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日本电影《入殓师》,玩文化才能得奥斯卡

日本电影《入殓师》,玩文化才能得奥斯卡

中国电影人都有一个冲奥梦。就比如文学领域,莫言能够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中国电影人何尝不想获得一尊小金人,来展现中国电影的实力。

以日本电影《入殓师》为例,谈谈文化如何成为得奥斯卡的助力。

01

《入殓师》是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是2008年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并对死亡这个人生最终极的问题展开人文的思考和情感上的探究。

影片开始,大提琴手小林大悟由于乐队的解散而失业,他和妻子从东京回了老家。因为大悟只会拉小提琴,找工作对他还是难度重重。“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一张条件惹眼的招聘广告吸引了大悟。不过当他兴冲冲地去应聘时才知道旅程助理就是入敛师,负责将遗体放入棺木并为之化妆。因为要用钱,大悟只能接下这份工作。一开始,大悟对这份工作是极度恐惧,反感。但他看到老入敛师工作起来,都充满了温柔、尊重和爱,使得这一仪式充满神圣和庄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最爱的人。大悟开始对这份工作充满感动。逐渐地接纳这份工作。


大悟接触的第一个逝者是一个独居的老奶奶,等被发现时,老人已经走了两个星期。尸体已经腐烂,并爬满了苍蝇和蛆虫。小林控制不住地干呕,而老入殓师并未带面罩,却一直保持面不改色。

而第二位死者,老入殓师让一位苍白衰老的逝者重新焕发最美的生机。先前对入殓师大呼小叫,称入殓师是靠死人吃饭的家属,在纳棺仪式结束后,带着由衷的歉意、尊重和敬佩,感谢了入殓师。

第三位逝者是个变性人。父亲说在他死前经常看到他打架,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地看看他。如今儿子离去,父亲万分悲痛地说,虽然穿成女孩样,可依旧是我的儿子啊。也许这位父亲能在他生前这样说,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接下来的逝者是染着红头发的女学生,母亲愤怒地指责大悟,那不是她的女儿,在母亲的记忆中,她的女儿永远是照片上那个相貌清秀,笑容灿烂的女孩子。父亲指责是母亲没有教育好女儿。看不下去的男朋友,又将矛头直指女孩的父亲,而男孩的父亲又把男孩骂了一顿。女孩的死到底是车祸还是早恋,如果家里缺少爱与关注,有些人就可能到外面去寻找爱。

最幸福的是那个寿终正寝的老父亲,妻子、女儿和孙女,在他脸上留下唇印的一刻,悲欣交集、笑中带泪,得到圆满。

浴室的老奶奶,不久前还因为跟儿子意见分歧而争吵,如果儿子知道母亲时间不多了,会不会换一种形式沟通。

还有大悟的父亲,曾经为了第三者放弃他们孤儿寡母。在大悟为他入殓时,大悟发现,父亲至死还紧紧地攥着他送给爸爸的那枚小石头。他对亲情的质疑,得到了无比肯定的回应。

老入殓师是因为妻子的离世而走上这个行业。而小林的妻子也从最初的抗拒到目睹了入殓师工作的神圣,和大悟一起接受了这份工作。

02

这个电影看完,不得不点赞其构思的精妙。

死亡是一般人不敢涉猎的领域。这部电影却是讲述死亡的电影。这种主题必然给观众内心极大的震动。

死亡是生之反面,是人生最后的一站。不管是那个种族,何种肤色,或富或穷,最后在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唯有在死亡面前,权势,金钱才变得毫无意义。只有站在死亡的角度,对人生的探讨才是具有终极意义的。而这部电影就等于站在人生的至高点上对人生进行探讨。这部电影的基调是有哲学高度,引起人深邃的思考的。但这部电影又不仅仅满足于其哲学高度。它描绘的是世俗的人生。在世俗世界中,大悟是不得不赚钱而接触有关死亡的工作。他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死亡。这死亡里有人生各式各样的哀叹。但是,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电影。大悟本来是拉大提琴的,他在哀怨深沉的大提琴曲里能感受到人生的深沉的哀思,后来他成为一名入殓师,这时他的哀思变得具体。透过各种死亡,给逝者呈现一份心,传递人世间的爱。爱,没有任何时候的爱比死亡之时来得更浓烈。那些不曾到达的彼岸阻隔不了亲人在此岸的一份份心意。在黑色的死亡主题下,这部电影对爱进行了各种方位的思考,也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各种探究。这其实是一部非常言情的电影。这部电影可以激发观众各种各样的角度不同的感悟,但最终,不得不面对的死亡让每个人得到了统一的结局。这种又有哲学高度,又能切实地描述当下普通生活的电影,这种构思和架构的水准,说实话,不得奥斯卡奖也难。

03

东亚不是世界上宗教始发的地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韩国人的生活,文化其实都在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不信神,没有天生的宗教情感,东亚人心理上感触更丰富,其实是有非常细腻的心理过程的。这种细腻的感情很容易诗化,可以说,东方民族天生对艺术有种亲近感。

文化其实一直是东方电影人的一个优势所在。东方电影可能呈现的言不可尽的韵味是西方电影表现不出的。东方人这种自然本性更适合对伦理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也能出一批好片子。

像李安初期就是善用了文化这个工具,而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像《入殓师》这种电影,也是西方人拍不出的。东方人可以把细腻的感情做到极致,而且有绵绵不尽的诗意。

这是东方电影人的优势。把这个优势做到极致,获奥斯卡奖也并不是难事。

回顾中国的冲奥电影,无论题材的选择,演员的选用,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等方面,多少是有点瑕疵的。即便奥斯卡奖被认为多少有点白人中心论,但伊朗电影《一次别离》都能获奥斯卡奖,中国电影人又有什么好灰心的呢?!

第五代导演已经渐渐远离影坛了。寄希望于后来的导演。我个人以为,只要善用文化这个工具,在题材、构思等方面提高标准,中国电影人获奥斯卡也并不只是梦……


其实死亡并非像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遥遥无期。是因为人们不敢接受死亡,我们一直对死亡恐惧和排斥。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地。而入殓师的工作就是为逝者给予最后一份爱。

这个影片看完可以提醒每个观者该如何活,是给每个人以警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8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