盾冲击,也暗含着影片中的情感不和,相生相克,而最终哥哥死于弟弟之手。周西宇在扫地时,动作飘逸,落叶随风起舞,人与叶浑然一体,天地自行合一。这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当何安下向周西宇问道时,周西宇回答:这个世界很奇妙,有阴就有阳。有太阳就有月亮,花儿都朝着太阳开放,而所有的动物都喜欢月亮。这正是老子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电影中的“上山”“下山”也体现了道家的“归隐”,影片探讨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归隐。崔道宁最初也是道士,动了凡心而出道观,终死也未归隐。周西宇有归隐之心,却未斩断凡尘之怨,最终葬身于归隐途中。而最终何安下与查老板算是形式上完成了归隐。

道家文化博远且深邃,影片中很多零落的细节都体现着“道”。我们很难将其一一详述,但“道”的精髓是触之即见的。

正如《道士下山》结尾处的旁白:

只有经历了红尘中的善恶是非、爱恨恩仇,才能领悟真正的大道真谛。

把人生悟透,将人世看懂,是学道必须的第一步。

天地间,道大、人也大。

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

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


《道士下山》中查老板的扮演者张震

03

人文情怀与商业票房的激烈对抗,陈凯歌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陈凯歌说过:电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会,去共同分享一个梦想。

在他拍摄 《无极》时,中国正值商业片崛起之时,商业电影专指以获利为主要或唯一的创作目的的电影类型。冯小刚凭借《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迅速成长为新一代票房领军人物。而形形色色的商业片也正大踏步前进,吞噬着中国电影市场这块大蛋糕。

此时,陈凯歌内心是矛盾的。他是一个极具文学素养和思辨精神的导演,更多时候他也是个电影诗人。他有着无限的才情诗意、忧患反思想要灌输进有限的电影时长中去。而再有思想的导演也不得不屈服于票房,这是电影人赖以为生的要素。在拍摄过《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后,陈凯歌也谋求转型。而《无极》是他屈服于票房,向商业片过渡的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从《无极》中仍然能够看到大量的哲学元素,而张柏芝、谢霆锋等明星的加入以及少量情色镜头的出现,是陈凯歌抛向观众和票房的橄榄枝,这一次他的尝试没有成功,多数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不伦不类”,网络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流传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调侃,这是一代电影人的悲哀。

此后陈凯歌又拍摄了《赵氏孤儿》、《搜索》等商业片,票房勉强过关。似乎他一直在尝试,而却一直未能完全蜕变。也许他内心深处还保留着对于“人文情怀”的不舍,这就是陈凯歌的可贵和挣扎之处。


导演陈凯歌

结语

从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一直在以饱满的人文情怀去引导观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对于精英文化的推崇在他的电影可见一斑。然而很多人却抱怨陈凯歌好为人师,总是试图通过电影给观众讲道理。结果故事不像故事,道理不成道理。

譬如《道士下山》在陈凯歌先定的以传导哲学寓意和教化为目的理念影响下,并没有将故事讲述完美。如果说影片的第一个故事还算完整、紧凑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五个故事就略显生硬、臃肿。且他也并没有完全将哲学内核表达清晰,甚至将道家思想杂糅到佛教文化之中,这带给观众极差的观赏体验。

《新京报》曾经对《道士下山》有过这样的评价:

陈凯歌为电影注入了非常浓重的人文色彩,民国三教九流的画卷,就连第一段那个近代版的潘金莲故事都拍出了花样。然而电影过犹不及的地方恰恰是陈凯歌过于人文的气息,放太多到电影里就变成了矫情。这种强烈的作者意识加入到电影中,完全掩盖了原著的精髓。原著那种对传统文化没落与断裂的反思在电影中变成了繁琐的说教,武侠的风骨在电影中踪迹不见,只看到一个处处碰壁的何安下,作者所有的思考和诘问,也在不断地夫子自道中下落不明。

毫无疑问,陈凯歌的电影创作具有哲理性,他也习惯于在传统故事中加增隐喻,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元素和思辨色彩。只不过在现有的作品中,陈凯歌的尝试似乎还未完全成功。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像哲人一样的导演,是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他对于自己的职业是深怀敬畏之心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陈凯歌导演一定能向观众奉上一部将人文精神与现实故事完美结合的好作品。


--END--

娱乐半个圈1984

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的动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