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灾难面前,谁最有资格登上诺亚方舟,为什么文明的传承更重要

灾难面前,谁最有资格登上诺亚方舟,为什么文明的传承更重要

你还记得20年前的电影《2012》,这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阿曼达·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男主角杰克逊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

电影《2012》上映后,人们关注于片中的中国元素、特技、玛雅预言等,但却忽略了片中所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哪些人能进入诺亚方舟。

在电影中,一派认为每个人都应有公平的机会,应当进行全民抽签;而另一些人则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当让社会精英们先走,因为他们更有能力重整世界,他们还是飞船的制造者,耗资庞大的方舟,还要靠富豪们捐钱呢?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会仅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择入围人选。

电影中,由于生命仓诺亚方舟的设计制造花费了巨额的成本,为了得到支持,所以名额分给了世界各国政客、商业精英富豪。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

生存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理性。当灾难来临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

世界各国首脑最终同意开启船舱,将难民放进了安全诺亚方舟。电影中的男主角杰克逊一家人也成功躲过了世界末日。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电影《2012》虚构了诺亚方舟的情节,400年前也曾经有过诺亚方舟。

1620年9月23日,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英国3桅盖伦大帆船载着103名乘客从英国出发开往北美。船上的清教徒乘客们,因不堪英国国教迫害,决定去人烟罕至的新大陆创建新家园。

五月花号,就是他们的诺亚方舟。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近50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

但这些饥寒交迫的人,凭什么能在一块荒蛮之地重建文明呢?

当“五月花”方舟快要达到目的地时,船上的成年男子开始担忧“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从而避免互相之间的纷争”。

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于是,他们在上岸前签署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确立了上岸后的秩序。

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上岸后,在殖民地总督都还在住茅草屋的情况下,他们又决定从公众财政中拿出一笔钱建立大学,试图将来自英国的文明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这就是哈佛大学。再后来,这批船员们的后代以及更后来的移民,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文明。

《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第一个契约殖民地的自治原则,是美国精神的起点,它所涵盖的契约精神、法制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宗教精神以及清教主义中的个人主义和自我奋斗的精神是美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和体现。

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

如果将五月花的乘客看作是那些被选入诺亚方舟的人,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和在母国受到的文明熏陶密不可分,譬如对契约、自治精神的尊崇;对权力无边的警惕等等。

没有这样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文明传承,就不会有美国。

不同的文明造就了不同的船员,也会打造出不一样的诺亚方舟。从这个意义来说,珍惜现有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是对诺亚方舟的船员最好的筛选,也是对人类最好的拯救。

而您,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假如您握有100张船票,您会分配给谁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