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切尔诺贝利》:恐慌可以平息,但真相不可能永远被掩盖

《切尔诺贝利》:恐慌可以平息,但真相不可能永远被掩盖

1986 年,普里皮亚季小镇上,天空布满了粘稠的辐射云,上空冒出的一道道奇异蓝光,冲破天际,将周围的城镇照亮。

警醒的人们走出家门,伴着金属味道的尘埃,喝着小酒,赞叹着远方的火光“很美”。

孩子们在“死亡的尘埃”里载歌载舞。

殊不知这是死亡的预告。在这场灾难里你无处可躲,地下、水里、空中都躲不掉,它是无数人心中的梦魇。

即使这场核灾已过去33年,它产生的影响却始终未真正结束。辐射、无人区、后遗症…... 是那场几百万人灾难里的真实刺痛。

灾难或许会过去,但从不会被忘记。

不知道从剧作《切尔诺贝利》中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时,坐在屏幕前的民众是怎样的心情?但至少该剧在国内外的评分证明,这个问题还是极度能引起共情的。

(《切尔诺贝利》豆瓣评分9.7分)

(IMDb评分9.4,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

HBO的5集迷你新剧《切尔诺贝利》讲述的是,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第四号核反应堆陷入了危机。

灾难毫无预警,核泄露的恐惧席卷而来,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大面积扩散到大气层中,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被混乱恐慌笼罩。

(▲不明真相的消防员未带防护面具,遭烈火辐射的攻击)

整场核泄漏事件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火灾,实质上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核灾。

夜空下大家把酒言欢,但有害物质已悄悄渗透到你的身体。

研究员在事故发生地来回奔走,当他们一转身脸部已被辐射所伤而变红。有的人甚至出现呕吐、皮肤溃烂的症状。

消防员望着眼前滚滚升起的浓烟,殊不知含有放射性物质。

其威力之强,即便是隔着手套,也不能幸免。同时意味着,这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救灾行动。

第二天的太阳虽照常升起,但普里皮亚季已彻底沦为人间炼狱。

(▲有如丧尸片的既视感)

就在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4号反应堆”泄漏和爆炸时,核电站一线人员和政府高层又是什么反应?

当反应堆现场的研究员面色通红,不断呕吐地跑回来告诉他“反应堆爆炸“时,核电站管理者迪亚特洛夫不以为意。

在领导问话时报喜不报忧,他表示反应堆没问题,辐射并不存在。即使他已经通过破碎的窗户看到了石墨碎片。

灾难,在迪亚特洛夫的眼里更多只是作为一种背景的存在,以便表达他的终极信仰——伟大的苏维埃共和国绝不会输。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反应堆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是苏维埃的!”

当又有其他工作人员到操作间汇报堆芯爆炸时,他依旧自欺欺人:“冷凝器破裂了,锅炉给水受到轻微污染。“

他费尽心机的想对这场灾难隐瞒和掩盖,原因之一是他们根本不相信体现苏联工业优越性的核电站会发生爆炸。

你要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怎样的存在?

当时整个苏联国家的宣传,都强调它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

甚至有专家表示,即使把核电站直接建在莫斯科红场上都绝不成问题。

在赶超英美的狂热氛围下,苏联电力部长在四号反应堆爆炸的严重事故下,准备建造五号反应堆。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精神状态接近癫狂。

苏联到底会不会胜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哪个国家的武器装备更强?

这些问题,在时间交错的中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张力。

这股“妖风”已掩盖爆炸带来的辐射尘埃,远高于百姓的生命。

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政府隐去核辐射、广岛、核爆、X射线对人身体的影响,为稳定人心,将重点都放在了“封锁消息”上。

一位年长官员用拐杖指着挂在墙上的列宁像,宣告:封锁城市,切断电话线。

苏联从上到下,对外统一口径: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最糟的情况已经过去。

但实际上核辐射剂量惊人,预备役军人在现场只能工作几十秒钟,就承受不了。

政府没有直接反映事态的严重性,反而做无谓担忧“真正的谣言”会不断蔓延。

剧中弥漫的恐惧压抑,另人窒息。无论是不断闪回的“死亡游行”,还是另人触目惊心的“清理人”。

“核辐射”作为一种概念,始终萦绕在乌克兰百姓身旁,持续施加着对他们的影响。

本剧弱化叙事,去戏剧化,只将焦点放在“灾难现场”本身,把它当成镜子,映出政府不愿对外透露真相。

以“谎言”关照全局,这种苏维埃色彩的内心探索,依旧保持着政府高层的官僚主义,总是将原本不堪入目的事实,包裹在貌似伟大的家国外壳下。

在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中,有超过五十万的志愿者奋力补救,他们顶着空气中难闻的金属味,在痛苦中哀嚎…..

这些残忍的画面高强度地轰炸着救援者,个体的生命无法掌控在自己手里,政府几乎逼迫着他们去承受谎言所带来的致命伤害。

事实上,当这种情绪被煽动成为民族主义,甚至沦为统治者的暴行、专制的借口时,爱国的概念就已经被偷换了。

关于核泄漏的历史反思影片很多,但对于政治错误的表现大多是点到为止。

像这部片子这样,将核泄漏场面描绘的如此真切、人受到辐射后场面的血腥、如此骇人的呈现,还是头一回看到。

正如剧集开场,勒加索夫教授对着录音设备留下的一段话:

“谎言最可怕的代价,不是它们被误认为真相,而是当我们听过了太多谎言,会再也无法分辨真相。除了放弃对真理的信仰,满足于谎言堆砌的故事,我们还剩下什么。”

就如男主所说的那样,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满目苍夷从头到尾,都是谎言的代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7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