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中国女排人物之陈忠和(上):笑对坎坷人生,重塑冠军之师

中国女排人物之陈忠和(上):笑对坎坷人生,重塑冠军之师



壹 以一敌万

电影《中国女排》(现已更名为《夺冠》)即将于大年初一上映,预告片也已经出炉。作为中国体育的骄傲、全国人民的精神图腾,中国女排一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部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讲述中国女排发展历史的体育主题电影一定会吸引很多的体育迷和非体育迷前去观看。很多影迷、排球迷、体育迷乃至经历过30多年前女排五连冠时期的老人前辈们,都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除了一位62岁的老人。

他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中国女排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人。前段时间有媒体爆出,他写信上报领导呼吁删掉全片中关于他的镜头,甚至不支持这部影片上映,因为这部电影并没有真实还原他的故事,还对他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甚至是丑化,如抢鸡腿、胸无大志等)。从多方消息看来,电影如期上映已成定局,届时外界的舆论恐怕会让他苦不堪言。

您应该知道了,这位老人就是前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率队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重塑“女排精神”的功勋教练。他对于这部电影言辞激烈的反驳,似乎很难让我们联想到他一向微笑从容的儒帅形象。

而如果您了解陈导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对这部电影有如此之大的意见,以至于要以一敌万地还中国女排一个真实的历史(绝不只是维护他自己的形象)。

贰 命运多舛


故事还要从62年前开始讲起。

1957年10月,陈忠和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一个普通家庭。

正如那个年代中国体育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大势,陈导的人生之路走得也是十分坎坷。在他10岁那年,自己的哥哥因为车祸身亡,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家中顶梁柱的他,承受了太多他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好在他的运动天赋极佳,178cm的身高在当地也已经十分鹤立鸡群,于是,知青插队归来的他进入了福建省体工大队,成为了一名男排运动员,司职二传。

也正是在省队,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福建女排队员王莉莉,在1977年福建男排夺得全国冠军后,向他祝贺,也向他表达了爱意。郎情妾意的两人很快便确立关系,并走入婚姻殿堂,育有一个女儿陈珑。

可是退役后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陈忠和,已经进入了国家队教练组,辅佐袁伟民、邓若曾等教练,经常往返于北京和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随中国女排南征北战摘金夺银(五连冠时期都是金)。夫妻二人聚少离多,陈导也没什么时间陪伴女儿。但是王莉莉毫无怨言,她只是让爱人注意身体,能帮助中国女排取得好成绩。


陈忠和一直觉得愧对妻女,1991年底,他提出接娘俩去北京过一个团圆年,这也让妻子十分高兴。可是就在过年前几天,1992年1月20日,王莉莉去厦门出差,火车到站后刚走下车厢的她,竟被另一辆飞驰而过的火车勾住背包卷进了车轮下。对丈夫的思念,就这样变成了天人永隔......

国家队特批领队陈招娣陪同陈忠和赶回福建处理丧事。面对刚满3岁的女儿,在妻子的遗像前,陈忠和痛断肝肠:“莉莉,不是说好了一起去北京过年的嘛,你为什么扔下我和珑珑不管......”可此时的中国女排正处在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时候,陈忠和也只能收起对妻子的哀思,重新投入到球队的日常训练中。

后来,为了给年幼的女儿一个完整的家,他选择了续弦——1995年与女排运动员李东红再婚。生活很苦,尽管不是结发夫妻,但是第二任妻子还是给了他信心,让他有勇气去承担这种普通人很难吃得了的苦。

叁 笑对人生


让人心酸的是,丧兄与丧妻,还并不是陈忠和生活中苦难的终点。

1996年,他的母亲中风瘫痪卧床不起,一向孝顺的他不得不从中国女排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间歇中抽出更多时间陪伴老母亲;2000年悉尼奥运会进行期间,他的父亲又因为脑溢血而去世,得知消息的陈忠和为了不耽误中国女排的日常备战,选择了继续跟队比赛,直到奥运结束回国后才赶回奔丧。以至于就任中国女排主帅后接受采访被问到此事时,他只能苦笑以对:“过去的事情了,不提也罢。”

我们都知道,陈导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标志性的笑容。可是当他已经无数次面对生活的苦难时,这笑容尽管苦涩,但也显得弥足珍贵。

多年以来,他从未向命运低头。即便经历了如此复杂的人生经历,陈导也一直以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示人。就像他爱喝家乡福建产的功夫茶一样:“生活的痛苦就像功夫茶,需要你慢慢去品味。人生也是如此,只要去细细品味,就会有所收获。”

这就是陈忠和的人生态度。我们也不难理解,在雅典奥运会决赛面临0-2落后于强敌俄罗斯队的绝境,泰山崩于前他依然面不改色,淡定如初。

与中国女排一同度过的那些日子,一直如此。


自1979年夏天起,当时年仅22岁的他就被调入中国女排教练组担任陪打教练,与孙晋芳、张蓉芳、陈招娣、曹慧英等女排运动员朝夕相处,协助袁伟民和邓若曾磨练她们的技术与心理素质。据曹慧英回忆,这个小个子福建人(相对于当时平均身高180的老女排而言,178的陈忠和的确是小个子)口音很重、普通话讲得不太利索,但是一直笑眯眯地,很有亲和力,尽管练球时对女排队员们下手很重,但训练后十分照顾大家,还给受伤的球员擦拭伤口。女排队员们对他都很友好,经常在训练间隙和他聊天,他也总能让大家在枯燥的训练之余哈哈大笑,放松下来。

正是这段经历,让陈忠和把自己的余生,和中国女排的命运牢牢拴在了一起。

此后不久,因为伤病原因,陈忠和选择了退役,加入中国女排教练组担任助教(主司陪打),陪伴球队拿下世界大赛五连冠,并从1979年一直干到2000年。尽管多年来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的他藉藉无名,就连登上冠军领奖台也难有他的份,评职称自然也没人会注意到他。但他一直甘为人梯,默默为女排做着贡献,从不曾抱怨。“谁也想不到这支球队可以获得五连冠嘛!”笑眯眯的他幽默地回应道。

肆 一生知己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终于让陈忠和意识到,中国女排的黄金年代要到来了。

她18岁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时候,正好赶上陈忠和来到女排报到。两人相谈甚欢。

这个姑娘比他小3岁,短头发未及肩膀,看上去十分干练。扣球力大无比,变化多端,防不胜防——她叫郎平,就是那个后来威震天下的“铁榔头”,以球员和教练身份都带领中国女排登上世界之巅的人。

《中国女排》电影讲述的故事中,郎平和陈忠和的“相爱相杀”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郎导女儿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对彭昱畅饰演的女排陪练、“胸无大志”的青年陪练陈忠和说:“我们不可能打一辈子球啊,你就没想过要当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吗?”

他怎么可能没想过?

实际上,郎平与陈忠和的友谊,可能比电影中描述得还要真挚。他们互相尊敬、欣赏对方,视对方为知己。五连冠到来之前,陈忠和就认为郎平是能带领中国女排延续辉煌的那个人;世纪之交中国女排长期沉寂的日子里,郎平也坚信,陈忠和会帮助球队走出低谷。

两人曾两次在国家队合作2次。除了球员与陪练的身份外,1995年中国女排面临低谷之际,一直在国外游学执教的郎平归国执掌球队,陈忠和是他的两名心腹助教之一(另一个是王宝泉),他们合作帮助中国女排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摘取银牌,算是为球队在黑暗里点亮了一束光。

2001年陈忠和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远在意大利执教的郎平第一时间向陈导表示了祝贺,“陈导是最合适的人选。”陈导也的确没让好友失望:2003年率队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自1986年世锦赛夺冠后的首个三大赛冠军(17年的冠军荒终于结束);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陈忠和张开双臂冲进场内庆祝的那一幕让全体国人为之振奋,在现场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郎平早已泪流满面。


谁也想不到,4年后两人竟会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上,以对手的身份重逢。

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面临人员老化,不负4年前之勇;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正在慢慢崛起,北京奥运会是她们最好的舞台。已经提前出线的中美两强在小组赛最后一轮相遇,这场比赛也因为两人名字的巧合被炒作为“和平大战”。结果是郎导赢了——美国队3-2力克中国队。但是赢了球的郎平很快遭到国内舆论的口诛笔伐,有部分人认为她“背叛了祖国”。见此情况,陈导在接受采访时为好友发声:“郎导很不容易,带领美国女排取得了很大进步。作为教练,赢球是她的本能。我要向她表示祝贺!”(电影《中国女排》对这段故事有更详细的讲述,也相对更贴近事实)


最终,陈导率领的中国队半决赛不敌巴西,铜牌争夺战力克古巴队摘得铜牌;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杀进决赛,不敌如日中天的巴西队屈居亚军。

随后的一年,两人相继离开了中美两队的帅位。郎导回国后经历了在恒大女排的成功任教,最终于2013年重掌国家队帅印,并缔造了一出新的传奇故事;陈导卸任后曾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如今任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在更大的舞台上为祖国继续做着贡献。

不过,无论走到哪里,扮演什么角色,这对老友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标签:中国女排主教练。

伍 鲜明烙印


在陈忠和2001年正式就任中国女排主帅之前,发生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他始终推荐胡进(时任八一队主教练,曾执教中国女排)执教,理由是胡指导经验更丰富,自己则更适合当助教;还一个是,徐主任把包括陈忠和在内的最终6人名单给陈导看,陈导半开玩笑表示:“除了胡进以外,你让其他人上,还不如让我上呢!”以至于在新帅发布会上,徐利笑着说:“陈忠和这个主教练,是被我们逼出来、哄出来、赶出来的!”

可其实,他绝对是有备而来。

当时的中国女排内外交困,赖亚文、崔咏梅等老将相继退役,球队不仅人才断档严重,打法上也不占任何优势——世纪之交的女排赛场是古巴女排的天下,大赛7连冠、连续3届奥运会冠军(1992、1996、2000),得益于她们巨大的网前优势和超强的二、四号位强攻(也就是主攻手的进攻位置)。这些都是当时以小快灵著称的中国女排所难以比拟的。

担任女排助教与陪练近20年的陈忠和,是一个务实的人。


深受袁伟民指导和邓若曾指导影响的他,很清楚中国女排的特点,在当时想要实现高大化是很难的(如今中国女排在郎平的改造下已经成为了一支网上实力超强的球队),必须要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上任伊始,陈忠和就开始按照“小快灵”的战术思路精挑细选国内的优秀攻击手。她们也许不需要很高,但一定要快速灵活、头脑清晰。符合他要求的诸多球员开始成为球队主力,比如来自辽宁的副攻刘亚男,主攻手杨昊、张越红,天津队的副攻张平,八一队的主攻王丽娜、副攻赵蕊蕊等人。这里面除了“女排第一高人”赵蕊蕊以外,其他人无一例外都是不以身高见长,但以快速多变、技术细腻著称的球员。她们构成了当时中国女排的主力攻击线。

而二传出身的他,秉承老派教练“二传是场上教练”的思想,定下了以二传和接应二传两个位置为核心建队的决策。陈导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两大核心,分别是二传冯坤与接应周苏红——当时中国女排最优秀的两名场上指挥官。“双核驱动”,就是陈忠和为中国女排打下的最鲜明烙印——强调小球串联,抓防反与速度,将快速多变的球风进行到底。

这批以冯坤、周苏红、杨昊、刘亚男、张平、张娜为代表的、才华横溢的姑娘们,后来被球迷们称作“黄金一代”。中国女排的复兴之路,便由她们开启。2003年世界杯11战全胜夺冠,便是陈导精心调教的这支中国队的小试牛刀。转年在现代奥林匹克发源地雅典举办的奥运会,才是这支球队真正的目标。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