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盘点《囧妈》里的神翻译,发现隐藏的小心机

盘点《囧妈》里的神翻译,发现隐藏的小心机


《囧妈》由原定的院线上映改成了网络播放,成为今年春节的一大看点。

假期无处可去,托网络的福,正好有了一个机会细看这部电影。因为可以随时暂停,方便观察电影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

就这样,发现了电影里几处神翻译,更有意思的是,似乎察觉到了隐藏其中的一点小心机。


1. 创造语言双关

电影里,妈妈和儿子伊万坐火车去莫斯科演出,伊万中途下车。但是,下车没走几步,伊万又改了主意,又回到车上。妈妈问他怎么回心转意了,他说:

“我就是想看看,一个不见黄河不死心的人,怎么见的黄河,怎么死的心。”

英文字幕,没出现“Yellow River(黄河)”这种字面翻译,而是译成:

Nothing, just want to witness how ducks realize that they can never become part of the Swan Lake.

我就是想看看,鸭子是怎么明白演不了《天鹅湖》的。


这句里,“鸭子”让人立刻联想到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丑小鸭比天鹅”被当作家喻户晓的典故,经常用来劝人“死心”。这样翻译,就达到了语义相通转换。

但这只是第一层。

译者没译成“鸭子变不了天鹅”,而是翻译成“鸭子演不了《天鹅湖》。”

为什么?这还有第二层。

《天鹅湖》是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是一部非常有名、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



这里,借助演《天鹅湖》,译者创造了一个双关:一方面传达语言的意思,“鸭子”比不上“天鹅”,“死心”吧;另一方面也契合了电影的剧情:妈妈此去莫斯科上台演出,伊万并不看好,暗示她应该“死心”。

这就是翻译精妙的地方:

不用字面的直译,而是借助艺术形象跨界转译,做到意思相通的同时,语言上还创造了双关,兼顾到语言翻译和表达剧情


2. 创造习语翻译

后来,车上来了一个俄罗斯姑娘,叫娜塔莎。她和伊万聊天,说了很多中文习语。

这些习语的翻译也都没按套路出牌,比如:


娜塔莎说和伊万初相识,是“露水姻缘”,

字幕翻译是:Like Jack and Rose


杰克和罗丝,出自电影《泰坦尼克号》,一部非常经典的爱情电影。读者熟悉的张开双臂后方拥抱的动作,和台词“You jump, I jump”就是从这来的。两位主人公一夜风流之后船就沉了,用他俩作“露水姻缘”的翻译,很符合这个词的内涵。



伊万纠正说,“你是想说萍水相逢吧”

You mean Shrek and Donkey?


史莱克和驴,又是一部电影的主人公,出自梦工厂电影《怪物史莱克》系列,两人相识就始于一次不经意的吵闹。所以,也算“萍水相逢”吧。



娜塔莎语出惊人:“其实应该是……一丘之貉”

翻译是Leon and Mathilda


莱昂和玛蒂尔达,1994年法国导演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主人公,讲述了职业杀手莱昂偶然救下了可怜的女孩玛蒂尔达,之后两人命运纠缠,最后莱昂为了救玛蒂尔达身亡的故事。

其实娜塔莎的本意,是想表达她和伊万都在经历感情不顺,有种共鸣的感觉;用这部电影来翻译,正体现出同命相连的意思。



伊万和娜塔莎吃饭,回忆完他过去的生活,感慨现在简直是“物是人非”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这是1984年的一部黑帮电影名,叫《美国往事》,听起来就是“都过去了”的意思,所以当作翻译得还算贴切。



后来娜塔莎扔了她的戒指,一边大喊“一江春水向东流吧”

“Hakuna Matata!”



一句非洲土语当翻译,是不是感觉XSWL(笑死我了)?这是译者不会翻吗,还是当真认为这句不重要,所以随便给个翻译就得了?

其实不是的,这句英文,出自迪士尼的经典电影《狮子王》。

小狮子辛巴眼见父亲遇害,伤心地逃亡他乡。后来遇到了丁满,一只乐观的小狐獴,教了它这句口头禅,意思是“no worries(没什么好忧虑的)”。听听,这种“放下了,随它去”的态度是不是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谋而合?放在这简直是灵魂翻译。



3. 创造相似类比

后来列车员发现了喝多的两个人,把他们叫回来,气急败坏地训斥伊万:

“跳车又上车的是你!”“偷偷去换包厢的还是你!”

此处两句的英文字幕是:

Jumped on and off like Spiderman

Switching space like Inception


两句翻译,用“like(好像)”加两部美国电影名,形成相似类比,用于翻译:

像Spiderman《蜘蛛侠》上下翻飞,表示“跳车上车”,传神不?

像Inception《盗梦空间》不知不觉中空间倒换,“偷换包厢”的意思就出来了。




伊万跟隔壁车厢的乘客发生误会,被打飞出门外;正好列车员路过看到,随口问了句:

“这咋还飞出来了呢?”

Now Peter Pan?


彼得潘,一个会飞的小男孩,原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的小说主人公,2015年华纳兄弟改拍奇幻冒险电影《小飞侠:幻梦启航》,里面叫“小飞侠”。用这名,比作徐伊万“飞出来”,是不是很贴切?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功能等效”(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理论,指出任何信息可以用一种语言表达也就可以用另一语言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


《囧妈》几处字幕的翻译,可谓神来之笔。

不拘泥于语言字面意思,而是独辟蹊径,翻译成相通的文学和电影语汇,实现功能等效。

一方面,英语翻译神奇地跟汉语语义契合,创意地突出了电影行业特色;

另一方面,用这种独特的翻译手法,不露声色地展示了译者的电影阅片量和知识储备量。

同时,是不是,也能借机顺便向经典电影作品、电影界的同行和前辈表达致意呢?

小心机很可爱嘛。


我是@老阿姨谈语言,关注我,一起从语言的视角看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