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这部独特视角的“慢综艺”,究竟有什么魔力引得观众“好哭”?

这部独特视角的“慢综艺”,究竟有什么魔力引得观众“好哭”?

《奇遇人生》开播不久就收获了极好的口碑,其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分,是近些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真人秀节目。

《奇遇人生》中明星角色不断退后。在此之前,也有不少真人秀冠以“慢综艺”的概念,不设置复杂的游戏环节,也不设定人物的角色性格,将明星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在流逝的时光中,让明星关注生活、体验人情冷暖;


第一季迎来了小s,毛不易等人,第二季有周迅等人。

特别是综艺《奇遇人生》第二季口碑逐渐回升,待到影后周迅参与的第五期播出后,好评进一步发酵。

第五期完美的镜头质感与触动人心的话题延伸,也让“周迅电影感”、“周迅这期太好哭了”成为观众热议话题。

以《奇遇人生》往期的选题风格来看,观众的“好哭”体验很常见,第二季刘雯、大鹏参与的故事,都得到过“好哭”评价。但之于“电影感”,还是在《奇遇人生》播出后第一次受到大范围讨论,也因周迅而光芒更强。


从网友们将“电影感”与周迅挂钩来看,大众普遍认为这是影后的电影体质与综艺火花碰撞,最终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但观众忽略了一个问题,《奇遇人生》开播以来,“电影感”从未缺席。

周迅期电影感最直观的效果,是镜头的艺术,精巧的构图、自然舒适的滤镜,如文艺电影般赏心悦目。

这样的拍摄手法是电影必备但在普通综艺中很少见,普通综艺更倾向于故事记实,往往会省去画面构图美感的艺术呈现。

但《奇遇人生》是一部纪录片风格的全新形态综艺,总导演赵琦、单集导演赵青都是专业纪录片出身,获奖无数。他们更擅长真实与艺术相结合的构架,在抓取真实镜头时,不会忽略艺术魅力。

这种制作方式,并不是周迅参与后临时出现,它一直存在于《奇遇人生》之中。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随手点开几期节目,几乎都能截取可媲美文艺片画面感的精彩片段,摄影上的艺术取向,从未缺席。

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探索,《奇遇人生》坚持的纪录片手法,让作品电影感呈现在每个画面之中。

因为这些“电影感”的存在,才会让观众产生明显的差异感体验,只不过它的呈现相对于精心设计过画面的电影成品,观感不会那么强烈。


而周迅这一期之所以让电影感“破圈”,其实得利于取景。

而且周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她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她会不自觉地把观众带入她营造的情感和情景中。

其次这期的选题本身很感人,慢综艺,唯美的画面,有人生阅历的阿雅和周迅,平凡却动人的老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感情正是人人向往却多数人不得的感情,唯美的画面。有一定人生阅历向往美好感情的观众一定会被打动。


日式庭院与自然风光结合,紧凑的室内布局与精致的本土特色,老人、孩子、采访者不同身份人物的汇聚,让摄影师的镜头有了更多呈现空间。所以,他能轻巧地拍摄出建筑与搭配之美、人物与建筑融合之美。

甚至纯人物也足够组成丰盈有故事的画面。

观众对《奇遇人生》更多的触动,是因为每一期综艺所展现的世界观、奇遇与人生,周迅这一期,则着力于呈现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家庭生活。

第二季中道子与幸贞两位老人含蓄深沉的爱情,整个家庭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是观众“好哭”的核心。

它在道子与幸贞的生活状态中挖掘了自己想要的内核:爱情、亲情与人生。

如何让这一内核得到充分表达,让观众更彻底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是需要剧本引导的。比如,道子带众人看望看护中心的幸贞,老人的儿子向阿雅阐述家庭的羁绊与变化,幸贞向周迅、阿雅解答人生态度。


发现真实、整合真实,并将其中的力量带给观众,这才是本期节目电影感由内而外传递给观众的根本因素。

也是《奇遇人生》一直存在的制作魅力,每一期它都给出了完整的“剧本”,区别只在于呈现出的效果对观众触动的强弱而已。

他们决定了选题、呈现与成品风格,决定了这档综艺对生活不断挖掘的态度,这是所有质感的起点。

有意义的内核给予团队足够完美有触感的剧本,并以艺术画面与真实内容融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导演赵琦有一段采访很触动七话,他表示做《奇遇人生》是想要呈现一个“大开大合的世界观”,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能量,来促进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这是七话一直希望影视人保有的创作心态。


所以,我们看到了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家族故事,看到了其中的忧伤,更看到了这些平凡小人物散发出的生活力量,感动与鼓舞并存。

其实在第一季,赵琦已经尝试将阿尔茨海默、养老话题推给观众,所以有了毛不易参与的音乐公益那期。

养老是我们必须面对事情,也是当下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但我们国家传统的观念是很避讳生死话题的。赵琦希望通过综艺去引导、探讨这些话题,让更多的人关注反思,当大家都有了一定认知时,才可能促进规则的完善。

这是《奇遇人生》作为一档综艺,所承起的担当。

而周迅这一期的单集导演赵青,更是一个持续关注阿尔茨海默症、养老话题多年的纪录片导演,她曾花费三年时间去记录一对老年夫妻的日常,拍摄出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借此向社会传递一对恩爱老人相濡以沫的爱情,也传递他们的焦虑与“走投无路”。

两位导演对阿尔茨海默的关注,对养老话题的探讨,为节目想拥有的大开大合世界观丰满了骨架,让人敬佩。

看到他们在将问题抛出观众之时,又给予更多生活能量,让观众同时接收到感动与力量,更让人敬佩他们的通透与匠心。

因为他们的存在,你会发现我们觉得一片狼藉的环境,其实仍旧有很多努力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促进问题解决的追梦人。这才是生活中最温暖的正能量,也是节目“电影感”不断出现的根本。


不以明星为噱头,《奇遇人生》有自己的追求。

每一期节目开篇都有这样的字幕:“地球,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人类七十四亿四千万,当我们凝视世界时,世界也凝视我们,当我们遇见他们时,我们也遇见了自己。只有出发才是一切的开始。”也即,它所要探讨的是,渺小的个体与浩瀚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大自然里那些玄妙的事物,才是节目的主角。#拯救假期剧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