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寄生虫》:豆瓣8.7分,在时代的创伤中,寻摆脱阶级固化的方法

《寄生虫》:豆瓣8.7分,在时代的创伤中,寻摆脱阶级固化的方法

说到韩国电影,奉俊昊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

他从2003年就凭借《杀人回忆》一举封神,接着在2006年拍摄《汉江怪物》,创下了韩国电影票房历史。而就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奉俊昊凭借《寄生虫》,同时击败昆汀、阿莫多瓦这些大师,摘得了韩国影史的第一座金棕榈奖,成为当无愧的“亚洲商业电影之王”。

奉俊昊的电影,以其悲天悯人的叙事风格为特点,充满了对底层人物的深切关怀。他对潜藏在自身民族心理中的“恨”文化拿捏得非常准确,每一部作品饱含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寄生虫》正是这样一部聚焦韩国底层现状与阶级固化问题的电影,而它的故事,也隐喻着韩国近代史上的“寄生”经历,以及它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时代创伤。对于一位电影导演来说,思想内涵是其电影的灵魂,而并非其外在形式。因此,我们能够在这部电影中挖掘出很多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控诉,而这,也是奉俊昊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和发人深省的地方。

1. 相互蚕食,是底层民众最大的痛

影片是从一个黑暗狭小的地下室里开始的,这里只有一扇窗户跟外界联通,全屋的制高点是一个马桶,也是唯一能够蹭到邻居无线网络的地方。

无业游民基泽跟他的妻子、还有儿子基宇、女儿基婷生活在这里,一家子靠给披萨店叠包装盒来维持生计。

这样一个没有未来的家庭,却意外获得了一次与上流社会产生交集的机会:儿子基宇的学长让他替代自己去富豪朴社长家做课外辅导,凭借着妹妹基婷的PS技术,基宇拿着一份以假乱真的高端文凭,顺利得到了富豪家的录用。接着,基婷把自己包装成了懂心理学的美术老师,利用女主人担心小儿子有心理问题的契机,也进驻了进来。

于是,接二连三的,全家人用尽阴谋阳谋,挤走之前寄生在朴社长家里的所有打工者,再以各种身份“寄生”到富豪家里,他们明面上各司其职,背地里却偷偷摸摸,生怕被对方发现端倪。

在生物学上,寄生是一个残酷的过程,因为两种生物在同一资源下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就要受害。同样,底层生活的人们为了求得在朴社长家中寄生的机会,把矛头都指向了自己的同类。

影片中,女儿基婷为了逼走社长的司机,偷偷在车上留下自己的内裤,陷害于他;而他们在得知老管家对水蜜桃过敏后,用水蜜桃上的毛引得老管家咳嗽不止,并谎称其有肺结核,最终逼得女主人开除了她。而当老管家发现了基泽一家的诡计后,两家人在富豪家里大打出手,最终酿成了互相杀戮的惨剧。

靠寄生而存活的人,已经落到了食物链的底端,更可悲的是,他们还要拼命得跟自己的同阶层的人相互撕咬,相互践踏。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生活?这就要说下当今韩国的现状。

韩国是一个财阀社会,1%的人掌握着社会90%的资源和权利,而像三星、现代这样的财阀企业,长期垄断着国内市场,进出口商品也能占到70%,这就使得其他中小企业难以维系。

因此,韩国社会的财富不平等问题非常严重,在《寄生虫》中,这种阶级差距被无限放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场大暴雨的戏份,富人们畅快地坐在家里,享受下雨所带来的凉爽,可贫民窟里的穷人却遭了秧,当基泽带着女儿和儿子冲回家时,发现家里早已被水淹没,肮脏的粪水从马桶里汩汩外涌,挡也挡不住,这一夜,他们已经无家可归。

当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于是,当贫民们看到生活中隐隐出现一线希望时,他们就会奋不顾身的冲上去,哪怕眼前只是虚无缥缈的幻象,哪怕要在狭小的空间里挣得你死我活。他们知道,即便自己换了身份,骨子里却还是依附别人的可怜虫,所以,只有蚕食掉其他寄生者,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替代。相煎何急,这是底层民众最深的苦楚,也是导演奉俊昊对整个社会的撕声呐喊。

2.从”阶级寄生”到“国家寄生”,时代创伤下的自由意识危机

任何成功的影视作品,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赏析。《寄生虫》能够摘得戛纳桂冠,是因为它在揭示阶级矛盾的同时,隐隐暗喻了这个问题的背后,是韩国曾依附于他国的时代创伤。

在1910年,日本迫使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韩国就此正式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影片中,朴社长一家的建筑就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风格,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这栋留有日本印记的豪宅发展起来。而比起日本的印记,电影里朴社长一家的崇美意识,就更加明显了。

他虽然是一位韩国企业家,但是从墙上的全英文报道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家以美国为主要技术基础的公司,甚至可能是合资。

而朴社长的小儿子,很小就去参加了童子军,他还迷恋印第安人的文化,可见家人对美国文化气息的热爱。在大雨夜,小儿子要躲进屋外的帐篷睡觉,爸爸问道:“帐篷不会漏雨吧?”妈妈则回应道:“美国制造的,应该没有问题。”这句话满满都是“崇美”的味道。

在二战中,美国与苏联分别接管韩国和朝鲜的日本投降事宜,美国推迟了撤出时间不说,还留下了大批军事顾问。在韩朝战争以后,美国曾正式将自己的驻军合法化,并与韩国签署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直接主导韩国的国防事务。

几十年间,美国与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暧昧关系。同是驻军,对待日本,韩国几乎每年都要反抗,而对于美国,它可以说是坦然接受。由于官方的“亲美”态度, 这种“寄生”的意识便在民众心中助长了起来,以至于现在,它像一根刺般扎在许多韩国人的心中

导演奉俊昊深知这个问题的可怕,他说过,如果说日据时代的悲剧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历史,那当下对美国的依赖,则像跗骨之蛆般消磨着人们的独立思想。历经日本殖民统治、以及美国军事独裁专政等曲折与磨难之后,这些时代创伤给韩国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依旧活在他国的庇佑下,不去发展自己的道路,就要处处被制约,而如果放任这种思想继续被传递下去,那势必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失去对自由意识的渴望,只顾安于这种寄生关系。

这个问题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像一颗定时炸弹般埋在国家不同阶层的人民心中,一旦爆炸,所带来的冲击会波及整个社会,这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影片的最后,底层的基泽一家由于不堪受辱,终于忍不住爆发,而这次冲突,也让朴社长、女儿基婷以及老管家一家人都失去了生命,表面平和的寄生关系成了所有家庭的噩梦,导演用两个阶级间的惨痛悲剧,揭示了自由意识消失殆尽后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是给现实中的民众们敲响警钟。

3.摆脱阶级固化的根本,在于化解思想上的固化

那么,如何能让悲剧不再重演,从根本上恢复自由意识,解决越来越严重的阶级固化问题呢?

面对高高在上的富人,虽然贫民们只能遵守前者制定的游戏规则,但是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恰恰相反,影片中的基泽一家,仅凭伪造的学历和几番话语就能博得朴社长一家的认可,可见他们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处事技巧。

他们之所以沦落到寄人篱下的境地,根本上并不是智商、情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他们故步自封,把自己的思想一点点地固化在所谓的底层当中。他们有过无数上升的机会,有过计划、有过努力、有过付出、有过拼搏,但到后来,当他们被现实生活打击过后,就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保有任何积极生活的信念。

影片的细节中,流露出这样的暗示:父亲基泽起初经营了古早味蛋糕连锁店,勤勤恳恳地工作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相反,因该品牌被人举报了用料问题,他的店面也收到波及,才被迫失业回家。他的驾驶技术熟练,是因为店面倒闭后他做过司机养家糊口,但很显然,当他们蜗居在地下室靠叠披萨盒为生的那一刻,他们早就连上进的想法都没有了,他们已经认同了上下层级固化的现状,“寄生”是他们能想到的唯一方法。

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思想上的固化,却让他们彻底丧失了走向成功的信心。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堕落和不努力理直气壮地归结到“阶级固化”上,就很难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个事实,也会出现极端偏颇的想法,以至于越陷越深,步入死局。

人世间最大的障眼法,就是用自己的现状与他人的现状做比较,并想当然地认为大咖就是大咖,盲目地依赖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以至于对自己和生活都失去了希望,认为自己只有抱紧大腿的份儿,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大腿。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里说过一句话: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在认清现实后,依旧能拿出热情来坚持自己目标的人不多,而能够走出固有思维,坦然面对自身差距,并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道路的人更是凤毛菱角。比起期盼别人的施舍,提升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踏实勤奋的工作,坚持下去,不卑不亢,才是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进而赢得尊重和财富。

很多人说,影片的结尾,反映的是底层人群最后的无奈——当基宇得知,杀了人的父亲一直偷偷地躲藏在豪宅的地下室时,他假装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双手换回父亲的自由。他给自己的父亲写信,告诉他会通过努力,赚钱买回豪宅,让父亲堂堂正正的从地下室走上来,重见天日。

然而,这一切都是基宇的臆想,他不过是想给父亲以希望。镜头缓缓拉长,地下室的窗外大雪纷飞,窗内依旧是一无是处的基宇。

可这结尾,何尝不藏着导演奉俊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如果基宇不付诸行动,那么臆想就真的永远只是臆想。因为当他有了奋斗的志向和勇气,不再被阶级固化的思想所围困,那么下一刻迎接他的,只会是阳光。

不要在故步自封中度日,也不必把命运完全寄托给别人,成就自我的道路固然布满荆棘,但这同样也是大展拳脚的机会。只有化解思想上的固化,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出身,才能走的坚定、沉稳,并走向最终的成功,不是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68782.html