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这部差强人意的西班牙悬疑片,或许是你“杀时间”的不错选择

这部差强人意的西班牙悬疑片,或许是你“杀时间”的不错选择

如果往前捯饬两年,西班牙电影在中国观众眼里绝对算的上是小众冷门的存在,不同于好莱坞式的成熟、工业化,不同于国产片的本土接地气,也不同于日韩印的高引进率,西班牙电影似乎很难在中国获得较好的观众缘。

但是,随着一个叫奥利奥尔▪保罗的导演出现,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名字或许很陌生,但是他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把悬疑电影打造成了国家电影特色,并且带动了中国内地的观影热潮,可见上述两部作品的超高人气。

但是,并非打上了“西班牙悬疑电影”的标签,就一定是质量的保证,我个人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怀着满满的期待,看了一部“高开低走”的“西悬片”。

影片名为《隧道尽头》,为西班牙、阿根廷共同拍摄。客观来说,电影整体质量应该算得上是中上,其中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巧设计。但是作为一部在豆瓣打出7.2分优异成绩的“悬疑”电影,实在是显得有些“高分低能”。

节奏

悬疑片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是指因情节使人们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引起关切,而造成高度焦虑和紧张感的一种电影类型。悬疑片中常能用情节引起观众在看的时候一边思考,而片尾处谜底的揭露又往往让人意想不到,故事依据起承转合作为收尾。

根据“悬疑片”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在此类电影中,“悬念”是贯穿全片始终的重要核心。因此,电影的节奏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能持续吊着观众的“胃口”,不断传递悬疑氛围和紧张感,引导他们参与思考和推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观影体验。

我们以同样是“西班牙悬疑片”的《看不见的客人》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看不见的客人》在电影节奏的把握上堪称典范。电影有两条交织的时间线,一条是男主人公与假律师在酒店房间内的对话与交锋,另一条是通过回忆和推理构建出的案发过程。在两条时间线中,导演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刺激”观众的机会。

房间里,假律师为男主人公设定了极其紧迫的时间限制——必须在3个小时内老实交代命案的全部过程,否则开庭后谁也帮不了他。随后,在“嘀嗒”的计时声中,展开了对男主心理防线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在假律师的追问中,大量的细节和线索被一一挖出,各种疑点和问题井喷式呈现,观众们随即被带入到了“有限”的时间中,同人物一起抽丝剥茧般地还原事件全貌,紧迫感和悬疑氛围被成功从荧幕内传递到了荧幕外。

另一方面,在回忆中,男主人公和情妇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修车、处理尸体、伪造证据等一些列行为,还要不断应对各种意料之外的突发状况,时间同样紧迫,几乎没有思考的机会和可能,需要完全凭着本能挣扎前行。他们究竟如何做到全身而退,整个事件如何败露,情妇究竟又是被谁杀死,这些疑问,就像是一个个钩子,牢牢勾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为“悬疑”打下了基础。

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电影《隧道尽头》在节奏上存在不小的问题。

独居的男主人公乔昆( Joaquín)是一位腿部残疾的技术宅,失去了妻子女儿后,独自一人住在大房子中。脱衣舞者波塔(Berta)和其6岁的女儿是他的房客。

乔昆日常工作的地点是家中的一个地下室,通过地下室的墙壁,他无意中监听到隔壁一伙穷凶极恶的歹徒希望挖隧道洗劫银行的计划。最可怕的是,租客波塔正是歹徒的同伙,搬进他家完全是为了方便监视和行动。

洞悉了真相的乔昆决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下身不由己的母女二人,并顺道惩罚这些凶恶的劫匪。

影片前半段,导演花费了过多的“笔墨”去呈现琐碎的生活细节,希望通过主人公乔昆与波塔母女的日常互动,为后半段的冒险行为打下情感基础,但是很可惜,影片在情绪渲染上并不成功,反而拖慢了全片的节奏。

在《隧道尽头》中,劫匪们的行动计划以“日”为单位,所有挖掘工作只在晚上进行,即使主人公乔昆行动不便,依然可以非常从容地在他们计划的空隙中做足手脚。因此,我们难以体会到《看不见的客人》中的紧张和压迫感。

同时,导演过早地揭露出双方的行动安排,等于是主动放弃了电影最大的悬念,观众们唯一可以去好奇的是,主人公究竟如何应付自己作出的一大堆烂摊子。

其实,以上的大部分不足,都是节奏上出了问题,这也导致了电影看起来松散、冗长。

空间

如果说在电影时间(节奏)层面,《隧道尽头》做的难以令人满意,那么空间层面,导演总算扳回了一城。

一条只能供成人匍匐前进的隧道,联通了三个空间——银行保险库、劫匪们和乔昆的地下室。

电影名“隧道的尽头”显然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乔昆与匪徒在隧道中的两次遭遇。在如此逼旮狭窄的空间内,双方一旦照面,几乎是避无可避,所以隧道尽头出现的歹徒,是乔昆在电影前半段能遭遇的最大危机,也是为数不多令人心跳加速的危急时刻。

第二层意思则指代的是隧道尽头的最终目标——银行保险库,它代表了财富、欲望,以及这场博弈的胜利归属。

乔昆与匪徒们虽然在电影的前90分钟都没有过直接接触,但是由于隧道的串联,所有人被拉到了同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互相之间的监视、窃听和算计始终在悄悄地进行。劫匪们给乔昆身边安插了眼线,乔昆则使用技术手段将匪徒的计划悉数掌握。

虽然双方的冲突和对立没有《看不见的客人》中那么激烈和直接,但是暗流涌动的下的博弈,一着不慎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显得更加凶险和焦灼。

对空间的巧妙安排,总算让我们看到了“西悬片”的一些影子。

逻辑

如果要找出电影《隧道尽头》最大的硬伤,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定是“逻辑”无疑。

科学、合理、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是悬疑、推理等类型电影“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逻辑都无法自洽,那么电影离崩坏也就不远了。

很不幸,电影《隧道尽头》中,足以导致逻辑框架整个崩坏的bug比比皆是。比如明明凭乔昆一人就能凿开的金库地板,匪徒们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准备炸药;比如无法站立的乔昆如何认定毒贩的保险柜就在自己能够触及的位置;比如乔昆地下室中如此明显的开凿痕迹,事后要如何躲过警方的核查。这一切的疑点和问题,似乎都必须建立在“巧合”的基础之上才能勉强成立。说得更直白点,就是硬凹冲突,强设矛盾。

总的来说,《隧道尽头》这样的悬疑片,只能算得上是勉强及格的“杀时间”作品,在不能出门,躺在家中就是做贡献的当下,或许也能翻出来过过“西悬片”的干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