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史诗战役!特洛伊之战,两军对峙十年之久,最终用木马占领特洛伊

史诗战役!特洛伊之战,两军对峙十年之久,最终用木马占领特洛伊

关于希腊神话,即使了解不多,但我们一定有所耳闻。

譬如:象征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

古希腊浪漫壮观,其神话故事以神的视角视察人性,人类又以诸多的个体精神反哺众神。

董哥这次介绍给大家的电影就是改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

《特洛伊》是一部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纳、奥兰多·布鲁姆、黛安·克鲁格等主演的史诗电影。

这部史诗战争片于2004年5月9日在美国上映。

它的故事框架取材于荷马史诗之一的《伊利亚特》 ,讲述的是希腊联军围城特洛伊,攻打十年之久,最后在阿喀琉斯的带领下,奥德修斯巧施“木马计”,火烧特洛伊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1193年,在一场和平之宴中,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 饰)爱上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海伦(黛安·克鲁格 饰),并将她带回特洛伊。

此举引发了斯巴达国王和希腊诸国的愤怒,他向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布莱恩·考克斯 饰)帮助,企图夺回王后。

而阿伽门侬本就对特洛伊虎视眈眈,最终在其号召下,希腊各国联军兴兵驶向特洛伊,讨伐此地。

在首次讨伐战役中,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 饰)率领自己的小队抢滩登陆,单军作战,在海滩挫败特洛伊军队,并掳虐了阿波罗神庙。

当晚,希腊联军士气高涨,而早就看不顺眼阿喀琉斯的阿伽门侬,抓走他一见钟情的女子帕里塞伊斯(萝丝·拜恩 饰)。

阿喀琉斯决意不再帮助阿伽门侬的攻城计划。

在第二次讨伐战役中,因希腊联军低估了特洛伊城池的防守能力,再加上斯巴达国王在与二王子帕里斯的决斗中,被大王子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 饰)所杀,士气大降,特洛伊大败希腊联军。

此后,特洛伊决定乘胜追击,把希腊联军逐出领土,此时阿喀琉斯的表弟佯装成阿喀琉斯,赫克托尔误以为是阿喀琉斯本人,却失手杀了他表弟。

阿喀琉斯悲痛至极,单枪匹马来找赫克托尔决斗,赫克托尔难敌阿喀琉斯,最终被杀,尸体被拖到海边的希腊军营。

此后,特洛伊国王私自过来,苦求阿喀琉斯,把赫克托尔的尸体要回去,并带走帕里塞伊斯,同时还争取了十二天的两军和平时间。

在这十二天中,奥德修斯(肖恩·宾 饰)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些死于病患的士兵和一具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国王认为这是神的旨意,派人高兴地把这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抬回城中。

当晚,正当特洛伊人庆功时,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趁其不备,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特洛伊瞬间沦陷,老国王和城里的大多数百姓被杀死,红色大火将一切都烧尽。

阿喀琉斯担心帕里塞伊斯,去找她,最后被帕里斯射中脚踵,死于乱城之中。

帕里斯带着三位王室女性逃往深山,特洛伊至此覆灭,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

这段荡气回肠的战争故事,成了令人扼腕唏嘘的传奇史诗。

而带给观众强大史诗冲击力的,不仅仅是跨越千年的时间,三个重要元素不可或缺:场面、改编、人物。

一是场面:两军、木马、特洛伊。

无论是服饰、城池、建筑,甚至是特洛伊城内居民的日常,原著的史诗气质得到几近完美的保留。

大量实景道具拍摄、决斗时的讲究礼节、古老的战争方式,种种元素都在予以这部电影厚重的历史感。

特洛伊城里如油画版的场景,女人们婀娜的身躯披着棉麻的长袍,勇士健硕的身体被盔甲包裹着......

小细节都如此生动,大场面更是恢宏大气。

两军对垒,真实宏大;

海陆交接,大战气息直抵银幕;

英雄决斗,短兵相接,动作考究,一来一往,吸引眼球。

而最让人难忘的另一幕是火海中的特洛伊,一座坚不可摧、易守难攻的城池陨落,被火焰攻陷,被不义的战争杀掠。

这个野蛮又混乱的时代,在火海中延续,但也被画上了必然覆灭的结局。

比起电影呈现给我们的宏大画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剧组背后为它付出的种种努力。

一个是特洛伊之城的拍摄。

片中的大部分内景都是在离伦敦40英里的谢伯顿制片厂的摄影棚中拍摄的,而在大海滩的选址问题上,制片方选择了墨西哥。

而特洛伊城的建造,选择在着悬崖峭壁的岛屿——马耳他。

但马耳他没有类似公元前1200年的建筑,必须拔地重建。

因此,剧组雇佣了500多名马耳他工人,同时还从英国空运过来将近200名工匠,他们在当地建造起占地10英亩的古城特洛伊城外景。

另一个是特洛伊木马的设计。

特洛伊木马是电影中最艰巨的设计挑战,三位概念艺术家合作创造出木马的蓝图,一名雕刻家随即雕刻出一个12英寸的立体设计模型。

最后由12名塑料雕刻家合力完成了真实尺寸的特洛伊木马。

据悉,木马的主要材料是钢铁和玻璃纤维,只是外表貌似木制而已。木马大约有38英尺高、11吨重,工作人员花了几周时间才将其完全组装完毕。

二是改编:去神化,却自带预示。

这是一个已有框架的故事,却彻头彻尾进行了“去神化”的改编,希腊众神没有参与这场战争。

因此,这部电影的从某种程度上是一部神话色彩包裹下的古代战争片。

但电影处处充斥着神的名字,斯巴达供奉的波塞冬,特洛伊信仰的阿波罗,阿伽门侬崇拜的宙斯,仿佛一切的来临都有神的指引,以及对未来的预示。

在电影的三分之一处,阿喀琉斯在决定讨伐特洛伊前询问母亲忒提斯,母亲回答他:

“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誉将属于你,他们会记下你的故事,你的胜利将会名垂千古。世界会记住你的名字;但是你去特洛伊,你就永远不能回家了。你的末日将紧随荣誉之后到来。”

最终极的预示,莫过于直接剧透命运。

三是人物:英雄悲壮,流传千古。

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在电影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历史会记载的都是国王,而不是士兵。”

但是看完电影后,我们会记住阿喀琉斯,会记住赫克托尔,他们的英雄故事会被后世称颂。

首先来讲讲阿喀琉斯。

这个角色生而无畏,颇有战神之风,但最后却也难逃“阿喀琉斯之踵”的厄运。

他目空一切,残忍至极,视血腥而无惧。

他一个人迅速单杀人人闻风散胆的战士;

他驾着马车去到特洛伊城下单挑赫克托尔,在杀死了赫克托尔后,还凌辱了他的尸体。

他的有血有肉、七情六欲和他的生而无敌并不冲突。

阿喀琉斯追求荣誉,他希望自己能流芳千古,但在和帕里塞伊斯产生感情后,他甚至想放下荣耀,把她要回希腊,不再战斗;

当帕里塞伊斯要跟特洛伊老国王走的时候,他对她说:“你自由了,如果我伤害了你,这并非我所愿。”

而最后攻进特洛伊城内,他依然放不下帕里塞伊斯,执意寻找她。

最让人触目的一幕是,当老国王向他请求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答应了,并承诺了十二天之内不进攻特洛伊。

因此,阿喀琉斯的弱点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脚后跟,还有他的爱情和柔情。

再来谈谈赫克托尔。

这个角色才是这部电影中最战士的设定。

赫克托尔做的一切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他总是无私。

他为国而战,守护家庭,保护挚爱,统率特洛伊军队,担起护国之任。

他在迎战希腊大军时,对着特洛伊军队说:“我一生都遵守一个原则,这原则很简单,敬奉神明,爱护妻子和捍卫祖国。”

他做到了好将领,好父亲,好兄长,好儿子,好丈夫的结合。

在阿喀琉斯与他的决斗中,赫克托尔明知不敌,却依然上场。

他和阿喀琉斯一样的勇敢无畏,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大将。

但比起阿喀琉斯堪比神明的无敌,他更接近人类战士的真实。

比起阿喀琉斯的百战百胜,他有更多的恐惧,但英雄从不逃避。

最后,我们探讨回电影本身。

历史无法改写,但它会记住木马。

在今日看来,木马屠城的本质是一场侵略战争。

灭亡与崩解都可以被记载,但破损的盔甲与破败的断壁残垣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现世,特洛伊曾有过生命的挣扎。

当赫克托尔与弟弟帕里斯在回特洛伊的船上争执时,他对弟弟说:“我杀过人,听过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一点也不光荣,也不伟大。”

他希望特洛伊的人民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家。

今日何尝不是如此,历史重蹈覆辙,战争无处不在。

其实这样的电影,近年来已经少有导演会去拍了。

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更多的是尊重史诗和古典翻新之间的难题。

它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了解史诗,而是通过影视包装,让世界再度燃起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并达到古今皆宜的传播广度和人神共享的传播深度。

中国古代有自己的神,女娲、伏羲等,这个神话体系几乎完整,但庞大的命题下,一定需要深入探讨矛盾的层次,否则最终还是会流于表面。


青石电影编辑部|董哥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